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Ⅰ象限北墓地M4西周组墓葬发掘报告(上)

来源 :考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河塬遗址位于陇山东侧泾水流域上游,宁夏彭阳新集乡东北5公里处的黄土塬地上,遗址南北两侧分别有红河的支流李儿河、小河流过,并在遗址东侧交汇,形成一处三角台塬地.遗址区北以李儿河南岸塬地的断崖为界,南抵小河北岸的塬地断崖,西至一条南北向自然冲沟为界,东到塬地尽头的断崖边,并部分与小河湾战国秦汉遗址相交错,遗址面积92万平方米(图一).
其他文献
1921—1926年,中共旅莫支部成员在国内和西欧渐次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革命者来源多样,入党情况各异,颇具代表性.入党前,他们普遍遭遇家庭和社会压迫、救国理想破灭、信仰迷失等情况;他们通过阅读书报宣传品、参加革命活动等渠道接触马克思主义后,逐渐产生共鸣,思想发生转变,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这些革命者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后,旅莫支部对他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养,使其马克思主义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至大革命结束,依托旅莫支部经验,中共对组织予以改造.在新的方针指引下,中共
一战前,马克思传的作者除了蔡特金、列宁等人以外,还有一批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大学的经济学者.这批作者都塑造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者形象,将马克思描述为过时的客观价值论者和失败的剩余价值论者.他们还将马克思刻画成令人不安甚至是恐怖的暴力煽动者,塑造了其较为负面的革命者形象.其中有几位传记作者受到当时的伦理社会主义等康德复兴思潮的影响,将马克思描述为非批判的价值虚无主义者.这些形象塑造存在种种问题.首先,他们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客观性概念以及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存在误解,无法洞见马克思的理论创新并简单地拒绝了马克思的
"社会自然性"概念是经由福柯生命政治学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而被主题化的概念.生命政治学以人口的社会自然性特征为出发点,讨论权力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而来的规范化社会,并指出其背后的自由主义原则与政治经济学要求.因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我们能够更加合理而准确地界定社会自然性及其规范效应,从而给予生命政治学以合理的定位.同时亦为在"规范性"议题上讨论政治哲学提供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巴特勒围绕社会性别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性别理论,其性别理论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女性和性别研究,而且正在影响整个文化研究和批评理论.巴特勒的性别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操演",通过对性别身份进行操演,巴特勒解构了传统的性别理论,建构了福柯式权力谱系学的性别理论,表现出了对话语能动性的高度关注.与马克思由主体能动性走向实践理论不同,在这一系列的批判和解构过程中,巴特勒始终考察的是一个在话语中生成的、不确定的性别.而这个性别所呈现出来的脆弱特质恰好迫使其构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生命政治学,在对生
"黄金家族"(altanuruq)A作为古代蒙古统治家族的代名词,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对这一称号的学术考察则相对较晚,近几十年才逐渐进入蒙古史学家的研究视野.1962年,美国蒙古学家司律思发表了一篇关于"黄金"与"汗室"关系的论文,指出"altanuruγ"是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集体称谓.B此文发表后数十年,国内尽管开始有学者探讨这个问题,但皆未注意到司律思的先行研究.阿尔丁夫是国内较早研究这个问题的代表学者,他认为"黄金家族"的观念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蒙古汗位频繁更迭的特殊政治形势下,此称仅仅
期刊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诗人"和诗歌的空间得以推扩;同时,士大夫与"诗人"的文学观念和评价体系却渐成扞格.学"晚唐体"的风气是地方"诗人"影响到中央文坛最终又成为"诗人"之诗与士大夫之诗的分界.张良臣举进士到戴复古挟诗干谒、名动公卿,其间的半个世纪正是江湖诗人群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从楼钥为这三位诗人的诗集所作序跋
屈原在《离骚》《九章》中所言的"远逝以自疏",历来为注家和研究者所忽略.周秦时有大夫三谏不从而去君、不被召还而去国的礼制,西汉司马迁、扬雄亦点明屈原去君自疏、远逝不得的困境.王逸《楚辞章句》所收录的《九辩》《七谏》《哀时命》《九叹》《九怀》《九思》,皆以去君自疏、去国远逝为题旨,并以此重构文本,借屈原远逝自疏书写个人际遇.在去君自疏、去国远逝的历史语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屈骚的行文逻辑,观察远逝与自疏的情感纠结在汉赋中被改造、被消解的过程.
西方汉学的历史书写存在一种以“中华帝国”概念为基轴的“帝国史”范式.该范式包括三种叙事,即突出“汉族”与所谓“异族”二元对立的空间叙事,围绕秦至清所谓“帝国时代”展开的时间叙事,以及传统中国政治的皇帝专制主义叙事.“帝国史”范式忽略了中原与边疆的互动一体化进程;以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废止等政治事件划分历史分期极其狭隘,不能反映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专制主义叙事基于皇帝或皇权本身理解传统中国的政治制度,陷入了还原主义.为了避免“帝国史”范式的缺陷,建构一种“文明史”范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目次一岭南秦至西汉南越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综述二西汉前期东瓯、闽越、长沙国与先秦越国高等级墓葬举要三南越国高等级墓葬形制特点与族属探讨四余论岭南在先秦时期主要是南越、骆(雒)越、西瓯等越人族群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之后,除了偏居浙东南的东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是楚文化的势力范围.而五岭阻隔下的岭南,还处在各有种姓、自有君长的百越时代.体现在考古学文化上的,是以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越式青铜兵器和工具、底铺石子或有腰坑的竖穴土坑墓等为突出特征的传统越人风貌为主,但楚文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断逾岭南下
期刊
目次一出土情况二年代与性质三发行前奏和余波四发行历史背景汉佉二体钱是研究汉朝、贵霜和塔里木盆地关系史的重要材料.一个多世纪以来虽有很多研究,但关于其年代、功能等问题仍难形成统一意见.姚朔民曾对1987年之前的研究情况作了概述;近年学者又提出不少有益见解.关于汉佉二体钱的发行年代,有如下观点:赫恩雷提出公元70-200年,夏鼐支持并修正为公元73年至三世纪末卢文书不复通行以前;克力勃提出公元1-132年,汪海岚支持并修正为公元30-150年;马雍提出公元152-180年;林梅村提出公元175-220年.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