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中学生管理中的方法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有效的学生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学校单纯追求高分的情况下,学生管理却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枷锁。本文就中学生的管理方法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班主任 中学生管理方法 选择 运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扮演严师的角色,而且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以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情。
  
  一、中学生管理方法的选择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抚慰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的班级,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把班主任当作可以依赖的人,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这样,学生便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处想,劲就会往一处使,进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地说教,就会枯燥乏味,学生也会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实在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由此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学困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激发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感和悔恨感,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调动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柔性的管理方法注重情感投资,能够树立平和工作风范,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注重感情投入能够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给予师生家庭式的情感抚慰。诸如学校为师生提供的多项生活服务,这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使管理者倾听到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师生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平等对话,并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可加强人际沟通,把学校变成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师生都有明显的归属感。柔性的管理方法提倡服务精神。要大力推行管理者为教育工作者服务,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情感链”。学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柔性的学生管理方法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柔性的管理方法形式各异,需要管理者善于总结和创新,只有把握住柔性方法的“神”,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才能达到柔性方法的“形”。
  
  二、学生管理方法的运用
  
  方法虽多,但我们能够利用的却很少,所以最难的不是方法的选择和创造,而是方法的运用。即使方法选择对了,如果运用不当,也还是等于零,甚至有可能会是负值。所以在方法的运用上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都在发生着许多变化。这一时期,他们既想有成年人的成熟,又摆脱不了儿童的单纯;对家长、老师不太信任,不再盲目崇拜老师,有什么事愿意跟同学说;心理压力较大,有的变得比较内向,有的则性格暴躁,脾气很大。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使青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在家里,他们开始躲避家长的管教,希望寻找自由的空间,独立性增强,逐渐出现了明显的个人性格特点。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对老师、长辈的说教有厌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其工作内容。有学者提出在主体性教育中只有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作为学校中的隐性课程的学生管理同样也必须关注学生在生活世界之中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其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2.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心理学家思斯特·贝克尔指出,人从根本上说是由某种两重性推动的,人需要成为某些事物的一部分,同时,又需要与众不同,人们大多数喜欢被当作一个个别的人而受到特殊的对待,注重自己有没有得到重视,自我价值能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个性是人的本性,个性是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没有个性便谈不上创造性。要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特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拥有自己独特兴趣、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需求型人才。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方面,但是学校管理的其他方面说到底还是为学生管理服务的,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的好坏。学生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因为它的管理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学生管理比一般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采取正确的、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玉洁主编.学生管理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中专学校越来越重视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本文作者认为上好电子技能训练课必须把握九大原则:安全第一原则、趣味性原则、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财产安全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巡回指导原则、充分准备原则、操作规范原则、强化训练原则。  关键词: 中专 电子技能训练 原则    引言    由于我国民众传统认识的局限,家长们会优先考虑把自己的孩子送往普通高中就读,除非学习成绩太差否则肯定  不选择
摘 要: 从1979年许国璋先生翻译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至今,语用学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本文从语用学的来源、内容及形成入手,讨论了语用学的研究面,着重论述了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出现、形成及发展,指出了这一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探讨了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前景。  关键词: 语用学 研究面 问题 未来    1.引言    1938年,莫里
以EST片段为基础,电子延伸获得新的编码基因,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相关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其相关生物信息学性质,为进一步探讨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基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s)属于正黏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属。1996年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s(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HPAIVs)首次在我
摘 要: 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语言借词的情况,就此作一对比,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二者借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借词 英汉对比 差异    借词是“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或者通过翻译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种语言的词”。对比分析英汉借词的差异,将促进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1.英语借词    英语自产生距今只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因此隐喻也广泛地出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与计算机相关的隐喻词语既涉及计算机本身,也出现在与计算机有关的网络中。通过分析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词语,可以发现隐喻不仅在人类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反过来激发、促进计算机隐喻性词语的生成,极大地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隐喻性词语    一、
摘 要: 委婉语,是用语言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委婉语,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定义内涵、构成方法、语用交际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旨在促进人们对英汉委婉语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定义内涵 构成方法 语用交际功能 对比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蕴含了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