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本剧的创编与实施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课本剧的开发是以美术基本理念为基点,挖掘语文学科中具有情境活动的教学素材,整合音乐、舞蹈等内容,以形象语言展现语文学科中的一些主题式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本剧;创编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画家,而是让他们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而真正的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几乎融合在所有的科目中。特别是文学与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并茂,可以说是学科之间最为密切的关系了。要通过实践,让学生感觉到美是一个整体,并不孤立。艺术的美是通过文字、语言、动作、神态等方式展示在人们面前,其形式是多样化的。美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美术与语文的有机整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平台,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古人对诗、书、画的认识就是一个整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历代人们所称道。从这里可以看出,诗的意境和画是融为一体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来自于文学作品,诗、书、画自古以来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整体。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与实施呢?
  一、美术课本剧的创编
  美术课本剧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它能够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中。这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创编美术课本剧呢?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本剧的特点直接选用,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学课题自已创编美术课本剧。创编美术课本剧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既要注意美术课本剧的教育性、趣味性,又要有针对性,如《春天的画》《我会拼图》《续讲故事》《小兔搬南瓜》等。创编方法可根据课题明确课本剧的目的与思想,确定课本剧内容与名称,如《未来的桥》《怎样过六一儿童节》《我们身边的垃圾》等。
  二、美术课本剧的实施
  根据教学教材编演美术课本剧,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五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导——美术课本剧的编演难度较大、要求高,在编演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畏惧的心理,可以从回忆看过的优秀小品,如电视台播放的小品开始,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提高编演美术课本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选——选择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这一过程应让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如果选用的课文篇幅太长,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
  读——要改编课文,需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应对课文多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二是读所要改编的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的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编——编写美术课本剧,不是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如果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则冗长罗嗦。应该改编时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美术课本剧的表演,场地器材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人物对话是表演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要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先让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评——评编演。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课文。编演后师生对演员的表演进行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精神,提高学生对美术课本剧的热爱,以更大的热情加入美术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中来。此时,还可提出几个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实现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新飞跃。
  实践证明,编演课本剧使学生广泛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学生快乐地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永正.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组织形式之一的课堂提问,对我们实现有效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探究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设疑提问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当前,“以问导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虽已被广大教师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设问不精当、不讲究提问艺术的状况却时有发生。本文就如何在高中
期刊
由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及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觉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
期刊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作为一门引导学生从基础医学走向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本文拟对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编写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的关键,是联系教学、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物理定律都可以用实验加以演示,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学习这门课程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情境;物理教学;兴趣培养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中职教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部分,在培养专业计算机人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中职计算机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与社会更好地衔接。本文将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对策,以期对实际教学提供借鉴和支持。  关键词:中职;计算
期刊
摘 要: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心理障碍是教师要重点注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结构造成的障碍、智力因素产生的障碍以及非智力因素产生的障碍,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  关键词:心理障碍;知识结构;智力;非智力  有部分学生感到中学物理难学,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如知识内容的高度抽象与学生本身生理和心理发展
期刊
摘 要: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一项具有极其深远意义的任务。学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之一。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辩证法;教学方法  辩证法规律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而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应用辩证法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合理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教学,应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解决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形成的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活素材;课堂实效;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
期刊
摘 要:我国语文教学的严重缺陷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就是创设环境,培养兴趣;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就是“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人家看”。这些话通俗而精要地道出了语文能力的
期刊
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某些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实践性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专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尤为如此。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定位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中专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面对这些文化基础薄弱、缺乏信心的中专学生,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