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写的文章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c19890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自述》中有一篇作品,叫《最难写的文章》。其中说:“或问: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
  老舍举例,他有个邻居二大爷,年过七十,无疾而终。没立过功,没立过言,一辈子吃饭穿衣,喝两杯酒,与常人无异。少年时是个普通的少年,到老年还是个平常的老人。
  这个二大爷的儿子,在某机关里任职,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去世,应该有个风光的悼词,于是就来找老舍帮忙。
  这可把老舍难住了。写吧,实在无处下笔。说二大爷聪明绝顶、事业有成?或者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或者厚德载物、德高望重?肯定是瞎编和撒谎。而实话实说,“你死了不能再见,想起来好不伤心”,死者的儿子又不会高兴。假若决定不写,这位官员邻居会恼自己一辈子。
  老天爷,这样的文章,可怎么写呢?唯一的办法,是把别人的长处,硬派给这位二大爷。而对于二大爷的短处,则一字不题。所以老舍说:“这不是作诗或写散文,而是替死人来骗活人!我写不好这种文章,因为我不喜欢扯谎。”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他有三分好,你把他写成六分,他也不高兴。而只有写成八分、九分,甚至是十分的好,他才会满意。他有三种毛病,你写出一个,他也会生气。他想要的结果,就是只有长处,没有短处;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不足。
  在很多人看来,写文章的人就是干这个的。我可以做不好,但你不能写不好。能不能评先,能不能获奖,能不能在汇报工作时一炮打响,能不能在介绍经验时一鸣惊人,关键就在于写文章的人能不能笔下生花。
  那些因为工作汇报得好、经验介绍得好而获得荣誉乃至提拔重用的人,没有一个承认,是笔杆子们的文章写得好,而无一例外地认为,是自己工作干得好。相反,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荣誉或地位,则会有很多的人,把气撒到写文章的人身上。
  所以说,写文章不仅是个高难动作,而且是个高危职业。
  有一次,一位领导找我,说某部门写的一份经验材料不行,让我修改。我看了以后,發现主要是写法比较老套。所以想出一个新思路,重写了一遍。后来,领导拿着这份材料在大会上发言,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获得了很多的荣誉。私下里,他也称赞我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而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却恨得咬牙切齿。因为,我抢了人家的风头。你写得好,就说明别人写得不好。因此在很多时候,你的聪明和成功,也是对别人最大的伤害。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找我,说他的儿子大学要毕业了,需要一篇论文,让我帮忙写一下。我说:“这样的文章我不能写。”他反问:“你不是天天写文章吗?写一篇论文算什么?不会让你白写,到时必有重谢。”我说:“这不是帮你的儿子,而是害你的儿子。一个大学生,连论文都要别人帮着写,还有什么资格拿毕业证书?”他脸一红,走了,从此不再理我。
  这样说来,最难写的文章,应该分为三种:一种是不想写,又不得不写的文章;一种是不得不写,写了会丢失别人颜面的文章;一种是写了违背自己的良心,不写就要得罪人的文章。
其他文献
中国字据说有十万左右,故身为中国人,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说他把汉字都认全了。一般人大约认得两三千字,便可以应付书面与口语的交流。但中国字中不少是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且有的字形状相近如双胞胎,故就是这常用的两三千字,能全都不读错或不写错的人,也属罕见。因此上至高官显贵、学者名流,下至寻常百姓、小知文人,都难免会闹出读、写错别字的笑话。  我初中未毕业赶上文革辍学,后靠一本《新华字典》消灭拦路虎识字读书
期刊
自从自然界中出现日、月、星、辰、雾、雨、雷、电后,宇宙中便出现了人类。人乃万物之灵,人先有巢,后有屋,自从有屋就产生了门。门的种类繁多,先是草帘门、秫秸门,篾门、竹门,然后演变成木门、石门、铁门、铝合金门。最初门是用来防御自然界野兽入侵的,后来又有了防盗及保护隐私等作用,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防盗门、电动门、监控门、遥控门……  封建时期民间有句俗语:“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现在民主
期刊
“嫉妒”实在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病症。这种病症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别人所取得的成就比自己大或者强而产生的一种不服气的心理。  争强好胜是人性的特点,本无可厚非。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活得比别人更好、取得的成绩更大、站的位置更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人毕竟是有各种差距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天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这应当是自然辩证法的原则。然而,有些小心眼的人却分明不理解这个原则,不懂得这
期刊
冬至可以不晒吃饺子吗?  请看:“亲,不是故意不发饺子显摆特立独行,是恰好谈到非洲的片子,就带出了和冬至相关的南回归线??”这是一位朋友因冬至不晒吃饺子“被问责”的自辩。  是的,入乡随俗。在中国,不管啥节气,都一“吃”字:“国人每逢节气变,不吃饺子就吃面……”冬至是“神州迎冬至,万家包饺子。北国老风俗,年节唯此食……”看见了吧,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另有元宵、粽子……不管届时想吃不想吃、有无时
期刊
作家余华曾评价某些作家的作品,“不描写内心,专门描写内分泌”,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一些作家写作的恶趣味。  如今互联网创造了更多的发表土壤,写作者便如雨后春笋。很多写作者博客上贴几篇日记,网络里发几个豆腐块,便大言不惭地以作家自诩,大大降低了“作家”称谓的含金量,作品自然泥沙俱下。写作者多如牛毛,走心的作品却不见多:让人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好文章不多了;让人挑灯夜读,细细品咂的佳作不多了;让人读了又
期刊
最近,《环球时报》批“事务主义”了。何谓事务主义?表现之一,就是“只做不思”。“上级怎么布置和安排,下级就怎么贯彻和落实,貌似执行力强,马上就办,不打折扣,甚至层层加码,其实不从实际出发,缺乏学习和思考。这种简单化执行呈现的只有工具性意义。”(2018.12.24《报刊文摘》)  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或做事没有长远规划,缺乏主动思考谋划能力,疲于应付、忙而无功;或满足于重复单一工作,沦为缺乏创
期刊
一个人的灵魂有味道,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取舍行止,倾泻而出,无法隐藏。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你会分辨出不同的人,分辨出他们灵魂的不同气味;但也有时,通过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你就能分辨出它。  有的时候,是俗气。  俗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欲熏心。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得利;找他办什么事,他第一句就问:“有什么好处?”同事之间举手之劳搭把手,他一定会提出:“你要请客哦!”需要大家都出力的事情,他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制作的短片《巨婴》,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失误。父母亲、儿子,三口之家看似很幸福,可惜家里的宝贝儿子被炼成了一个“巨婴”。  巨婴起床要妈妈帮穿衣服、喂饭、刮胡须,母亲毫无教育,盲目溺爱,孩子活着的目的就是整天打游戏。父亲不管不顾,视若罔闻,对孩子的教育也不闻不问,不沟通交流,表现也很冷漠。等到父亲车祸去世,母子的生活变得拮据,可是巨婴还要求母亲买VR眼镜……  年老体弱的
期刊
一个人大概很难保证自己绝对不贫穷,有的人本来家财万贯,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或一场重大的疾病不名一文。何况,人的富裕与否也不只是跟个人的努力相关,环境、机遇、家庭、所受教育都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是即使身陷贫穷也不生出穷气。  所谓穷气,就是由不如意、不知足等等派生出来的心灵上的毛病,它本质上是一种灵魂上的小气。这种穷气,穷人有,富人也有。  穷气之一是鼠目寸光。你说人还是读个大学
期刊
人一出生,什么还没有呢,就先有了年龄。从出生那一刻起你就得一岁一岁地活,一年一年地朝前走。人是活的,天天在成长,一年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要长高两三寸,而他的年龄似乎在冬眠,平时无声无息,只有到了年尾才翻个身,长了一岁。  无论你多富贵,也无论你多贫微,在年龄面前你只能一年添一岁,多了不行,少了也不中。有人说啦,你老陈就是死脑壳,年龄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呀,活人哪能会被尿憋死呀,那年俺上军校年龄差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