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学庵笔记》里写到一则民歌:“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说的是当时湘西一带,还没能找上意中人的青年男子大胆追求爱情。其中的情感率真而不放肆,热烈而不张狂,急切而不冲动,微妙浪漫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显然,“吃盏茶”不仅是美丽的借口,还是“人约黄昏后”的婉转表达。在我们里下河乡下,吃茶确是访亲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早先,男女的终身大事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男大女,是父母的心病。父母不光自己四处张罗合适人选,还拜托亲友四邻物色条件相宜的对象。倘若有了心仪的目标,就会请一个自认为靠得住的媒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自家的优势条件之后,让其去说合。对方家长权衡一番,点了头,访亲就提上了日程。挑一个天气晴朗的黄道吉日,通常是四个妇人和候婚人在媒人的率领下,一行六人去相亲。凑六人图的是吉利,六六大顺嘛。双方是同一个村的,知根知底,访亲就是走个形式。人客一到,飞茶接酒,和和气气,热热闹闹。不是同一个村的,访就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到了对方家,简单寒暄过后,清茶不喝一口,几个妇人便找个借口出去,走东家串西家,打探对方家庭经济状况,查点有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倘若跟预想的一样美好,几个妇人便留在对方家。亲事有门儿,对方赶紧上糖茶,然后忙饭,约人陪客。有时候访亲遇上“捣包的”——这种人不是少根筋,就是跟对方家有矛盾——专挑人家刻意隐瞒的问题如摆富装阔、狐臊底气讲,访到了赶紧去对方家告辞,茶是断断不会喝的,哪怕是渴得嗓子冒烟。你看,这吃不吃茶,也是亲事能否谈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放前,我们这儿,茶馆也是议事评理的地方,有点像今天的社区调解中心。老张家的老人们一直爱讲个故事。说早先老张家摊上大事,把几十亩地卖给了觊觎已久的老徐家。自打买了老张家的地,老徐家样样顺风顺水。羡慕与嫉妒之余,老张家主事的几个人请来阴阳先生实地勘察,说是卖出的地边的一道坝挡了张家的风水。某年早春,老张家借着修祖坟的名义发动了族里一帮壮汉去挖那道坝。老徐家的人看到了,不让。老张家的人说我们卖地不卖祖坟,卖塘不卖坝,取的是自家的土。话不投机,动了手,双方都有伤者。相约去茶馆评理,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张徐两家的老少爷们和一帮蹭吃蹭喝的闲老倌齐聚茶馆大吃三天,终于评出结果,老徐家输理,承担这三天的费用,赔付老张家伤者的医药费。老张家于是拿回了卖出的几十亩地。原来,眼红老徐家的,不仅仅是老张家。
谈到吃茶,我也有糗事。1983年,我去县城参加高考。考虑到集体食宿较贵,我决定单独行动。住进一家小旅馆,一日三餐随便买了吃。考试第二天,我决定去考场附近的水乡茶馆买两个包子当早饭。一进茶馆,就被服务员请到一张小桌子边坐下,问要吃点什么。我讲买两个包子,服务员说干巴巴的怎能咽得下?不如再来份茶头,边喝茶边吃包子多好。我想都不想,欣然同意。不一会儿,端上一小碟烫干丝、一杯清茶和两个包子。服务真是周到,城里跟咱乡下就是不一样。三下五除二,一扫光,去结账,傻眼了,茶头比两个包子贵。而我原本以为茶头就是茶,我们乡下白开水也叫茶,城里人的叫法跟我们不一样罢了。害得我这天中午只能买了一个烧饼充饥。想想那时,真是井底蛙呀。
显然,“吃盏茶”不仅是美丽的借口,还是“人约黄昏后”的婉转表达。在我们里下河乡下,吃茶确是访亲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早先,男女的终身大事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男大女,是父母的心病。父母不光自己四处张罗合适人选,还拜托亲友四邻物色条件相宜的对象。倘若有了心仪的目标,就会请一个自认为靠得住的媒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自家的优势条件之后,让其去说合。对方家长权衡一番,点了头,访亲就提上了日程。挑一个天气晴朗的黄道吉日,通常是四个妇人和候婚人在媒人的率领下,一行六人去相亲。凑六人图的是吉利,六六大顺嘛。双方是同一个村的,知根知底,访亲就是走个形式。人客一到,飞茶接酒,和和气气,热热闹闹。不是同一个村的,访就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到了对方家,简单寒暄过后,清茶不喝一口,几个妇人便找个借口出去,走东家串西家,打探对方家庭经济状况,查点有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倘若跟预想的一样美好,几个妇人便留在对方家。亲事有门儿,对方赶紧上糖茶,然后忙饭,约人陪客。有时候访亲遇上“捣包的”——这种人不是少根筋,就是跟对方家有矛盾——专挑人家刻意隐瞒的问题如摆富装阔、狐臊底气讲,访到了赶紧去对方家告辞,茶是断断不会喝的,哪怕是渴得嗓子冒烟。你看,这吃不吃茶,也是亲事能否谈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放前,我们这儿,茶馆也是议事评理的地方,有点像今天的社区调解中心。老张家的老人们一直爱讲个故事。说早先老张家摊上大事,把几十亩地卖给了觊觎已久的老徐家。自打买了老张家的地,老徐家样样顺风顺水。羡慕与嫉妒之余,老张家主事的几个人请来阴阳先生实地勘察,说是卖出的地边的一道坝挡了张家的风水。某年早春,老张家借着修祖坟的名义发动了族里一帮壮汉去挖那道坝。老徐家的人看到了,不让。老张家的人说我们卖地不卖祖坟,卖塘不卖坝,取的是自家的土。话不投机,动了手,双方都有伤者。相约去茶馆评理,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张徐两家的老少爷们和一帮蹭吃蹭喝的闲老倌齐聚茶馆大吃三天,终于评出结果,老徐家输理,承担这三天的费用,赔付老张家伤者的医药费。老张家于是拿回了卖出的几十亩地。原来,眼红老徐家的,不仅仅是老张家。
谈到吃茶,我也有糗事。1983年,我去县城参加高考。考虑到集体食宿较贵,我决定单独行动。住进一家小旅馆,一日三餐随便买了吃。考试第二天,我决定去考场附近的水乡茶馆买两个包子当早饭。一进茶馆,就被服务员请到一张小桌子边坐下,问要吃点什么。我讲买两个包子,服务员说干巴巴的怎能咽得下?不如再来份茶头,边喝茶边吃包子多好。我想都不想,欣然同意。不一会儿,端上一小碟烫干丝、一杯清茶和两个包子。服务真是周到,城里跟咱乡下就是不一样。三下五除二,一扫光,去结账,傻眼了,茶头比两个包子贵。而我原本以为茶头就是茶,我们乡下白开水也叫茶,城里人的叫法跟我们不一样罢了。害得我这天中午只能买了一个烧饼充饥。想想那时,真是井底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