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画是石头画的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画面石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根本问题:石头的画是石头画的。
  纸上的画是人画的。中国书画的材料是纸、墨、笔。纸有生宣、熟宣,墨有干湿浓淡。至于笔呢——毛笔是软的,才有中国书画特有的抑扬顿挫,铺排渲染。正是这些造就中国书画特有的审美情趣,这是人类书画的语言。石头用它自己的语言作画。色彩的分布、肌理的起伏,乃至形态的变化、质地的坚密或粗粝。是的,大略相当于当代赏石提炼出的“形质色纹”(这只是要素,不是标准,这里暂不讨论。肌理与纹理的差异,我们也以后再论)。石头不是纸,不可能铺平裁齐。石头的色彩,来自堆积浸染;石头的肌理,出自风吹水洗——认识到这些,才能真正明白石上的画面美在哪里。
  我们得明白,石头可不按人的意愿生长,它有自己的逻辑。能像什么当然好,但那是意外。是凑巧你的想法跟石头相遇。你觉得石头不像什么,什么也不像,这才是石头的真谛。是石头真正的美。一厢情愿、异想天开地跟石头上要这要那,是跟石头过不去,也跟自己过不去。不像,硬要让它像,硬要变着法子骗别人骗自己说它像,也就成了欺世,成了恶俗。所谓自然造物、鬼斧神工,这不是我们玩石头的初衷吗?怎么玩着玩着,就把根本忘了呢。
  要说像,石头再像,也比画家差得远,就像绘画再像也像不过摄影。非要看像,去看照片好了,去看实物好了,看石头干什么呢?其实中国人历来也不是那么求“像”的,中国画里人物不按比例,山水不讲透视——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呢?是美。到了青藤,八大,更不像,但是更美了。美在意境的营造,情感的传递,精神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其实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当摄影术发明的时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就被宣告了死亡。今天绘画的功能早不在于提供还原生活的景象。画犹如此,何况石头的画呢。石头的价值更不在于像,何况它生来就不是要用“长得像”来取悦你的。诗无达诂,石头更无达诂,不像才无达诂。无达诂才有无尽想象,无限境界。
  不仅要学会欣赏石头的不像,还要学会接受石头的缺陷。多了一笔,或者少了一块,是不是影响整体的欣赏?如果不影响或影响不大,就还是好石头。还是那句话,石头的画,是石头画的,石头不按你的意愿生长。就像风格突出的艺术家,让你在欣赏他张扬艺术个性的同时,无暇顾及其余一样。
  石头的好会好得出乎你的意料,超乎你的想象。如果石头好得跟你想的一模一样,那往往就要打个问号了。理解这一点,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如果石头好得跟你想的一模一样,那很可能是人画的,不是石头画的,这一点对真假的鉴别是非常有用的。
其他文献
马料还有绿色的?  刘玉  某石友微信朋友圈的这块翠绿色马料让众多石友好奇不已。  一个玩马料的资深石友透露,最早是在2014年5月左右看到有绿色马料,绝大部分马国绿料并非翠绿,颜色比翠绿深,最多一次有一两百公斤的绿料出现在市场上,市场比重小。据身在马达加斯加收购马料的石友介绍,产地马国的绿料本来数量就很少,它本身并非玛瑙,称其为玉髓更恰当些,水洗度好,但是透光度不如红料,且杂质较多,所以运回国内
期刊
中国的文化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会有局限性、随机性和随意性。而某种程度上,艺术受认可的程度会更高一些。  针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发言,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头一个,就是圈子问题。  中国文化其实是个圈子文化,大大小小无数个圈子。我们总是觉得玩石头的圈子不够大,人员不够多,总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感觉。其实我觉得,圈子是固定的,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离开,也会有一部分人加入,但是不会有大的变动。
期刊
1、相石  看石头的最高境界是直通其神。如九方皋相马,不辨公母,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至此境,则绉瘦漏透可无视矣。疱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亦是此理。  2、石以载道  石以载道。好的石头应该合乎天理,体现这种道。道生一,一生二,二分阴阳。孔府六供,一直一曲,一实一虚。石笋直而实,阳也;太湖曲且虚,阴也。一阴一阳,道也。阴阳要和谐。道可养人,赏石
期刊
如何探索自身的规律,建立当代奇石独立的完整的审美体系,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当代赏石的发展,到现在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赏石市场体系的建立,也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总结石界的前二十几年,我们发现市场的发展、赏玩风尚和潮流的走向,基本上都是靠资源推动的。什么石种集中开发,大量出现,便成为市场的主流,甚至一些所谓赏石理论的建立,都依赖于石种的出现、更新和变化。  第一个十年:浮丽时代  第一个
期刊
秦岭,横空出世,纵贯东西,构划出中国南北区域的绮丽风光;秦岭,在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中,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秦岭,以司马迁“天下之大阻也”的喟叹,唤起了天下无数挑战者逾越的脚步,浇铸了可歌可泣的栈道文明史。在秦岭南麓,有一条南北垂直的大河——嘉陵江,它与故道并驾齐驱构起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伴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闻名遐迩,这是一条蕴玉怀石的美丽大河。  在嘉陵江边一座临江而建的民居里,
期刊
外界看我们都是很浅的,没什么文化,感觉你们表达不了什么深刻的主题,一旦拿到现代艺术的平台上,却上不了台面,因为说不出更深层次的话。  把石头卖给达·芬奇,不是别人,是达·芬奇。他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是艺术大佬。要想做大石头事业,首先是要把石头做成这个时代杰出的作品,这是我理解的做大。  但是,一般人很难独立完成杰出作品,一定要让艺术大佬掺和进来。所以,把石头卖给达·芬奇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子。卖给
期刊
【本刊记者 张阳 丹璐】2014年11月16日,啥密国际奇石文化城第一期盛大开盘,目标为打造全疆最大奇石、玉石、特产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开盘当日举办了奇石、古玩“八大珍宝”鉴宝等活动。  奇石城,哈密造  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位于哈密城北工业园区内,总占地500余亩,一期奇石城占地1 00余亩,奇石店铺约200个,是集奇石、玉器、根雕、木雕、底座加工、古玩、字画、花鸟、茶叶、茶具、土特产为一体的复合型
期刊
“中华雅石会”于2014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举办会员年度大展,各会员均有精品雅石展出,令人赏心悦目。由于各会员及全体干部的全力支持,使得中华雅石会本次成果展成功展出,并得以圆满落幕。  石展开幕时,全台各地石友、前辈纷纷到场,在此本人由衷感谢。这次展会采取不同以往的评审、评分方式,每件雅石依形、质、色、展演作为评鉴基础,本着有改革才能有进步的精神,推广雅石的天然无为之美。  在此,本人再次感
期刊
志强的石  张志强
期刊
2014年12月24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通水,清澈的汉江水承载着汉江流域人民的深情厚谊,纵贯江、淮、黄、海四大水系,跨越鄂、豫、冀、京、津五省市。为了庆祝这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世纪工程顺利通水,郧阳奇石协会组织石友举行“庆南水北调郧阳奇石协会第四届汉江采风活动”,活动总共召集了80多名石友参加。  清晨六点,气温降到冰点,可石友们已经在指定地点集合,里面既有七十多岁的老石友,还有一群十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