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产量,降低成本,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长,几乎贯穿企业整个生产、销售全过程。如何有效购置、管理、使用、处置企业固定资产,对于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处置等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账实相符;销售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164
  1 引言
  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各种固定资产,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只有市场,因此只重视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环节,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很难及时、清楚地知道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只有对固定资产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正确使用、精心维护才能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出借等生产经营活动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实现价值的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但能让其本身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好,降低企业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价值。
  3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但现实中,很多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企业不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资产从增加、使用、保管、报废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督、约束,导致企业大量资产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提前报废,或新增的资产不符合生产需要成为闲置无用资产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盲目投资形成无用资产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管是外购还是新建、改建、扩建等都应以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前提,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审批后购置。个别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上,不以企业效益为出发点,倾向于揣摩或服从,按领导意图出报告,效益测算流于形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测算报告也就毫无参考价值,导致盲目投资扩张,形成巨额的投资失败,大量资金沉淀形成无用资产。
  3.3 不重视日常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每一类资产都有各自的使用寿命,如果平常使用保养得当,不但能在正常的使用寿命内使用,还有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当下很多企业为了降低修理费用或实现当期的利润目标,未对资产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待资产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去修理,这样不但降低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影响生产效率,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企业更大的损失。
  3.4 定期盘点形同虚设,造成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周期长、使用量大、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非常大,一般企业为了确保资产账实相符,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实存数与账面数一致,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盘亏的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领导不够重视,每年盘点只是做做样子,盘点一般都以财务账面数为准,象征性的抽查几个资产应付了事,盘点结果都是账实相符。
  3.5 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由于磨损或陈旧以及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技术设备替代等原因,原有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企業生产经营需要,需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的资产在企业财务账面已下账,有的报废资产实物马上进行了处置,有的报废资产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处理掉。有的资产原本还有可利用价值,但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最终变成废铁一堆。有的资产上有些关键零部件被人拆走,使得企业报废资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改善对策
  4.1 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为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使用,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从固定资产申请、增加、保管、转移、维修、报废、变买、奖惩等整个过程做到有章可循。首先,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负责,授权管理”的管理方式,对于重大资产购置、处置申请等要集体决议或执行联签制度;其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台账,对各单位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促进各单位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最后,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等。
  4.2 加强投资管理,防止盲目投资
  为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投资固定资产,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了防止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理性投资。首先,项目在投资之前必须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落实建设条件、政策、市场、技术、经济效益等决策依据,拟定建设方案、规模、方式、投资估算等,编制完成投资项目书,根据企业“三重一大”的原则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应充分认识所需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按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其次,在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结合投资论证工作,深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与信息,以掌握准确、可靠的资料,并对固定资产投资实施的必要性、技术运用的可行性、经济运行的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论证。最后,投资项目在建成投产后,企业要对项目立项、设计、决策、建设、生产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对投资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前的预测情况和后评估调查到的实际情况,找出偏差和变化,得出经验和教训。   4.3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为了保持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技术性能和状态,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定期检测、检修等。企业应在安排年度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好年度检修计划及月度检修计划,按设备的特性及使用情况检修,一般分为大修、年修、中修、小修(定修)等,对各类检修应坚持“依靠技术、确保生产顺形”的维修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修改结合”基本原则,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旧设备,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企业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严格遵守检修规程,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检修定额标准,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同时企业应该积极推进检修体制改革,采取设备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实施设备的动态管理和适时检修,提高检修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4.4 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每年至少全面清查盘点一次,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确保账实相符。首先,在盘点清查之前应先成立盘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盘点工作的总体组织、安排、协调、督导和对盘点结果进行审核,领导小组下同时下设盘点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盘点方案、编制盘点报表、对盘点工作进行总结等;其次,实际盘点时不能仅仅盘点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还应检查有无固定资产目录、标号,是否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有无闲置不用的资产等;最后,应将盘点结果形成专项盘点报告,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并要求按规定进行整改。对盘亏的固定资产企业应查明原因,经企业领导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坏后的余额作价,经企业领导审批后,由产权单位重新办理固定资产新增手续。
  4.5 加强固定资产处置控制,防范资产流失
  企业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長时间的使用,遭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已无法修理,难以再继续使用确需报废;另一方面由于原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但由于技术进步、产品结构调整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所需,需要更新换代购置新的设备。资产一旦报废就形成了账外资产,为了避免报废资产流失,企业应对已报废资产进行及时处置。为了将报废资产价值最大化,企业应成立资产实物技术鉴定小组,报废小组对报废资产进行鉴定后出具鉴定意见。必要时可委托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报告。处置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尽量给企业创造效益,减少损失。一方面对仍有应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应尽快对外出售,出售时在不低于净残值和废钢价格基础上做到效益最大化。对于未及时处理完毕的报废资产,应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对报废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尽快处理完毕,减少损失。
  5 结论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劳动的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能够长期的、重复使用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情况,提高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产品产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还可以节约企业建设资金,以有限的资金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解淑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286.
  [2]乔军华.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建材,2017(4):122-124.
  [3]方秀芹.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务审计,2019(13):125,130.
  [4]张丽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5):132.
  [5]郭慧.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4):162,192-193.
其他文献
[摘 要]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会计融合的产物。这是现代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的道路。特别是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在信息社会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信息化充分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转化率,对会计工作和企业整体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成本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
[摘 要]在当前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金融财务会计工作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要求财会人员能够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主要对金融财务会计当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金融财务;会计工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182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了一大批新型的技术,同时推动了科学技
[摘 要]近年来,由于大数据时代来临,促使社会大众对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涉及数据分析、建模及整理等。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及前沿阵地,而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除全面分析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外,无法脱离健全课程体系及革新教学模式的支持。因此,文章以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处于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落后的内部审计环境通常制约着其价值的实现,文章就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供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172  1 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 要]内部审计属于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管理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新背景,对我国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从如何有效运用科学技术、转变审计工作方式、加强农信社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为改变我国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内部审计;农信社;金融机构  [DOI]10.13939/j.
[摘 要]随着科技信息时代发展,企业商业模式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生存,因此,律师事务所必须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很多管理会计工具还处于理论的层次,需要不断在中国企业中实践,形成中国管理会计理论。文章主要通过开源节流,运用本量利分析和公司制定KPI如财务分析,案源开阔面,加强客户服务,融通内部业财税业务,制定企业销售绩效考核等为企业创造出更多参考价值,为企业盈利模式有质
[摘 要]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策略,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项目实施建设的各项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从根源处有效改善项目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可以发现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了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更为精确的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文章就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概述,梳理分析电力工程项目
[摘 要]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要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成本控制,以此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帮助自身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围绕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研究,首先阐释了该项工作实施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制造业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DOI]10.13939/j.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院校中学习。来华留学生一体化服务平台旨在为来华留学生与各高校建立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实行微信公众号和网页端双管理,以手机端为主,电脑端为辅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一体化服务;“一带一路”  [DOI]
[摘 要]新时代下,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為市场经济增添了发展的活力。在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为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据一些具体的数据表明,在部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比如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这种问题的具体原因有许多,如企业会计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化管理提起重视、部分会计人员不能科学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模式开展具体的企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