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早期电影检查制度比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美早期电影检查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 美国 电影检查制度
  
  “作为电影理论的艺术理论是重要的,它应当成为电影理论研究的核心,但核心毕竟不能等同于整体。电影的立法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制片生产问题,消费市场问题都该纳入电影研究者的视野,成为理论的对象。”在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电影检查制度是电影法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电影的直观性、形象性及其时空发展的无限性,银幕形象较之其他文艺形式更易影响受众,从而也更易引起社会关注。作为社会对电影关注大背景下的产物,电影检查制度对一个国家电影业的兴衰和影片的质量有直接而且重大的影响。电影生产消费大国美国的总票房约占全球56%,在全世界电影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对比美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可以对中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的研究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
  国民政府于1930年11月3日发布的《电影检查法》,在内容与形式上高度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色彩。其坚持以所谓“三民主义”为核心的高度强化的道德理想,让其所掌控下的电影(特别是国产电影)表现出了一种高度的“净化”状态。《海斯法典》则是绝对伦理化的,类似清教徒教规的一种电影法典。它的颁布是意图使电影业通过“自律”来“遵守正确的道德标准”。对电影道德内容进行控制的仍是海斯办公室而非政府。
  本文拟从具体条目、制度体系、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试加以具体比较。
  
  一、条目对比
  
  我们不难对比出:为使影片能适应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电影检查法》过分严格地限制电影表现政治意识形态的内容。电影检查法将“违反三民主义”列为一大项,包括8条。类似禁文约占电检法禁规的1/5左右。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对电影检查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控制效用的高度重视。而与《海斯法典》的标准不同,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对“提倡迷信邪说者”的关注。专列为一大项加以限制。这是因为在当时武侠神怪影片流行的背景之下,种种“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对于既存的统治秩序总潜含有某种威胁。而且不利于国民政府一元意识形态地位的稳固。早期民国电影检查制度。其内容与包括美国《海斯法典》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样。也有相似的部分,如:限制暴力、限制色情、维护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安定等基本内容。在另一方面,它的中国之本土特色还主要体现在对道德教化的关注与民族主义情感的注重。“表现我国或民族之不良习气者:表演服用吗啡者等”这条禁令即体现了此点。近代中国国势衰弱,倍受列强凌辱,使国人对自身形象在海外的反映加倍关注,所以在对国内外影片的检查中对“辱华情节”尤为深恶痛绝。这正是该条禁令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所在。
  
  二、制度体系对比
  
  民国政府的《电影检查法》是体现浓重党方色彩的行政法规。1933年9月设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之下设有剧本审查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指导全国电影事业;设计电影宣传工作:审查电影剧本:检查影片:完成中央宣传委员会交付的研究事宜。到1934年3月19日,教育、内政两部又命令电影检查委员会移交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直属于中央宣传委员会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前电影检查委员会所掌控之一切事务。从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中,我们不难看出: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完全纳入在国民党的政治、意识形态体制中。为国民政府服务。这是以国家法律形式出现的、与国家机器密切结合的、覆盖全国的强制性电影检查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统一的、严格的电影检查制度建立后,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逐渐渗入电影检查,使电影检查在一般意义上的检查之外。更多有政治性的一面。
  而《海斯法典》则只能算是行业内部的“自律”制度,与《电影检查法》相比,美国电影没有来自行政和官方手段的禁止或干预,只有来自商业上的对电影的干预。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并不是反对实行电影检查。只不过是他们都认识到:要想用同一条标准来协调制作方(银行、片方、影院)和消费方(具有不同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偏见的各个阶层)的利益。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海斯法典》的执行机构——法典执行局也只能算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电影业内部的自律机构。
  
  三、实施效果对比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生活的不同。早期中国电检史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差异。首先作为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推动电影检查制度建立的力量主要来自教育界。而在民国电影检查的初创期,由民间组织进行的或行业自律式的检查,效果甚微。(如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在民国电影检查的初创期,国家机器与检查权并未密切结合,但正逐步向国家控制的强制性检查方向发展。在国民党登上政治舞台后。随着其权力的逐渐巩固。以国家法律形式出现的、与国家机器密切结合的、覆盖全国的强制性电影检查制度方才最终得以建立。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统一的、严格的电影检查制度建立后,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逐渐渗入电影检查,使电影检查在一般意义上的检查之外,更多了政治性的一面。随着电影审查制度的不断强化,尤其在三十年代中后期,电影文化运动的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创作从题材到内容也有明显转变:正面描写工厂、农村和城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的影片失去拍摄的可能。审查制度也直接损害了电影制片公司。使大公司的出品减少、资金短缺。
  而从美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从政府立法进行电检变为行业自律,在推动行业自律的过程中。宗教势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斯办公室监督着电影从前期至后期的各个阶段的制作过程,从脚本通过到影片制作直到最后放映。任何没有达到海斯办公室标准的电影将无法获得官方的制作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电影放映商,无论是否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都将无法放映该影片。一部没有许可证的影片基本上是难以推向市场的。如果某家制片厂在某部影片的制作中不够合作,就会被罚款。因为五大主要制片公司:米高梅、华纳、雷电华、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以及三个稍小的制片公司:环球、哥伦比亚和联合艺术家,均隶属于美国电影协会。总的说来,海斯办公室在30年代行将结束之际,已成功地制服了好莱坞。无论在道德问题和政治或社会问题上,各片厂都对海斯惟命是从。
  通过中美电影检查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实际运作及其社会效果的比较,可以增进我们对电影作为新兴艺术在中美的传播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之认识,增进我们对两国社会政治、文化更为全面的了解。
其他文献
摘要:“非虚构文学”是以“非虚构”性作为显著特征的,而对“非虚构”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有争议。这一争议又聚焦在“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上。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初衷与受众的期待既应是一致的,又应有一定的“受挫”空间。两者之间所展开的种种对话是以文本的“非虚构”为基石的,而这一“非虚构”与“真实”是同源的却不是同一的。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 真实性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文学族群,以这种“非此即彼”的命
摘要:针对影视赏析课中部份学生对该课程审美的认知缺失问题,本文借助于对美学的审美沟通八要素的分析,拟制适用于影视赏析课的审美沟通模式。该模式提出了教师选取审美文本、审美代码和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方式方法,及影视文化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循环式审美沟通可以提高课堂资源利用率,使同学们掌握利用影视作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影视赏析 审美文化 审美沟通 间离式审美    一、审美沟通模式
[摘要] 《绿里奇迹》是一部探讨人性题材的影片,影片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宗教神话的语境,将人性的探讨推至于神性的高度,但神性不是影片表述的重心,而对现实人性的追问和反思才是影片的主旨。神性是人性至纯而神圣的境界,是人类的理想,虽然在现实社会难以企及,但它的观照总让人感到些许籍慰和温暖,影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现实人性的不同侧面,探讨了它们与神性的距离,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关键词]人性 神性 现实 
【摘要】钟情于戏剧化叙事的好莱坞习惯于制造一个个梦,并诱导观众跟着去做梦,而较少将镜头对准现实中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阳光小美女》算是少数例外中的一个。很有美国生活质感的《阳光小美女》在带给观众欢笑的同时也引人去深思:小人物的生活常常是怎样的?当你遭遇失败人生时你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关键词】《阳光小美女》 人生 启迪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
[摘要] 突发性事件因其恒常性的突变以及无法掌控的影响,往往成为媒介报道的重点。在日本大地震中,日本NHK电视台根据地震初期、中期和后期的不同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报道,在发挥传播事实、引导舆论、维持秩序、协助救援等作用的同时,也彰显出NHK电视台的传媒实力。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 突发性事件 NHK电视台 日本大地震  doi:10.3969/j.issn.100
【摘 要】女主人公羽蛇因为误撞父母交合的场景、亲手杀死自己的弟弟等形成自己强烈的“罪感意识”,在“识罪”后她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时于“罪感意识”的追认过程,也就是救赎过程,包括纹身、干苦力活等。这一切都与基督教义中的原罪等思想并行不悖。  【关键词】《羽蛇》 原罪 欲望 救赎    前言  徐小斌的《羽蛇》通过对女主人公羽蛇厚重的自责和追问的描写,让读者体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识罪”和“悔罪”,这种复杂
[摘要]在类型片未成规模的中国当下的电影环境中,《好奇害死猫》是比较典型的类型片创作,在人物、环境、结构,以及符号系统等方面,都严谨地遵循了类型片的创作规律,但除此之外,本片的创作者在某些环节上,还表现出了含蓄的、耐人寻味的反类型倾向,从而体现出其对复杂主题的潜在诉求。  [关键词] 类型 反类型 符号系统    《好奇害死猫》讲述了一个老套的故事,其主干发生在四个人之间,一对地位悬殊的夫妻
[摘要] 《神奇遥控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建筑师迈克尔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使用了一个万能遥控器快进生活中的诸多琐事,生活似乎变得非常惬意且自如,可是后来遥控器内部的智能芯片开始发挥功效,反过来控制主人的人生,迈克尔的生活也越发混乱起来。生活中也许有很多看上去是我们不想经历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快进、忽略,最后发现,我们的生活什么都没有剩下。活在当下,用心去品味一切,这就是完美的人生。  [关键词]
本文对比的都是佳能品牌的镜头,这并非我们偏爱佳能,而是由于在35mm和24-105mm这两个常用规格的镜头中,唯有佳能既有单反版也有微单版,并且它们各自的定位比较相近,更容易进行对比。  与之相比,尼康35mmF1.8镜头的单反版与微单版之间价格相差过于悬殊,诸如电磁光圈等配置也不同,对比起来不够公平,并且尼康还没有24-70mmF4规格的单反镜头。而索尼则没有与微单镜头对应的单反或单电镜头,不方
【摘要】通过影片《天狗》主人公李天狗的内。世界、外部世界及故事发生的脉络中李天狗的心理和外界环境的态度和演变,可以看出牧羊犬式英雄人物的孤独为何发人深省。  【关键词】 英雄 孤独 影评    影片《天狗》由禁片走向公映,道出一个大山里的硬汉鲜为人知的关于英雄的故事。提及英雄,辞海中是这样被定义的,“才能武勇过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具有英雄品质冷人钦佩的人。”李天狗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