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抑或“张力”论:一个值得省思的问题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下诸多人文社会科学论著中频频可见“张力”一词,也常见通过揭示某种内在张力来展开论题的论述方式。这一思考进路与整个现代性反思传统显然有着直接关联,因而后者内在的某些理论缺失不可避免的附着在这种思虑方向之上。及时的省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显然有着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自诚明"与"自明诚"是张载工夫论中"成性"的两种方式,而以往研究多认为"自诚明"不可能或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即使是肯定"自诚明"的也多是从穷理与尽性、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
<正> 透视(Perspective)是绘画最重要的造型原则之一,因此,研究敦煌壁画的透视,就可能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增加新的理觉。敦煌壁画的透视,以前论者多沿用中国画是所谓“散点透视”或“动点透视”之类的成说。我以为,这种认识是应该商榷的。中国原无透视之说。西洋画中的透视,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到达·芬奇(1452—
与明清两代相比,《正蒙》元代注本较少。元代注本大致有沈贵珤《正蒙解》、郑原善《补正蒙解》、朱隐老《正蒙书说》等,均已佚。据贝琼《潇峰祠堂记》记载,沈贵珤《正蒙解》原仅
关于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撰写论著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本文从在校中学生日益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分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因此,美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