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平等的初中数学课堂是当前数学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和谐平等呢?每个教师应做好下面的工作。
一、放下身架和学生平等交流
在数学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交流应该成为数学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数学教育情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简单的、狭隘的语言谈话,也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要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放下身架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众多优势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怪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迸发出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奇思怪想,教师千万不要棒杀这些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或与教材不相合的,甚至显得“笨拙”的奇思怪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想法,因为这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和创新思维的萌芽。
例如,在一所学校的一堂数学课中,教学内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内角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n-1个三角形。我们看到,教师并没有说这位学生的方法不正确,而是和他一起对话交流,鼓励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多180°,应减去多余的180°,结果还是(n-1)·180°-180°=(n-2)·180°。这位教师尊重了这个学生的奇思怪想,不仅使这个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起其他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从多边形内部一点,外部一点或一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其他顶点来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使这堂课非常成功。
三、创设情景,激发心志,共享智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课程资源,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在交往中,作为自我的主体不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别人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学生由于带有地方口音,在回答“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时,把“二”字发音说成“儿”,于是旁边一些同学表现出嘲笑的表情。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情景,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教师问道:“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他的回答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这些重要的信息对我们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引导既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也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收和接纳他人的学识,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通过师生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以数学为载体的共同理解。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形态,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交往实效。在班级授课制难以变革的情况下,教师要着重研究班级授课制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策略。
1.适当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邻组合作学习、大组讨论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数学问题上台执教或情景表演。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交往的多维性。
2.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数学知识内容展开,特别是讨论对思维有较大挑战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歧义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期望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交往的和谐平等课堂情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
一、放下身架和学生平等交流
在数学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交流应该成为数学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数学教育情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简单的、狭隘的语言谈话,也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要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放下身架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众多优势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怪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迸发出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奇思怪想,教师千万不要棒杀这些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或与教材不相合的,甚至显得“笨拙”的奇思怪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想法,因为这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和创新思维的萌芽。
例如,在一所学校的一堂数学课中,教学内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内角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n-1个三角形。我们看到,教师并没有说这位学生的方法不正确,而是和他一起对话交流,鼓励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多180°,应减去多余的180°,结果还是(n-1)·180°-180°=(n-2)·180°。这位教师尊重了这个学生的奇思怪想,不仅使这个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起其他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从多边形内部一点,外部一点或一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其他顶点来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使这堂课非常成功。
三、创设情景,激发心志,共享智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课程资源,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在交往中,作为自我的主体不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别人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学生由于带有地方口音,在回答“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时,把“二”字发音说成“儿”,于是旁边一些同学表现出嘲笑的表情。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情景,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教师问道:“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他的回答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这些重要的信息对我们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引导既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也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收和接纳他人的学识,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通过师生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以数学为载体的共同理解。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形态,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交往实效。在班级授课制难以变革的情况下,教师要着重研究班级授课制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策略。
1.适当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邻组合作学习、大组讨论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数学问题上台执教或情景表演。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交往的多维性。
2.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数学知识内容展开,特别是讨论对思维有较大挑战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歧义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期望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交往的和谐平等课堂情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