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赋色——“异位的振幅·第二届中德艺术交流展”叙事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园画传》中说:“天有云霞,烂然成锦,此天之设色也.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人有眉目唇齿,明皓红黑,错陈于面,此人之设色也.”艺术家将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视觉色彩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使情感与色彩相融合,再以特定的节奏、韵律呈现于纸幅之上,便可以赋予画作深厚的情感内涵.这种情感的加持将使那些由涂鸦般的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成为拥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在宗其香的艺术创作中,山水画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广西地域题材山水画又在宗其香的山水画中特别具有影响力.宗其香的广西地域题材山水画包括三个类型,其一是夜景漓江题材山水画,其二是彩墨广西题材山水画,其三是水墨广西题材山水画.可见,宗其香山水画技法语言与艺术风格的完善、成熟是在广西题材绘画中完成的.与此同时,宗其香对广西地域题材的表现,也促进了国内外对广西山水和艺术文化的关注,使广西美术界得以借此汇入新鲜血液与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齐白石艺术市场逐步兴起.在四十余年发展过程中,拍卖行作为有形的推手,全面提升了齐白石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其市场影响力由国内走向国际.齐白石艺术市场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变化.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发展之路正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
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通常情况下指描绘我国重大历史题材、讲述中国故事、反映时代精神、表现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的美术作品.“历史画”或“主题性美术”这样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并未出现,那些可笼统归于这一门类的美术作品通常被称为“历史人物故事画”.不过,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南朝齐梁时期的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曾谈论过绘画的社会功能,而中晚唐时期的张彦远更是明确提出过“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那些具有社会宣教功能的绘画作品往往也因比文字更加直观而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期刊
齐白石致张次溪等人的信札是研究齐白石的一组重要材料,但在早前的研究中,对该材料的使用普遍是以其证某事、以引用为主.关于其本体的研究却是鲜见的,甚至连它们的次序也是混乱的.本文由笔者在恢复它们本来次序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两个小问题着手,依托其中个案,通过相关物证和纵向时间线索,证明齐白石在信札落款中存在着明确的新、旧历并用现象,再通过横向比较,推测出齐白石在信札中的用印规律,并尝试探究其背后的成因.
就大运河主题美术创作而言,文化是运河的灵魂,运河是文化的载体.在当代中国美术语境中建构和传播大运河文化,需要从外在文化形象与内在文化意义两方面着手,创作形成大运河主题的美术作品.“大运河新颜”系列作品以运河流经江苏八个地市的河段为创作主题,探索运河美术与文化场域的有效融合与表达方式,发掘关于运河母题视觉经验的新维度.
时令类典籍最先于《龙图阁书目》中独立门户,时令类典籍的独立主要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有关.北宋之后,官私目录多设置时令类类目,如《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但是亦有诸多图书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并未设置时令类类目,如《新唐书·艺文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时令类典籍与农家类典籍之间的密切关系,使部分图书目录将时令类典籍归入了子部农家类之中,但是随着时令类典籍的发展壮大,时令类与农家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明清时期,时令类之独立地位渐渐不再受到质疑,时令类典籍完全摆脱了农家类的桎梏,终于彻底独立门户于史部之下.
八角星纹是中国史前遗址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图像.经考证,以距今约7800年湖南高庙遗址白陶残片表面的八角星纹年代最早.大约从距今7000年开始,在洞庭湖区域水稻农业发达的背景下,八角星纹图像逐步传播至长江、黄河下游及辽河流域,发挥了较强的文化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比高庙文化早、晚两个阶段出土的器物上八角星纹的形式,分析其演变过程,以及其与凤鸟纹、扭结纹等同构复合图式的形式,并结合“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成像理念,提出八角星纹是中国人神秘而原始的天极观念的活化石,体现了“农事立国”、一切从天文历法出发的中华文明起
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之下,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艺术家选择入蜀创作,巴蜀山水获得了众多中国画画家的青睐.陶冷月正是当时众多入蜀的画家之一.他试图通过游蜀写生,探索中西融合的“新中国画”.本文通过陶冷月的巴蜀山水题材创作,讨论画家对蜀中景物的观察与思考,并分析其别具一格的月景题材山水画.
崔子忠(1595-1645),始名丹,字道毋,后改名子忠,又字青蚓,号北海.莱阳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崔子忠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大家,与同期南方的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且其画多传载于《明史稿》《清史稿》《崇祯忠节录》等.rn“南陈北崔”代表了明末人物画的最高水平,而崔子忠在人物画创作上独辟蹊径,别具新意.他一改明末人物画亦步亦趋的文人画作风,布局力求险怪,技法精湛脱俗,画风高古拙厚,内蕴丰富,被后人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
期刊
古版画研究殊为不易,需要研究者夯实文史、绘画、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周亮是古版画研究的佼佼者,他继承了父亲——古版画研究名家周芜的遗志,二十余年来专注于古版画的收集、整理、研究,访书足迹遍布全国.同时,其参与编写的《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建安古版画》《苏州古版画》《明清戏曲版画》《武林古版画》等著作也为我们一窥古代版画之堂奥打开了方便之门.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山川版画》便是周亮上下求索的成果,获得了“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的资助,较具学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