基于融合教育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领域,是“回归主流”教育理念后兴起的新的特殊教育理念,是针对特殊儿童融入普通教育与社会的教育方式。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照顾差异,建立全纳的教育和支持体系。在融合教育理念影响下,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学活动要遵循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基本原则,把握培智学校教育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融合教育;培智学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8-0048-02
  引  言
  作为重要的培智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的目的是有效培养培智学生的社交、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融合教育的推广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融合教育旨在帮助特殊学生融入社会,其倡导将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开启以生活为教材、以学科为支持、以个别化教育做保障和课程开发为特色的,广领域、多角度的,以社会大课堂形式为主的融合教育模式[1]。这种教育模式以培智学生为教育主体,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差异化、个别化教育作为重点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最终目的。
  培智学校以教育部发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参照,遵循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课程实施,帮助学生开发潜能,以生活化课程为主体,以康教并重为核心,引导特殊学生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融合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
  二、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学概况
  生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好语文离不开生活,基于生活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培智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提升他们独自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生活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培智学校教育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在与真实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这对学生而言具有影响其一生的重要意义[2]。培智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一方面,生活语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实际生活需求出发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核心,教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生活语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习知识、补偿缺陷两个基本需求,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实施支持性策略,通过实施综合性活动强化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生活语文教学中仍面临着很大困难。这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精神,探索更恰当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家校的通力合作。
  三、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由于学生智力方面的缺陷,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围绕培养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展开。培智学校的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教育需要遵循一种“慢”节奏,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懂得欣赏语言文字中的各种美[3]。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障碍、自主学习意识差,教学内容应简洁明了、丰富有趣,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意象转移到生活中,使他们通过耳闻、眼观和触摸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一)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获得知识,体验语文学习乐趣,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常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六年级上册《快乐生活》生活语文第一单元“食物的保鲜”包含四篇课文:《神奇的保鲜膜》《妈妈的蔬菜保鲜诀窍》《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和《购买保鲜用品》。除了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食堂,在参观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知识;还可以做实验,将加盖了保鲜膜的食物和没有加盖保鲜膜的食物作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保鲜膜的作用;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引导孩子自己选购保鲜用品,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语文学习真正为生活服务。
  (二)将游戏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手段
  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的合作形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交际,在活动中提升交往能力[4]。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游戏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我给爸爸打电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给爸爸打电话掌握“打电话”这一技能,以及相应的沟通技巧,也借此鼓励学生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的家人,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和陪伴等,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联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5]。例如,六年级上册《快乐生活》生活语文第四单元“交通小知识”中的《过马路》一课讲述了晶晶上学过马路的情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马路上的动态情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过马路时的具体情境,讨论过马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借由情景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文中阿姨带着小姑娘闯红灯过马路,这时一辆车子开了过来,如果这样硬闯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是晶晶,你会怎样跟阿姨说?”这种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容易接受与情境相关的知识。创设情境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教师还可以将情境与游戏相结合,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主题排演一些简单的舞台剧、小品等,将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总而言之,无论游戏还是情境教学,或者舞台剧等,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更加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与普通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课本展开不同,培智学校要在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更广、更深入的探索,通过情境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6]。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活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驗和生存需求,根据个体的语言发展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又要充分利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满足学生特殊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面对培智学校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强的创新能力,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陈瑜.生活语文社区融合教学的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8(03):49-50.
  杨冬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789(29):66-67.
  赵应富.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J].数码设计(上),2020,9(01):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王波.培智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天津教育,2021(11):6-7.
  作者简介:张春黎(1981.12-),女,福建厦门人, 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篇幅较长的课文,长课文文字多,表达的情感含蓄深刻,教学难度较大。文章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小英雄雨来》教学为例,聚焦课文的课后习题,确定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进行长文短教方法的探讨。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四学”模式,即“预学—研学—固学—延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延学”,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不断提高呢?教师应延知识的本质,延问题的探索,延数学的应用……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有“延学”的意识,建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延学;逻辑推理能力;理性思维;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杰出 的喜剧作品,其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妙的语 言,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 斯指出,为了促使对话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 共同遵守某些基本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然 而很多情况下,合作原则的违反常常能达到令 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本文以《无事生非》 为例,分析合作原则的违反产生的喜剧效果。
【摘 要】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展开探究,基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提出其案例要求。概述近几年广受关注的“数学实验”教学定义,并详细分析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让数学教学结合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
期刊
摘 要:传统教育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关注和投入不足,很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特点,立足文本语言,从“朗读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质疑想象,内化文本语言”“空白想象,感悟理解文本”“拓展想象,体会文章内涵”入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资源;想象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模型”是一种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较为直观、易懂的一种学习工具。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采用简单又直接明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工具为学生建立直观模型,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算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模型思想和数感,帮助学生快速且简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是其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奠定良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必备能力。然而从小学生解答计算题的实际过程来看,由于诸多原因而导致其错误率偏高,这一问题也常常会给小学数学教师造成困扰。鉴于此,文章将对小学数学计算题错误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供一线教职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入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发展英语思维,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深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加强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教学。文章围绕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方式的变换、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展开讨论,旨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英语课堂既有活力又高效。  关键詞:小学英语;角色扮演;
摘 要: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剪“分数条”,在课上利用希沃白板制作“分数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数间的关系,并感受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抢“1”游戏、清“0”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尝试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做数学;分数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下小尺度体(如天然裂缝)作为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散射源。这些源点产生的波场将作为散射能量被识别。这种类型能量的振幅远小于从不同地层之间实际界面的反射记录同相轴。此外,散射能量通常被常规处理和标准成像算法所压制,其中应用了求和和平均过程。这种处理工作流程的共同目标是将重点放在高频振幅上,以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从而改善地下构造成像。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合相关散射能量信息作为另一个可解释的地震属性来对传统地震解释工作流程进行补充。本文应用的技术是基于深度成像算法,将记录的表面信息映射到多维、局部角度域(L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