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中考试题,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地的中考试题往往是有经验的教师结合课标、考试大纲、中学生的实际,经过不断斟酌、反复推敲才最后形成的,在立意、选材、目标考查、解题技巧等方面堪称经典,是日常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利用中考试题教学可以为日常课堂教学增添多样色彩;可以减轻我们寻找教学资源、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的负担,提高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教材,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启发心智,树立学习自信心。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中考试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有益。
  一、试题激趣,强化学习动机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主动追求知识,探索奥秘。中考试题类型多样,材料丰富且生动形象,可以快速吸引眼球,产生心灵的震撼,强化学习动机。例如讲《冷战中的对峙》时,我引用了2013年福建南平的第29题导入此课题,欣赏下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摇 ?摇?摇?摇》 漫画二《胜利》
  (1)从漫画一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请为漫画一命名。(2)“雪茄 长烟嘴 烟斗”与“V”的寓意各指什么?
  漫画被称为“另味奶酪”,此题用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集显性与隐性知识于一体,形象生动,使学生马上眼睛发亮,迅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展开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从观察到的现象:法西斯的图标、旁边趾高气扬的士兵,随着子弹不断飞过,士兵倒下入土,图标演变成十字架,得出蕴含的“失败”意思;运用烟斗、长烟嘴、雪茄形象代表当时三位伟人,得出代表三个国家,隐射出联合、胜利。在积极的思考讨论中,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发展思维,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破化解重难点,把握最近发展区
  教学重点是“在整个知识体系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一单元知识的核心或是之后学习的基石,一般由教材大纲决定;教学难点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理解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是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重点由教师确定的。
  中考试题很多时候是要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教学中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中考的典型试题,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科举制实质影响时引入2010年苏州市中考第30题: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问题:(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因为学生对科举制的实质难以理解,所以引导学生对援引的材料进行分析,明确科举制的确立,改变世家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完善用人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改变“不必读书不必知学”的现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官员的素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英雄”突出人才,“入吾彀中”突出加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也即加强中央集权。这段材料相对于有古文基础的初一学生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贴近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一制度的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构建知识体系,活用书本知识
  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现实中一些学生只会把基本史实作为孤立、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掌握,不会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不能完整把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纵横古今,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中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不是一两个,更多地考查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利用中考试题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复习中国古代外交,我引用了2013年江苏苏州第30题和2013年江苏常州第15题:
  (苏州)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問题:(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常州)材料二: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讲解时考虑到试题的局限性,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材料检索出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回顾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我的点拨、启发下,学生构建出古代中国外交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外交变化的特点。路线从陆上到海上;交往政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交往内容从经济文化交往到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交往关系从友好交往到政治冲突。从交往变化影响中得出对外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伍。
  只有构建知识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系统地掌握主干知识,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学生是接收者、发现者、创造者。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引发诱导,只有教师导得好,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课堂,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引用的材料相对来说新颖独特,设问有创意。教学中引用这些试题,引导学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例如讲工业革命时运用2014的湖北随州第33题:
  材料一: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1)仔细观察上述图片请回答:从图片一看,工业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我变换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图片二图片一太慢了原因?(手工生产);图片一的现象说明?(市场需求量大),进而得出直接原因(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这时有学生提出英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质疑讨论,激活思维);分析讨论的最终结果发现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个根本点,我随即指出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在两幅图片的对比中学生找出最大的区别: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不用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发掘,得出最显著特征——机器大生产。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展开讨论,多种感官通过互动交流得到调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高学习兴趣,对学习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地参与学习,生成新知。
  四、提高解题能力,规范答题
  教学中教师总结学生考试差的原因是没有从教师自身找,忽略的一点是“方法远比知识重要”,“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授人之渔”受用一生。
  新课程改革下,中考更多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加强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契机,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规范学生答题的途径和手段。任何知识的理解、深化,问题的暴露、解决,解题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严格的训练。例如2013的江苏扬州第28题最后一问:(4)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在导学案的批阅中,发现只有几位学生答对,绝大多数是离题千里,关键是审题错误。类似这题指导学生第一步先读设问,核心是“启示”,明确答题的内容,中心词“经济建设”,明确方向、缩小范围;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答题的切入点。第二步粗读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立意,找出与教材有关的内容,材料一突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二突出斯大林模式,材料三突出罗斯福新政,第三步带着问题重点阅读,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和设问的相关点,经济发展模式上一是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二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突出国家调控,三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即在市场调节下加入国家政府调控。第四步结合问题和对材料理解思考怎么回答,怎么组织答案。第五步下笔答题,提醒学生答题要简洁、条理、严谨,要用历史语言、书面语言。类似这一问回答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就可。课堂上的强化训练既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又能更多地训练能力。
  五、强化易错易混知识,增强记忆力
  教学中常常会听到学生说:我听见了,不久就忘了,我看见了,暂时领会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记牢了。理解记忆是保存长久记忆的最有效方法。历史知识内容丰富,从古贯今、纵横中外,涉及各个领域。但历史教学中易错易混知识点比较多,很多时候教师三令五申地强调,学生还是出错。教学中我常利用中考试题让学生区辩、领悟。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我引用了2013年湖南湘潭第7题: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初选时学生选A的比较多,让学生通过出错、纠正、反思、理解强化记忆,最终理解封建制度和封建帝制的不同点,从而明确辛亥革命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利用中考试题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应试,培养分分必得的意识;可以反思教学,弥补教学的不足;不断激励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等。教学中精选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多样性的中考试题,让中考试题在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其他文献
一、惊天意外  清晨,熟悉的出操音乐响起,学生像出笼的小鸟飞奔到走廊整队出操。突然班上一个孩子明明站在我身边,他眉头紧锁,嘴巴紧闭,一动不动,眼巴巴地看着我。明明是一个好学上进、心地善良的好学生,这孩子今天一定有事,可为什么不说话?“明明,你有什么事吗?”我忍不住问道。沉默。“明明,能跟老师说说你有什么事吗?”依然沉默。“明明,你怎么不说话!”我忍不住抬高了声音。“我……”这个一向口齿伶俐、妙语连
摘 要: 幼儿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使幼儿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幼儿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在幼儿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此目的,要深入思考幼儿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体育活动的游戏化、体育设施的多样化、良好的体育后动环境和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性都应当是幼儿体育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体育活动 应注意问题  幼儿体育课是发展幼儿体能,加强幼儿适应外界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影响幼儿生长
出于对全球经济环境向好的预期,美国化工理事会(ACC)和著名咨询公司IHS化学公司(以下简称IHS)均预测,2014年全球化工行业增速将加快。ACC首席经济学家凯文·斯威夫特分析,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GLT-1mRNA和GDHmRNA在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动态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中的作用。  研究采用RT-PCR技术观察NS组
在急倾斜突出矿井煤层斜巷掘进中,常因煤层松软,解放不充分,支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煤与瓦斯倾出、垮塌等堵断巷道,引起风流局部短路而发生瓦斯事故。天府矿务局刘家沟矿长期
摘 要: 历史教学中要抓住主题,抓住线索,善于引用资料,拓宽知识面,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主题 历史线索 历史资料 学习兴趣  随着新一轮高考模式改革的推进,高中各门课也被推向风口浪尖。历史,这门在高中生普遍看来比较头痛的科目受到了很大冲击。在新高考模式下,到底有多少学生会选择历史作为必考科目,高中历史课到底应该怎样教,都成为摆在高中历史教师目前的问题。自从高中新课
研究了以抗组胺剂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 (s BLM)分子器件体系对组胺的电化学传感行为 .结果表明 ,在s BLM膜中镶嵌抗组胺剂 ,体系对组胺的电化学响应强烈 ,并随着组胺浓
摘 要: 高中历史学习具有层次性,在内容上和初中的学习有很大差别。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分为必修阶段的学习和选修阶段的学习。根据高考新课标的要求,这些都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但两者的学习因为内容上存在重叠性和关联性,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如何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衔接及深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考复习 选修课 必修课 关系  自2007年全国实行新课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