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强的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强的石
  张志强
其他文献
艺术的诸多不同定义里面,制度性的观点和艺术家的企图,是两个强而有力的判断标准。对许多人来说,某件物品如果放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内展示,就属于精致、高雅艺术的分类范畴,否则就属于民间艺术或民俗工艺。在这种观点下,创新被认为是艺术成就的重要特质,艺术家的创造产生艺术;艺术品,就是制造者企图使其成为艺术作品的东西。这些说法中,其实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台湾雅石界近期的发展,就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观察和讨论的现象。 
期刊
依靠贪官和土豪来玩赏石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一、把根留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一块唐代残碑看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次西泠十周年的秋拍,有一块唐代武则天时期的残碑,拍了2070万元。那碑看着其貌不扬,没看过的,可以网上去搜一下看看。一块烂石头,又不是金镶玉,刻的写的也都不是来头特别大的名家,一厘米价值人民币50多万,凭什么呢?这事说来话长,简单了就两个字:文化。切记,器物最终值钱的是这个文化。撇开
期刊
马料还有绿色的?  刘玉  某石友微信朋友圈的这块翠绿色马料让众多石友好奇不已。  一个玩马料的资深石友透露,最早是在2014年5月左右看到有绿色马料,绝大部分马国绿料并非翠绿,颜色比翠绿深,最多一次有一两百公斤的绿料出现在市场上,市场比重小。据身在马达加斯加收购马料的石友介绍,产地马国的绿料本来数量就很少,它本身并非玛瑙,称其为玉髓更恰当些,水洗度好,但是透光度不如红料,且杂质较多,所以运回国内
期刊
中国的文化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会有局限性、随机性和随意性。而某种程度上,艺术受认可的程度会更高一些。  针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发言,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头一个,就是圈子问题。  中国文化其实是个圈子文化,大大小小无数个圈子。我们总是觉得玩石头的圈子不够大,人员不够多,总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感觉。其实我觉得,圈子是固定的,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离开,也会有一部分人加入,但是不会有大的变动。
期刊
1、相石  看石头的最高境界是直通其神。如九方皋相马,不辨公母,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至此境,则绉瘦漏透可无视矣。疱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亦是此理。  2、石以载道  石以载道。好的石头应该合乎天理,体现这种道。道生一,一生二,二分阴阳。孔府六供,一直一曲,一实一虚。石笋直而实,阳也;太湖曲且虚,阴也。一阴一阳,道也。阴阳要和谐。道可养人,赏石
期刊
如何探索自身的规律,建立当代奇石独立的完整的审美体系,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当代赏石的发展,到现在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赏石市场体系的建立,也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总结石界的前二十几年,我们发现市场的发展、赏玩风尚和潮流的走向,基本上都是靠资源推动的。什么石种集中开发,大量出现,便成为市场的主流,甚至一些所谓赏石理论的建立,都依赖于石种的出现、更新和变化。  第一个十年:浮丽时代  第一个
期刊
秦岭,横空出世,纵贯东西,构划出中国南北区域的绮丽风光;秦岭,在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中,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秦岭,以司马迁“天下之大阻也”的喟叹,唤起了天下无数挑战者逾越的脚步,浇铸了可歌可泣的栈道文明史。在秦岭南麓,有一条南北垂直的大河——嘉陵江,它与故道并驾齐驱构起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伴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闻名遐迩,这是一条蕴玉怀石的美丽大河。  在嘉陵江边一座临江而建的民居里,
期刊
外界看我们都是很浅的,没什么文化,感觉你们表达不了什么深刻的主题,一旦拿到现代艺术的平台上,却上不了台面,因为说不出更深层次的话。  把石头卖给达·芬奇,不是别人,是达·芬奇。他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是艺术大佬。要想做大石头事业,首先是要把石头做成这个时代杰出的作品,这是我理解的做大。  但是,一般人很难独立完成杰出作品,一定要让艺术大佬掺和进来。所以,把石头卖给达·芬奇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子。卖给
期刊
【本刊记者 张阳 丹璐】2014年11月16日,啥密国际奇石文化城第一期盛大开盘,目标为打造全疆最大奇石、玉石、特产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开盘当日举办了奇石、古玩“八大珍宝”鉴宝等活动。  奇石城,哈密造  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位于哈密城北工业园区内,总占地500余亩,一期奇石城占地1 00余亩,奇石店铺约200个,是集奇石、玉器、根雕、木雕、底座加工、古玩、字画、花鸟、茶叶、茶具、土特产为一体的复合型
期刊
“中华雅石会”于2014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举办会员年度大展,各会员均有精品雅石展出,令人赏心悦目。由于各会员及全体干部的全力支持,使得中华雅石会本次成果展成功展出,并得以圆满落幕。  石展开幕时,全台各地石友、前辈纷纷到场,在此本人由衷感谢。这次展会采取不同以往的评审、评分方式,每件雅石依形、质、色、展演作为评鉴基础,本着有改革才能有进步的精神,推广雅石的天然无为之美。  在此,本人再次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