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日趋重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实用,更接地气,更脚踏实地等优点,使得高职教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培养的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院校管理,部门架构,职责划分,规章制度,都已有了成熟、完善的机制。办公室作为学校行政综合管理的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公室工作庞杂,工作量大,表面看上又毫无头绪,这对办公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行政伦理的角度,对办公室管理进行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行政伦理
高职院校办公室的职能是学校一级管理部门,是院校党政领导下的综合办事机构,在学校整体运作中处于上传下达的中枢地位,承担着信息传递、督办、服务、协调等基础性工作,办公室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协调性、流畅性对全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大量对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研究,更多是针对院系二级管理中系一级办公室管理工作,而院校一级的办公室管理研究较少,这有我们在现实研究工作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更多的体现了对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公室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要发挥行政管理理论对当前办公室工作的指导作用,拓宽办公室管理视野,不断完善办公室科学化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2010年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如今贯彻落实这一规划纲要即将进入第五年,同时教育系统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总的形势。高职院校办公室系统的工作必然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改进作风重大举措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教育部党组也制定了20条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更是要求高职院校办公室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而且要率先垂范做出榜样。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公室在体制机制、人员素质、办公设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已经相对完善,但却很难突破工作效率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忽略了对办公室行政伦理意识的研究。行政伦理应该是关于整个办公室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道德、办公室管理的职业道德、办公室机构的组织伦理以及办公室管理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大趋势,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只有勇于正视,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将行政伦理理念运用于管理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完善。二、行政伦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
1.行政伦理的概念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2.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办公室管理职能定位不清晰。一所高职院校,教职工动辄上千,部门十几乃至几十个,学生一两万人,都是一个常态存在。院校领导的工作安排,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反映,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等等工作需要我们去处理,去解决。那么,哪些工作是属于办公室处理的工作,哪些工作我们去做就会“越位”呢?这就要求办公室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次,办公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批评我们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低。我们要强调的是办公室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较高的。办公室几乎要接触院校所有的部门,互相之间均有交集,要求我们的人员熟悉各部门相关业务及处理流程;办公室又是各种问题和矛盾汇集的地方,这要求我们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协调,组织和公关的能力;另外,办公现代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办公设备不断投入使用,这要求我们的人员要跟得上发展,跟得上变化,否则就面临淘汰的命运。
3.行政伦理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公室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工作,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由于 “教学为先”观念的长期存在,办公室作为管理部门一直处于学校工作的从属地位,一些师生对此有认识上的偏见,使办公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我们一直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品德建设来替代行政伦理建设,这一做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行政要求。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服务职能的缺失其本质就是行政伦理的缺失,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应该重视行政伦理建设。
4.行政伦理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在办公室管理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都倡导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自身素养较强的工作人员都很难脱离外部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行政技能的发挥也必然受到影响。
良好的行政伦理建设,在行政理念方面表现为良好的理想、信念、宗旨与价值观念,并具体化为“为民”、“责任”、“服务”等等;在行政态度方面,表现为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公正公平、热情服务;在行政作风方面,则表现出行政主体的较高综合素质。在这里特别要说到,行政伦理建设对行政技能的提高很有实践价值。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与服务涉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涉及组织、协调、监督,涉及日常事务的办理和处理,因此只有行政技能提高了,才有现代意义的办公室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娜.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23期
[2]杜朝兵.如何加强办公室科学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经营管理者》 2011年15期
[3]李珂珂.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J].价值工程,2013(21)
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院校管理,部门架构,职责划分,规章制度,都已有了成熟、完善的机制。办公室作为学校行政综合管理的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公室工作庞杂,工作量大,表面看上又毫无头绪,这对办公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行政伦理的角度,对办公室管理进行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行政伦理
高职院校办公室的职能是学校一级管理部门,是院校党政领导下的综合办事机构,在学校整体运作中处于上传下达的中枢地位,承担着信息传递、督办、服务、协调等基础性工作,办公室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协调性、流畅性对全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大量对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研究,更多是针对院系二级管理中系一级办公室管理工作,而院校一级的办公室管理研究较少,这有我们在现实研究工作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更多的体现了对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公室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要发挥行政管理理论对当前办公室工作的指导作用,拓宽办公室管理视野,不断完善办公室科学化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2010年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如今贯彻落实这一规划纲要即将进入第五年,同时教育系统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总的形势。高职院校办公室系统的工作必然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改进作风重大举措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教育部党组也制定了20条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更是要求高职院校办公室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而且要率先垂范做出榜样。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公室在体制机制、人员素质、办公设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已经相对完善,但却很难突破工作效率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忽略了对办公室行政伦理意识的研究。行政伦理应该是关于整个办公室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道德、办公室管理的职业道德、办公室机构的组织伦理以及办公室管理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大趋势,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只有勇于正视,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将行政伦理理念运用于管理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完善。二、行政伦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
1.行政伦理的概念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2.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办公室管理职能定位不清晰。一所高职院校,教职工动辄上千,部门十几乃至几十个,学生一两万人,都是一个常态存在。院校领导的工作安排,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反映,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等等工作需要我们去处理,去解决。那么,哪些工作是属于办公室处理的工作,哪些工作我们去做就会“越位”呢?这就要求办公室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次,办公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批评我们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低。我们要强调的是办公室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较高的。办公室几乎要接触院校所有的部门,互相之间均有交集,要求我们的人员熟悉各部门相关业务及处理流程;办公室又是各种问题和矛盾汇集的地方,这要求我们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协调,组织和公关的能力;另外,办公现代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办公设备不断投入使用,这要求我们的人员要跟得上发展,跟得上变化,否则就面临淘汰的命运。
3.行政伦理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公室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工作,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由于 “教学为先”观念的长期存在,办公室作为管理部门一直处于学校工作的从属地位,一些师生对此有认识上的偏见,使办公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热情,我们一直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品德建设来替代行政伦理建设,这一做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行政要求。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服务职能的缺失其本质就是行政伦理的缺失,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应该重视行政伦理建设。
4.行政伦理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在办公室管理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都倡导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自身素养较强的工作人员都很难脱离外部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行政技能的发挥也必然受到影响。
良好的行政伦理建设,在行政理念方面表现为良好的理想、信念、宗旨与价值观念,并具体化为“为民”、“责任”、“服务”等等;在行政态度方面,表现为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公正公平、热情服务;在行政作风方面,则表现出行政主体的较高综合素质。在这里特别要说到,行政伦理建设对行政技能的提高很有实践价值。高职院校办公室管理与服务涉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涉及组织、协调、监督,涉及日常事务的办理和处理,因此只有行政技能提高了,才有现代意义的办公室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娜.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23期
[2]杜朝兵.如何加强办公室科学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经营管理者》 2011年15期
[3]李珂珂.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J].价值工程,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