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教学的课堂管理目的是什么?有人说课堂管理就是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其实,这只是一个中间目标,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一种有序、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要了解当今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首先,当今的初中学生,与九十年代以前的初中学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他们生理上日趋早熟,身材比较高大,有了小大人的感觉。他们中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在家庭中比较受宠,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光环逐渐褪去,心理上他们少了小学生对教师的盲目崇拜,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当今信息时代,由于传媒的发达,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他们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比以往的初中学生要大得多,对各种问题少了一些盲从,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思考。同时他们处于一种心理的叛逆期,与高中生相比,他们又缺乏生活的阅历和经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行为上容易冲动。
  其次,在城镇,由于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少年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而在农村,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数量也不断攀升。这两类少年儿童许多是隔代抚养或亲属寄养,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由散漫惯了,在课堂上常表现为不服管教,公然顶撞教师。
  再有,由于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家长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方对批评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过去通过高压手段进行的课堂管理方法也不适合再用,无形中增加了一些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难度。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特别是七、八年级的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要与时俱进,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民主的观念,避免粗暴的、家长式的作风,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语言上、行为上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样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课堂氛围,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打下基础。
  第二,注意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好像学生天生喜欢听他(她)的课,而有些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同。究其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后者没有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以及每节课的开头。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习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好开学的第一堂课,注意自身形象,包括衣着打扮要大方得体,教学过程做到态度和蔼、表情自然、语言生动幽默、板书工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兴趣,从而接受教师本人并认同教师所讲的内容。“万事开头难”, 对每堂课的开头,也要做好精心的准备,用精彩的问题或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第三,注意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有效精讲和学生的有效练习要有机结合。一些教师生怕学生不懂,课堂上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滔滔不绝,学生只有听的份,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当然容易厌烦了,开小差、讲小话、搞小动作也就不足为奇。初中时期的学生,大都好动,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应是引导,而不是灌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问题去想,有问题能解决。可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当堂训练进行安排,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不易分散了。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设置的问题和练习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太大和太容易的问题和练习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增加课堂管理难度。
  第四,课堂上要张弛有度,有明确的纪律要求。上课时的基本环节一定要做到位,比如刚上课时师生之间要相互问好,下课时师生之间要相互道别。对此,我们不少教师觉得可有可无,不重视。其实,刚上课时的师生之间相互问好,不单单是形式,也不单单是礼貌,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从现在开始要集中精力上课了。我们不提倡在课堂上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大声呵斥、体罚,因为这样一是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二是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正面冲突,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但并不是说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说在处理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可以先加以制止,让教学工作先完成,课后再给予个别教育和批评,这样,既顾及了学生的面子,也使学生易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惩罚不等同于体罚,惩罚的目的应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失败。但一定要注意,惩罚的应该是学生的过错行为,而不是过错的结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只有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注意换位思考,采用灵活的调控手段,才能收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个三角函数大题,但考生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这些题往往涉及三角公式、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但几乎都包含了求最值问题.因此下面将介绍三角函数最值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一、 可转化为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sinx|≤1,|cosx|≤1)求解的最值问题  1.可将函数式化为y=Asin(ωx φ) k的形式求解的问题  (1)形如y=asinx b(或y=acosx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教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善于启发、点拨学生,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问题意识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
本文以新课程理论、教学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对目前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进一步探讨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审视课堂教学现象。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现象少了,但是,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忽视学生的存在者有之;教师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者有之;更多的教师则是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
为解决传统指纹奇异点检测算法不能检测拱型、计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拱型指纹奇异点定义和一种新型的类Poincare指数,并给出了基于类Poincare指数的改进的奇异点检测算法.首先计算指纹奇异点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根据可能区域内类Poincare指数值的变化曲线精确确定奇异点的位置.引入了可能区域,降低了检测过程中的计算量,因此大大提高了提取奇异点的速度.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指纹.在FVC
常看见这样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呵欠连连,一部分学生伏台睡觉,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讲课声。这样的课堂,似乎与学生无关;这样的课堂,没有学生喜欢,也是低效率的课堂。魏书生是一位具有课堂艺术和魅力的教育家,他说:“一堂课,老师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课堂模式是“10 35”,即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我展示不低于3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水滑石,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用XRD、TG-DT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滑石及焙烧产物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液浓
为了研究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爆性能,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近爆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过程及破坏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将冲击波单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大都比较差,有时连最基本的字词都写不对,书面表达也不尽如人意,语病连篇,缺乏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连写一张请假条都可能会错字连篇、格式不当、时间不详、字迹潦草,更何况是写一篇作文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怒其不争的同时,也应反思我们在教学上的失误。如果仍是千篇一律地沿用传统教法,语文课就会很快丧失其吸引力,学生也会很快产生消极的情绪,课堂就会出现“伏倒一片”,产生“上课是
在冬小麦处于最佳营养条件的大田试验中,研究了两个积分指标:肥料中的N、P、K比例及总量,借助三角模型,确定了N、P、K最佳比例为1∶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