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领悟真实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学习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炼和整理策略,增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真实学习;感悟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作为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课堂教学不好把握:过于关注“解决问题”,一不小心上成单纯的解题训练课;过于关注“策略”,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与学的度不好拿捏.
  小學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对本课内容而言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炼和整理策略,增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感受从条件想起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想起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并能熟悉策略的操作技法去解决问题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条件想起,放手先行
  教学片段一
  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图中有一些条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绿花多7朵,蓝花有16朵.
  师:你能看出哪些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有什么关系?
  生1:绿花和黄花的数量之间有关系: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生2:红花和绿花的数量之间也有关系:红花比绿花多7朵.
  师:刚刚我们读懂了条件,从条件中我们看出绿花、黄花和红花三种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活动)
  师:说说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介绍:
  ①画实物图、②条形图、③线段图……
  在学生介绍线段图的方法时,根据学生的描述在课件上演示线段图的生成过程.
  师:你觉得用线段图的方式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怎么样?
  生1:简单、方便.
  生2:数量之间的关系看得很清楚.
  师:你能只看线段图再来说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吗?试一试.
  学生积极举手,能完整地描述条件.
  师:三种花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画出来以后就更清楚了,根据这些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
  生1:黄花有多少朵?红花有多少朵?
  生2:一共有多少朵花?
  生3: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这些条件都能解决吗?先来算算红花有多少朵?
  (生汇报根据哪些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对解题的作用与影响,就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梳理条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开始.例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十分清晰,学生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时,首先,需要在已知的条件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发现两个有关联的条件在一起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再选择两个有关联的已知量又可以获得新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从条件想起的实质.教学中只出示条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直观方式表示三种花数量之间的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和已有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感受出线段图简单清晰的特点,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将条件进行组合自然地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优势.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教学片段二
  小组内交流后.
  师:你是怎样求出红花有多少朵的?
  生1:我是根据绿花有12朵和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的朵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12×2=24(朵),24 7=31(朵).
  生2:我是看线段图,先直接算出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算出红花的朵数:12 7=19(朵),12 19=31(朵).
  师:他的方法大家明白吗?(指线段图)他是先看出了红花直接比黄花多了这一段,也就是先求出了红花比绿花多12 7=19(朵),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这段就是红花的朵数了.这名同学真厉害!看来线段图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顺利地解决问题的?
  (课件演示回放)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生1:我们先读题.
  师:读题,先把题目的意思读懂.(板书:读题)
  生2:接着我们画线段图.
  师:画线段图是为了什么?没错,弄清条件中蕴含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画图.)
  生3: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看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生4:最后,我们就列算式解决问题了.(板书:列式.)
  ……
  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从这些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活动后还要通过回顾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还要感受到内在策略的运用、从条件想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提炼,从而认识到从条件想起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对比反思,加深体验
  课件演示线段图中条件的变化: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比黄花少7朵.
  师: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红花比黄花少7多了.
  师:你能求出现在红花有多少朵吗?
  同桌交流,列式口答.
  ……
  出示对比图:
  师:比一比上面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求出红花的朵数.
  生2:第三个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师: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看清条件和问题,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
  策略的形成绝对不是平铺直叙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感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丰富.例题之后的改题,让学生体会到条件的变化,两题的解答过程进行对比,反思后再次,明确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所用的策略都是从条件想起,选择的条件不同得到的新条件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价值推向普遍,加深体验.
  四、建立模型,提升经验
  游戏:条件接龙.
  出示三个条件:① 婴儿有305块骨头;② 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③ 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一个两步计算的數学问题吗?
  全班交流.
  生:根据“婴儿有305块骨头”和“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可以先求出儿童有多少块骨头.再根据求出的“儿童有217块骨头”和第三个条件“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可以求出成人有多少块骨头.
  师:你看懂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
  生:从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再看新的条件和其他条件有什么关联,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事先准备学习袋,学生在小组内活动.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经验和认知的习得上.实质上在新授和练习中学生已经在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了,“条件接龙”旨在用直观的思路流程图再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自己建立的模型,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只是小学阶段策略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来说,真实的学习过程,除了数学知识和经验本身,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且也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学好高中数学是培养我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所在,而有些同学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同学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無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法;高中数学  由于高中数学和初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教师都比较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实施有效教学.基于这一点,探究教学在课堂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常态;探究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的MI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教学创造活动激励、唤醒、鼓舞开发其潜能,为其将
【摘要】教学中,一提到作业,就会默认为是“书面作业”,其实,学生作业除了书面形式还应该有口头形式.数学教学中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重复讲了很多,习题操练了很多,课后学生仍不会做.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卷面作业究竟能够多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这个反馈过程是不是太长?为此,笔者尝试加大口头作业比重,让学生在表露思维动态时“能说会道”.  【关键词】口语;答辩;表达;策略;优势  口头作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建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运算定律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摘要】 每一节课教育者都无法离开教材和教学活动这两个基本要素,如果教材是静态的教学工具,教学活动就是动态的教学形式,而如何在“静”与“变”的平衡之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切入点,让中学生在复习课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 提升.本文以“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材;教学活动;动静结合  教育就是让每名学生的天性以及他们自身本来就具有的能力得到释放并健康发展,而不是单纯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高考全国卷23题如下: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x=acost,y=1 asint, (t为参数,a>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4cosθ.  (Ⅰ)说明C1是哪一种曲线,并将C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Ⅱ)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0,其中满足tanα0=2,若曲线C1与
【摘要】代数运算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代数运算,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而使用代数运算,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规律.因此,上好代数運算课尤为重要.我们在备课中,一个人的思维往往受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思维习惯、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但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火花,开辟更广阔的思路,能全方位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关键词】代数运算;感悟;作用  代数的诞生标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呈现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要立足小学生的身心认知实际,以贴近生活现实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本文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节教学为例,来探析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来渗透知识与方法,激活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增进学习快乐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法应用  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体察中发现数学,
【摘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由“两基”变为“四基”,后增加了基本思想.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变化看,数学课堂都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方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模型思想是它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方程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操作、抓住知识本质、植根数学解题等方式,构建结构模型,形成合理的知识网,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教学;运用  在教学中
【摘要】 在新课改下,单纯传授数学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任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小学生的感性多于理性,所以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就应调动学生兴趣,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持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新课改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获得适应生活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思路与经验.简言之,生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