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汉学“帝国史”范式及其局限——兼谈“文明史”范式的可行性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汉学的历史书写存在一种以“中华帝国”概念为基轴的“帝国史”范式.该范式包括三种叙事,即突出“汉族”与所谓“异族”二元对立的空间叙事,围绕秦至清所谓“帝国时代”展开的时间叙事,以及传统中国政治的皇帝专制主义叙事.“帝国史”范式忽略了中原与边疆的互动一体化进程;以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废止等政治事件划分历史分期极其狭隘,不能反映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专制主义叙事基于皇帝或皇权本身理解传统中国的政治制度,陷入了还原主义.为了避免“帝国史”范式的缺陷,建构一种“文明史”范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上海道契最初是晚清道台衙门与外国领事共同签发给外国人的土地契证,其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土地产权制度的同时,吸纳了西方法律思想和原则,是连接传统和近代土地制度的重要环节.上海道契的产权属性逐渐超越最初的使用权,但道契申领并未发生原业主对承租人的所有权交割.这种基于所有者契约让渡而独立进入市场的财产权,可界定为介于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土地占有权.在不完全契约下,道契持有者通过行使剩余控制权获得城市化进程中地价增值的支配权,使最初的"永租"使用权在市场交易中逐渐扩权赋能,形成可交易的经济权利,尤其是财产化的抵押
"黄金家族"(altanuruq)A作为古代蒙古统治家族的代名词,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对这一称号的学术考察则相对较晚,近几十年才逐渐进入蒙古史学家的研究视野.1962年,美国蒙古学家司律思发表了一篇关于"黄金"与"汗室"关系的论文,指出"altanuruγ"是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代的集体称谓.B此文发表后数十年,国内尽管开始有学者探讨这个问题,但皆未注意到司律思的先行研究.阿尔丁夫是国内较早研究这个问题的代表学者,他认为"黄金家族"的观念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蒙古汗位频繁更迭的特殊政治形势下,此称仅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