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在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肿瘤、抗血栓、降血压、调血脂等功效;依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萜皂苷类、甾醇苷类和其他三萜类.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微量且能促进或抑制自身生理活动的有机化合物,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胁迫抗性、诱导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介绍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通路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茉莉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等植物激素在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认为植物激素或中间代谢产物通过作为信号分子或诱导子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活性或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影响最终产物的积累,并初步绘制了茉莉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等植物激素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作用机制模型,为研究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实现目标产物超积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蒽醌类化合物异源合成的载体选择及药用大黄分子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perl程序及Codon W软件分析4733条药用大黄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 药用大黄转录组编码序列的GC、GC3平均含量分别为45.6%、44.73%,GC12与GC3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5,P<0.001);ENc-GC3中性图及偏倚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分布于远离期望曲线和平面中心点,大部分基因分布偏离
芳香中药防治疾病,在传统中医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芳香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能促进自主活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睡眠时长以及提高认知、学习、记忆能力.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迷迭香、苏合香、薄荷、石菖蒲、冰片、柠檬、麝香、香根草单方及其组成的复方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另外提神醒脑的芳香中药大多含有柠檬烯、α-蒎烯、芳樟醇、β-蒎烯以及1,8-桉叶素等成分,而这些成分也存在于镇静安神类芳香中药中,提示可能因其成分含量的不同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从单方、复方和有效成分3个方面对具有提神醒脑、提高认知的
杜松烷型的倍半萜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是植物精油重要组成成分.该类型的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疟疾等药理作用.主要对近10年来杜松烷型倍半萜的最新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为杜松烷型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目的 为揭示新疆啤酒花Humulus lupulus野生与栽培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遗传结构及野生资源的遗传潜力.方法 利用SLAF-seq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新疆20个野生个体和18个栽培个体的SNP位点进行了开发与鉴定.利用系统发育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方法,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结构.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测序共获得863228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443922个,共获
芦丁是一个典型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各种中草药、水果和蔬菜中.芦丁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由于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对芦丁的羟基、羰基、槲皮素A、B环等优化修饰,获得了溶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代谢稳定和毒副作用小的醚类、酯类、配合物等芦丁衍生物.综述了近年来对芦丁结构修饰后,获得的性能优良、生物活性显著的芦丁衍生物.
鸦胆子为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截疟、止痢、治疗赘疣及清热解毒等功效.鸦胆子化学成分丰富,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苦木素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炎、抗医学原虫、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解脂肪、治疗帕金森病及脊髓性肌萎缩等.对鸦胆子中的苦木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鸦胆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More than 600,000 people are diagnosed with esophageal cancer (EC) every year globally,and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EC is less than 20%.Two common histological subtypes of EC,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
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最初的器官血流中断和随后的器官血流恢复所产生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伴随各种心脏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重要临床难题.虽然血流量的恢复对于氧气的供应是必要的,但再灌注在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血流恢复和心肌细胞挽救的同时,也加重了心肌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已被报道为I/R损伤的原因之一,在介导心肌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综述了I/R损伤中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的分子机制以及确立了以线粒体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十八反”中有甘草作为反药组合的记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有甘草Glycyrrhix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或光果甘草G.glabra 3个物种,“十八反”中甘草属何物种不能确定.在《神农本草经》提出“甘草”作为正名前,甘草名称较为混乱;古代陕西、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均产甘草,与今乌拉尔甘草产地较为一致;历代本草著作中甘草的小叶形态、荚果、总状花序等植物学形态与当今《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甘草植物学形态基本一致,与乌拉尔甘草最为接近;综合分析“十八反”中所记载甘草为乌拉尔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河南省上蔡县,不少农民因参与不规范采供血活动感染了HIV.至2001年,上蔡县的HIV感染者进入发病高峰,2002年感染者开始逐渐因发热、腹泻、消瘦等原因死亡,且人数不断增加.由于当时群众对HIV和艾滋病不了解,因此非常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严峻的艾滋病疫情,引起了上级领导及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及省、市领导、专家多次到上蔡县,实地调查和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县委、县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行动,采取应对措施,全力开展艾滋病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