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体验生活数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片断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多媒体播放三只小猫比赛钓鱼的情景)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三只小猫各钓了几条鱼?
  生1:小花猫钓了5条鱼,小白猫钓了8条鱼,小黑猫钓了4条鱼。
  生2:小花猫钓了6条鱼,小白猫钓了5条鱼,小黑猫钓了3条鱼。
  生3:小花猫钓了7条鱼,小白猫钓了9条鱼,小黑猫钓了4条鱼。
  ……
  师:为什么你们数的条数不一样?在刚才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4:屏幕上一会儿是小花猫,一会儿是小白猫,一会儿又是小黑猫,容易记乱。
  师:看来,我们只用眼睛看是不行的,那该怎么办呢?
  生5:把结果记下来。
  师: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请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组准备怎样记?怎样分工?(学生出现了多种记录的方法)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最喜欢画“ˇ”的方法,因为这样简单。
  ……
  师:你们真会评价,能找到别人的优点。下面,就请每个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记一记,比一比谁记得最准。
  师:刚才我们用记一记、数一数、涂一涂的方法知道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这种方法叫统计。这个表叫做统计表。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看着统计表和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7:我知道小白猫钓的鱼最多。
  生8:小白猫比小黑猫多钓了几条鱼?
  生9:小白猫比小黑猫多钓了3条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我是看统计图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能干,利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小猫钓鱼的问题。统计是一种好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想不想试一试?
  片断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意义
  师: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要开展一些体育比赛,你认为应该开展哪些体育比赛呢?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踢足球。
  生3:我喜欢打篮球。
  ……
  师:同学们想参加这么多的体育比赛,可体育老师说“一年级只能开展两项比赛”,这可怎么办呢?(学生依次用画“ˇ”的方法到黑板上统计,然后整理结果,填写统计图表)
  师: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你认为应该开展哪两项体育比赛?为什么?(生答略)
  师:刚才你们用统计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非常感谢大家!统计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学校门前车辆通过的情况)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4:我看到了很多小轿车、大客车、摩托车、大卡车。
  师:你知道有几辆车吗?怎样统计比较好?(小组讨论汇报)
  生5:请一位同学报车名,其他同学在它们的下面画“ˇ”。
  师:谁愿意组织大家共同合作?(一位学生报车名,其学生做记录,然后整理结果,填写统计图表)
  师: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6:我发现从学校门前经过的小轿车最多,大卡车最少。
  生7:我要提醒小朋友放学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小朋友们去统计,请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找一找,把你喜欢的事物统计下来,好吗?
  ……
  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因此,课伊始,我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学生初步感知统计后,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帮助老师统计体育比赛项目”“统计学校门前车辆流通情况”等活动,启发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通过统计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在这样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版)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分数、百分数只表示两种量之间关系即分率或百分率的时候,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难点内容之一,指导学生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重点是要使学生分析和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进多媒体教室推门时,门在做什么运动?  生(立刻看侧面的门):旋转。  师:与平移比较,旋转有什么特点?  生1:旋转前后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生2:我与他的看法不
一、挖掘习题的智趣因素,激活创新思维    有些课本习题尽管单调,但不乏一些智趣因素。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去挖掘,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摘到果子”,为他们创造学习提供条件。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对课本习题“在100个方格内涂上阴影,使它占整个方格的50%”作了有效的拓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完成此题。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100个方格中绘出了美丽的图案
新课改将从十方面挑战教师    一、教师的学科备课:进入新课改后,教师的教案、教参、教材和备课方式、教研方式都将有所变化,教师必须作好相关调整。  二、教师的学科讲课: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时间将集中在9个星期内完成,教师要适应高教率地在短周期内完成教学。  三、教师的学科作业和练习、考试、评价:教师要根据新课改重新设置自己的作业系统、题库和阶段测验、学段模块测验等,此外还要考虑到各模块知识结构的联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磨课,即是千方百计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我们团队经历“认识时间”一课教学磨课后的最大感受。  一、寻找更直观可感的教学呈现方式  抽象的知识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教师总是尽可能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去呈现教学内容,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却常常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是我们认为所谓的直观形象实际上并不是最佳的教
课改推行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课改前,略显薄弱。上述这两个问题,是我国30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调研的结果。如今,走进实验区的课堂,会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十分活跃,而有些学生则不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程度差异较明显。另外,在课改实践中,一些课堂有轰轰烈烈
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关于这一话题,特级教师朱德江说过:“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前阶段,我以“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例,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进行了尝试,且思且行,留下些许痕迹。  思考一:新知情境应如何创设?  北师大版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我们更广阔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体积与容积”一课,教材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自然影像志》  编者: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ISBN:978-7-2001-2626-6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48页  定价:29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艳丽夺目的棕尾虹雉于空中滑翔;步履轻盈的赤斑羚跳跃岩壁间;性情凶猛的南峰锦蛇从灌木丛下匍匐而出;高山幽谷里绿绒蒿绽放娇媚之姿……精彩镜头带来视觉
日本数学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唯有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想实现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获得知识和进一步学习的方法,逐渐掌握蕴涵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
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非常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备“学情”、备“知识点”、备“教学手段”、备“板书设计”……可一到每单元安排的练习题时,就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简单地讲一讲;或是把它们当成课后练习作业来布置,课堂上对对答案,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下一个“新授课”的研究。等到再一次出现同类型题目,或者一模一样的题目而学生却照样漏洞百出时,教师就会埋怨:“这样的题目全都做过,老师也都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