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t Lau:瑜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anet说,“瑜伽老师”和“作者”从来不曾出现在她的志愿里,她一直“理所当然”地选修商科,在加拿大取得学位,然后回到香港发展。可是当她全情投入工作之后,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却难以排解,她才开始参加瑜伽练习。虽然在回香港前,她曾经和朋友在温哥华参加过一堂哈达瑜伽,但那个时候对Janet来说,健身和游泳远胜于那些凝神注目、练习呼吸的缓慢动作。
  Janet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在接触到力量瑜伽之后三五年时间里,以她的努力和天赋,不断地完美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她的执着。Janet说,她至今都还记得当初练习了三年才成功的乌鸦式(Bakasana,曲腿曲膝驾于双臀后,以双手支撑全身重量)时的喜悦。哪怕是2006年她转业成为瑜伽老师的最初,这份执着也是一样:她对优秀老师的定义是知识与经验兼备,能做到高难度动作,并且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像她一样突破体能上的极限,所以刻意编排挑战性的内容,结果成了学生口中的“地狱老师”。然而如今回想起来,Janet说,“当初对体位练习的兴趣远超于瑜伽有否帮助我消除压力,我知道它或多或少让我暂时从紧张忙碌的工作压力中抽离出来,但不完全助我放松。”她说,她的人生就像是玩拼图游戏,而独独缺了最关键的一块,寻不到。
  Janet回到原点,回到《瑜伽经》中,探索瑜伽到底是什么?瑜伽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自我观察的练习,是一种生活方式。Janet开始从灵性中找寻自己生活的平衡,也把瑜伽从课堂带入每日的生活,学着如何在日常中时时刻刻保持一份觉知,无论在行步、坐食、扫地、冥想,都能觉察到自己的意念,保持接纳和开放的心,让瑜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似乎,当她并不执着于结果的时候,一切变得更完美。
  书香:你在《瑜伽·生活禅》中说,当初你对瑜伽有蛮长一段时间是误解的,比如你很刻意在追求肢体上的练习,可能现在很多瑜伽练习者对瑜伽也是这样的观点。
  Janet:对,我感觉大部分都会觉得瑜伽就是运动,瑜伽就是流流汗、减减压。其实,入门后就会改变这种想法,至于(这种想法)停留多久很个人。
  我希望他们除了体位练习之外,能好好倾听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不过不同课程侧重点会不一样。如果是比较侧重动作的练习,可能我不会讲得很深刻,比如心灵、灵性的东西。但我会简单地说一两句,比如如何可以透过现在这个动作去留意到自己的中心如何移动,感知到那个敏感度。有一点点敏感度的时候,你就容易听到情绪来的时候身体的感受。但是如果说是另外的课程,比如正念瑜伽的课程,我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讲如何留意呼吸,当情绪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感觉,等等。
  书香:现在你在教授不同的课程内容吗?
  Janet:现在主要是三大类。第一,正念瑜伽,比较多的冥想,在动作中冥想或者是坐着冥想。第二种是流畅瑜伽(Power Yoga),比较以动作为主。因为很多入门的人都觉得瑜伽是运动,我就会利用这个方法让大家对瑜伽有兴趣。他们先要有兴趣,才可以讲比较多的理念、精神。我觉得这是比较侧重身体的,比较好玩。第三类是阴瑜伽,比较静态的动作。阴瑜伽的每一个动作可能逗留五分钟至七分钟不等,在逗留的时候,我们就留意自己的呼吸,留意哪个是身体的感觉,哪个是情绪的感应,哪个是习惯反应等等,是比较冥想方式的静态瑜伽。
  书香:这样说起来,瑜伽跟其他很多运动内容很不一样的一点,是专注力,是往内的关注?
  Janet:对。其他运动和瑜伽最大的分别,是有没有觉知。其实在身体层面上的动作看起来可能是一样的,可是内在有没有觉知,就是这个分别。
  书香:您在《瑜伽·生活禅》中一直强调,瑜伽不是简单的体位练习,而是冥想、禅修。但是,像流畅瑜伽这样的倾向于体位练习的瑜伽式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Janet:我觉得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者带到一个很深的(层次),留意自己的感受,留意自己的想法,这个太难了。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我要这样,因为他们没有到觉知的程度。这就好像身体上的练习是小学课程,之后比较深入留意身体感觉像是中学生的练习,最后静坐冥想像是大学生的课程,不是说身体练习不重要,它是一个基础,让我们慢慢深入。所以,我告诉学生,如果你连粗糙的身躯都感受不到的话,谈什么留意自己内心的感觉呢?所以从体位上比较粗糙的感觉,开始慢慢把自己的觉知调到比较细密(的状态)。
  书香:您自己也是经历到某个阶段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很自然去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瑜伽境界。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停留在体位的练习,或者进入更深层次的练习?
  Janet:这个第一需要看个人的觉知,第二是看那个人想通过瑜伽做什么。有很多学生可能练习了十年,还只是停留在体位层面,因为她并不追求在做到这个动作之后内心会有什么改变,那瑜伽就不会把她带到一个更深的地方。又或者是有些人才刚开始瑜伽动作,可是她已经能觉知情绪,虽然可能没有练习那么久,动作没有那么漂亮,但是她已经准备好去留意自己内心的东西了。所以我不会说一定要首先达到身体的状态才可以做什么。
  书香:你一直是完美主义的人,接触瑜伽之前,或者在最开始接触瑜伽的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可是,你说那个时候的状态,像是玩拼图游戏少了最关键的一块?
  Janet:我好像常常停留在那个空隙中间,我要把自己做到最好,但是永远都还有一点点东西没有做到最好。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如果我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做好了能够做好的东西,为什么还有一些些空白没有填好。如果没填好,那就不是完美啊。之后我发现,原来当我做到A的时候,B一定有一些A没有的,当我跳过去B的时候,B一定也会欠缺A有的东西,原来我每一天就是停留在中间的那个空白,我才发现自己永远都达不到完美,那到底我在干吗?我就开始想。
  书香:是不是后来接触到佛学、《瑜伽经》之后,瑜伽练习的侧重点转向禅修,你的性格也发生了改变,包括看待周遭事物的态度?   Janet:其实我觉得在各方面都改变了很多。以前教课的时候,我的语气比较严厉,你要做好这个(动作),做到做不到,有很多黑跟白。但是现在就不会很严厉地说你一定要怎么样。因为发现原来每个人都不同,他做不到不是因为他偷懒,可能他在他的能力层面上已经尽力了。一定要分别看待,所以成功不成功这个想法也就不同了。
  就像前段时间我在印度带一团人去练瑜伽跟爬山,但是因为那边发生了水灾,所以大家逗留在那边不能走。可是我当时还要从印度飞日本参加一个瑜伽展,有一百多人会参加我的课程。当时我就想,自己还在印度,一点通讯都没有,没有人知道我逗留在印度,如果我不出现的话,那些日本人会觉得我不负责任,虽然那时我是没办法嘛。以前的我会很着急,觉得人家这样想我怎么办,以后不会请我过去等等。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是,OK,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他们要这么想都不过分,如果我以后不能过去教课,也等于那边的缘分完了,并不等于我是差的老师,我不会因为在日本多教一课就变成比较好的老师,我都是一样。这样就变成对自己更有信心,不再需要靠外界来定义我是好或是不好。我就发觉现在自己看东西比较随性,比较没有那么执着。
  书香:变得不固执,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Janet:其实没有什么好不好,我没有浪费太多力气在这不需要的事情上。但是这个状态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是慢慢地练习自己衍生的一个状态。我当然还有执着的时候,但是现在的我看到自己很容易——哦,原来我还有执着。OK,那不要紧,我还有练习的空间。
  书香:所以,反而在这样的状态中,生活变得更从容一些。这种转变跟后来你跟一行禅师研习《瑜伽经》有很大关系吗?
  Janet:我觉得是一滴一滴慢慢地累积过来的。我没法说那个转换就是因为我跟了谁谁谁,或者说我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改变的。我觉得是《瑜伽经》让我发现自己每一刻都尽力了,第二,我因为它去每一天留意呼吸,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佛教的一个练习。当我去接触一行禅师,去理解他的东西,变成我很快能感受到禅师所说的,应用在自己身上。原来我说话,我的每一刻的行为,也可以多去留意。
  书香:你本身是信仰基督教的?这跟禅宗会有宗教信仰上的冲突吗?
  Janet:小的时候是。以前去教堂的时候,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我不明白一个佛教徒为什么会因为不相信耶稣基督就会下地狱,所以我变得蛮不喜欢基督教,最后就在某一天决定我不再是基督教徒。但到最近这一年,我反而开始读基督教的东西,发现原来真正的耶稣,他所教的跟现在教堂所说的有一些不同,耶稣原来跟佛陀相似,只是彼此的侧重点不同——耶稣教的是爱,佛陀教的是智慧,这是我最近才发现的。其实我从小到大到都有一个感觉:所有宗教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去形容,我找不到,直到我找到佛教之后。
其他文献
对症按摩速查轻图典  编者:《轻图典》编辑部  页数:247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人民币39.90元  这是一本介绍穴位并指导我们如何应用的图典,旨在解决日常疾病发生时如何对症按摩的种种问题。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头颈面部、胸腹部、背腰臀部、四肢和全身全面地进行治疗讲解。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逐渐增大的今天,这本书既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全身各个穴位的功效,也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进行
期刊
耳朵借我  作者:马世芳  出版社:新经典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从无名乐室里一曲曲播送的启蒙材料,到两岸青年一代代背诵传抄的地下经典,在这座“听大声音见微、由小声音知大”的文字雕堡里,我们得以藉由一段口白、一张唱盘、一卷卡带,甚或某时某地某一席话,再次注视那些撑起这时代一切细微末节的简单事物。  阿拉伯的劳伦斯: 一个矛盾的灵魂、狂傲的凡人、自卑的英雄  作者:Michael Asher
期刊
胡河清,祖籍安徽绩溪。1960年生于甘肃兰州。曾任教于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1994年4月19日夜,胡河清逝于上海。二十年来,关于胡河清及其文学批评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为批评家的胡河清,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独树一帜。胡河清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以少胜多”的优秀学者,其学术功绩不在“量”,而在“质”。胡河清为数不多的关于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有非同凡响的启示意义。  
期刊
梦想没实现?  因为你不懂老派热血的秘密  作者:Samuel Smiles  译者:邓捷文  页数:128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定价:新台币270元  是什么样的努力,让被自己所创的“苹果”fire的乔布斯在数年后逆势重返?小学就立志当一流职业棒球选手的铃木一朗,如何圆梦?是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让六星级厨师江振诚打造出值得人们搭飞机去吃的餐厅?没学历、没人脉的安藤忠雄,是如何靠自己走
期刊
因亲子教养作家身份而被大众熟知的台湾著名作家蔡颖卿,于近期推出新作《空间剧场》,讲述二十几年来自己设计30个空间的故事,并分享自己在空间设计上的心得。对蔡颖卿来说,空间设计理念的分享与之前的教养经验、在饮食生活里传承教养的理念,并非毫无关系的跨界而是一脉相承的延续,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她对“教”与“养”才算有了完整的分享。
期刊
最近几年,我国科技——特别是应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一箭三星上天,载人航天器对接,蛟龙号深海探底,银河号计算机运行速度再创世界第一,航空母舰正式服役,高速列车四通八达,淘宝商场一天销售额创电商世界第一。这些都充分显示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魅力。的确,人们已不难看到,一个国家强大必须科学发达,一个民族的进步必须基于全民族科技素质的提高。  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毫无疑问,要抓好科普教育。对我们出
期刊
Word/Excel 2010  办公应用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编者:龙马工作室  页数:320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定价:人民币59.00元  无论读者是否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都能从本书中找到最佳的学习起点,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过程。全书内容均以实例为主线,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展知识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全彩排版既美观大方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所有实例的每一步操作,均配有对应的插图和注释
期刊
鱼会放屁吗?怎样挖鼻屎才最舒服?林黛玉的“弱”其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日本动漫《海贼王》里的路飞,胳膊能变长缩短,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吗?……你以为这些问题,是某个搞笑科学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错了,这些,都是一本本书上,用白纸黑字正正经经探讨的科学知识。  近几年,搞笑而充满趣味的科普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创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出的获奖成果,总是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而国内的科学松
期刊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本阐述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之间关系的著作《流动的权力》,堪称水历史研究的一部佳作。在收到此书的中文译本样书之后,我前后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进行了认真阅读,不仅补充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有很多新的感受。  近年来我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参与了很多世界水历史著作的编撰工作,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历史丛书,同时也到了数十个国家进行水历史的考察研究工作,组织学术活动等,对国际水历史研究的进展和
期刊
自从《CSI犯罪现场》风靡起来,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一微生物学专有名词也渐渐为人所知。DNA可能是我们认识微生物学的第一个词,但事实上打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一直与微生物共存在这世界上,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这些“同居人”。  微生物无所不在,而且很难消灭,在我们认为很干净的地方,其实都存有微生物。可是生活里又不可以没有微生物,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坏处,也有好处,由此要带出当初选书的想法:一来是商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