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越弱越暗越美丽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科普文的作家当然不止李淼一人,但是套用烂俗的句式:李淼是科学家中科普文写得最好,科普作家中专业研究做得最深者。
  先来看一段李淼的简介:
  李淼,江苏人,1962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1996年在美国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1996~1999年在芝加哥大学做资深博士后。1999年归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量子场论、超弦理论以及宇宙学。在超弦理论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在两维刘维尔理论、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
  若论学术背景,与李淼比肩者自然也有,不过中国的科学家鲜少能将作学术论文的笔头调转来写科普文的,他们缺少这一种写作的习惯和传统,甚至是理念——总是埋头于学术论文写作,不屑也无心来为民众写科普文(中国国民的科技素养不高与此现象也相关),更别说将科普文写得通俗、生趣的少之又少。
  与更多的人分享
  李淼归国后,于2000年前后在一个“超弦论坛”的网站上,开始尝试着将严肃的历史和科学、八卦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的“弦论小史”,后来便结集成一本《超弦史话》。据他自己的描述,这本书“并不能算给普通人看的书,而应该属于高级科普”。2006年,李淼应邀在《新发现》杂志开设专栏“惯性参照系”,就科学话题撰文,“多数是自己研究领域的物理学的新进展,或者日常现象背后诸如智商、点击率等话题”,直到今年,将7年来近80篇专栏内容同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文章结集成了新书《越弱越暗越美丽》。比起《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要通俗、趣味许多。
  李淼说,书写这一类文章,向来不以教化的心态,而只是想与众人分享,并且随着受众范围的扩大而写得愈来愈通俗。“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和同行以及学生分享对最新进展的想法。后来,写作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从学习物理的本科生,到对科学感兴趣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现在,我再次扩大自己写作的受众,比如让中学爱好者也能看得懂。”
  新书的书名吊诡,让人摸不着头脑,却暗藏了李淼近年的几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他致力于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学以及暗能量领域的研究,“弱”是指万有引力(因为它是各种相互作用中最弱的一种,但有时是最强大的力量),“暗”则是李淼最擅长研究的暗能量。包括量子场论、全息暗能量模型、宇宙学矩阵模型、弱引力猜想……宇宙学何其深奥,光是这些名词便让非专业人士看得双目昏花,但李淼却写得让对科学无甚兴趣的人也读得津津有味。
  例如《阿凡达的灵魂传输》以量子传输讨论纳威人灵魂传输的可能性,“电影《阿凡达》在这里似乎严格忠于科学,因为在量子物理中,我们有所谓量子不可复制原理,即你不可能将某个量子系统的态严格复制到另一个量子系统上去,除非你破坏原来那个系统的状态。所以,你的灵魂只能传输到阿凡达的大脑中去,却不能被拷贝过去……”。
  例如把两维全息图比作万花筒,“这个万花筒就像一个奇妙的自组装置,它需要引力才能产生图像,同时,它也产生引力。引力在万花筒的解释就像弹簧力,不是基本力,而是很多很多组元共同合作引起的宏观力,而且这种宏观力有特定的性质,叫做熵力。熵在物理学中指的是混乱度。熵力的一个例子是耳机线,我们将耳机线整理好放进口袋,下次再拿出来已经乱了。让耳机线乱掉的看不见的‘力’就是熵力,耳机线喜欢变成更混乱。同样,引力是万花筒中的那些组元倾向更混乱状态引起的。”
  甚至将神话和宇宙学联系起来,写了一组《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玉皇大帝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三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众神之神,按照道教的说法,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他这么关心人间的事,只能说明他出生得比较晚,应该是在地球形成之后。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玉皇同学的年龄大致如此,大约是盘古同学的三分之一。”读来很是轻松有趣。
  但是趣味并非等同于娱乐。李淼说,“科普书首先要做到精确,在不放弃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再做到通俗。有些科普书为了通俗,为了轻松,放弃了精确,这是不可取的;有的科普书,甚至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加不可取。”这或许是一个科学家与毫无专业背景的科普写手的不同,因而在书写思维的体制内便有本质的不同。
  骑“瘾”南下
  李淼回忆起这段写科普文的经历,起先是应邀写专栏,“上了贼船”无法推脱,到后来倒是有了写作的“瘾头”。
  写罢《越弱越暗越美丽》的李淼,最近正在完成新一本科普书《三体中的物理学》,一听书名便知是与刘慈欣的《三体》有关。前几日他将其中一章的开首文字发布到微博,试探读者是否能接受行文风格,并且说“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做研究多年的老年人,无论如何写不了那种抒情或娱乐的开头。”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期待。而且,他也被刘慈欣、姚海军“忽悠”起来写科幻小说,目前已完成了200个小故事,计划再写些微科幻、短科幻,在写完《三体中的物理学》之后。
  不仅写科普文、科幻小说,他甚至自由畅快地谈起音乐,写起了诗歌。
  只能通过一次性的事物看见你
  彗星一样美丽的前额
  只一次抬头,空中两轮明月
  相对的酒窝
  (《想象》)
  这样的诗句,读来也是别有一番不同于寻常诗歌的意境吧。当科学家写起诗歌,不容小觑,全宇宙的诗意都窜入字里行间。
  其实李淼自幼喜好文学,1960年代的那些内部流传的苏联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旧体诗,都是他在那个年代处于阅读饥渴状态中的食粮。当初本想报考文科专业,却因为家里觉得“学文科以后可能会倒霉”的顾虑,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夯实数理化的基础,考入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之后近二十年的求学之路,暂且搁置了文学的热情,直至2004年遇到海子的诗歌,起念写起诗歌。写诗歌写科普写科幻,与其说是创作的瘾头“作祟”,不如说在某一刻触碰到了他内心所积蓄的部分,是爱好,是修养。
  在知天命的年纪,由写作带来的转变,对李淼来说许是始料未及的惊喜。大概也只有到了这份修为,才能将哲学、佛学与科学融会贯通,放在一起畅谈,才能从电影、音乐和生活中探讨科学,精准、豁达、渊博,实则是一个通融的世界。
  在他的这个世界中,有比科学更诗意的,比诗歌更神秘的,比神秘更觉醒的物质在。
其他文献
胡河清,祖籍安徽绩溪。1960年生于甘肃兰州。曾任教于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1994年4月19日夜,胡河清逝于上海。二十年来,关于胡河清及其文学批评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为批评家的胡河清,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独树一帜。胡河清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以少胜多”的优秀学者,其学术功绩不在“量”,而在“质”。胡河清为数不多的关于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有非同凡响的启示意义。  
期刊
梦想没实现?  因为你不懂老派热血的秘密  作者:Samuel Smiles  译者:邓捷文  页数:128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定价:新台币270元  是什么样的努力,让被自己所创的“苹果”fire的乔布斯在数年后逆势重返?小学就立志当一流职业棒球选手的铃木一朗,如何圆梦?是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让六星级厨师江振诚打造出值得人们搭飞机去吃的餐厅?没学历、没人脉的安藤忠雄,是如何靠自己走
期刊
因亲子教养作家身份而被大众熟知的台湾著名作家蔡颖卿,于近期推出新作《空间剧场》,讲述二十几年来自己设计30个空间的故事,并分享自己在空间设计上的心得。对蔡颖卿来说,空间设计理念的分享与之前的教养经验、在饮食生活里传承教养的理念,并非毫无关系的跨界而是一脉相承的延续,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她对“教”与“养”才算有了完整的分享。
期刊
最近几年,我国科技——特别是应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一箭三星上天,载人航天器对接,蛟龙号深海探底,银河号计算机运行速度再创世界第一,航空母舰正式服役,高速列车四通八达,淘宝商场一天销售额创电商世界第一。这些都充分显示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魅力。的确,人们已不难看到,一个国家强大必须科学发达,一个民族的进步必须基于全民族科技素质的提高。  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毫无疑问,要抓好科普教育。对我们出
期刊
Word/Excel 2010  办公应用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编者:龙马工作室  页数:320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定价:人民币59.00元  无论读者是否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都能从本书中找到最佳的学习起点,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过程。全书内容均以实例为主线,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展知识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全彩排版既美观大方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所有实例的每一步操作,均配有对应的插图和注释
期刊
鱼会放屁吗?怎样挖鼻屎才最舒服?林黛玉的“弱”其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日本动漫《海贼王》里的路飞,胳膊能变长缩短,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吗?……你以为这些问题,是某个搞笑科学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错了,这些,都是一本本书上,用白纸黑字正正经经探讨的科学知识。  近几年,搞笑而充满趣味的科普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创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出的获奖成果,总是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而国内的科学松
期刊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本阐述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之间关系的著作《流动的权力》,堪称水历史研究的一部佳作。在收到此书的中文译本样书之后,我前后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进行了认真阅读,不仅补充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有很多新的感受。  近年来我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参与了很多世界水历史著作的编撰工作,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历史丛书,同时也到了数十个国家进行水历史的考察研究工作,组织学术活动等,对国际水历史研究的进展和
期刊
自从《CSI犯罪现场》风靡起来,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一微生物学专有名词也渐渐为人所知。DNA可能是我们认识微生物学的第一个词,但事实上打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一直与微生物共存在这世界上,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这些“同居人”。  微生物无所不在,而且很难消灭,在我们认为很干净的地方,其实都存有微生物。可是生活里又不可以没有微生物,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坏处,也有好处,由此要带出当初选书的想法:一来是商周
期刊
Janet说,“瑜伽老师”和“作者”从来不曾出现在她的志愿里,她一直“理所当然”地选修商科,在加拿大取得学位,然后回到香港发展。可是当她全情投入工作之后,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却难以排解,她才开始参加瑜伽练习。虽然在回香港前,她曾经和朋友在温哥华参加过一堂哈达瑜伽,但那个时候对Janet来说,健身和游泳远胜于那些凝神注目、练习呼吸的缓慢动作。  Janet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在接触到力量瑜伽之后三
期刊
2011年的某一个傍晚,小编突然发现今天已经是第5个人冲我喊出了同一句奇怪的口号——Bazinga! 不用求度娘也知道这个词出自那部科技宅男主题的美剧《生活大爆炸》,而直至此时才惊觉这部剧在中国的火爆程度。  于是联想到剧中谢耳朵身着的进化论、化学分子式、薛定谔的猫定理等图案的T恤成为淘宝爆款;于是联想到科学松鼠会的科普文章受到空前高的关注和点击率;于是联想到面向科技青年的图书品牌“果壳阅读”推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