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mon3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新课程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着力推行“朴实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教与学的结合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开发,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需要关注。如何才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与学结合的新范式,促成教学一体化,笔者试从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角度进行思考和尝试。
  一、思考与筹划
  高考一轮复习中,教师多以带领学生梳理课本,掌握基干知识,构建体系脉络为主。虽紧扣教材,却不同于新课,主要强化知识点,查缺补漏,适当拓展延伸。由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度、基础、能力已形成不同层次,势必减弱复习的针对性。事实上,能够自觉融入课堂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甚至眼高手低,一知半解,平时问题没有,考试漏洞百出,理解不清,记忆不牢,缺乏必要的归纳整理,教与学的效果自然都要打折扣。
  上述现象,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也不是个别学科,而是较为普遍地存在于现行高考复习中。集体的力量相对个人要大得多,我们可否建立起一套更多同学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全体同学受益的复习备考机制,并以此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平台,形成教与学的更多结合,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便于调整教学计划。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历史复习备考小组。
  备考小组由课代表及数次历史检测平均成绩较好的3至5名同学共同组成,实行课代表负责制。针对阶段复习,在阶段检测前,从学生角度预制试卷。题目主要来源于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可以是原题,也可以调整变换,面向全班同学征集,广泛参与。备考小组收集筛选后,交由教师审阅。然后制成试卷,全班同学集中训练,教师及时批改讲解,直击问题,加强指导,计划于考试前完成所有备考工作。
  二、动员与实践
  为了保证复习备考措施顺利实施,笔者对全体同学做了详细说明和动员,要求大家踊跃参与,为了获取有效信息,笔者特别选择了实验班(19班)和平行班(25班)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别进行。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好,学习态度端正,主动意识强,成绩优秀,平行班与实验班相比在以上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实验班(19班)实践记录:
  1.由张贵全、赵鸿杰、韦罗成组成历史复习备考小组,三位同学历史成绩优秀,担任班干,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
  2.备考小组针对本学期第二阶段复习内容,在阶段检测前一周起向全班同学征集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然后进行集中筛选,按照知识结构编排,制成试卷。此过程用去三天。
  3.备考小组在阶段检测前三天将试卷交由笔者审阅,同时全班同学限时训练。笔者选取部分试卷当天批阅,并在阶段检测前两天进行讲解。
  平行班(25班)实践记录:
  1.由蒋可、孙尧翀、卢宜、吴方晓雪、计弘宇、许静组成历史复习备考小组,六位同学历史成绩较好,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
  2.备考小组针对本学期第二阶段复习内容,在阶段检测前一周起向全班同学征集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两天后仅有个别同学向备考小组供题,题量达不到制卷要求。为完成此次复习备考,小组成员决定分配任务,每人负责一单元或两至三节,尽快搜集。然后进行集中组合,按照知识结构编排,制成试卷。此过程用去四天。
  3.备考小组在阶段检测前两天将试卷交由笔者审阅,同时全班同学限时训练。笔者选取部分试卷当天批阅,并在阶段检测前一天进行讲解。
  三、反馈与反思
  阶段检测后,统览两个班的历史成绩,相比前次考试,实验班(19班)和平行班(25班)分别在保优分和有效分上有一定提升,但幅度均不大。笔者认为:1.复习备考措施初步试行,更多同学没有全面接受,其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调动起来,参与度不够,缺乏优秀题源。2.备考小组由学生组成,使其在筛选题目、编制试卷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教师与备考小组的沟通联系不够。4.备考效率不高,进程拖沓,仓促调整。5.与学习态度、基础、能力有关,实验班相对好于平行班。
  随后,笔者分别与两个班的备考小组成员进行了座谈,主要围绕:①历史复习备考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②怎样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性?③制卷过程中,备考小组成员应如何协作?④教师还可在哪些环节加强指导?⑤如何提高备考效率?同学们认真总结,详细阐述,形成讨论。
  19班韦罗成同学:首先,备考措施很好,能较充分调动大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刚开始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重要的是在克服中坚持下去,不断调整。其次,备考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加强指导,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学生制卷后,教师的审题很重要,要避免出现错题、偏题。
  19班赵鸿杰同学:制卷周期不宜过长,不能影响其他学科复习。控制审题人数,师生多交流,做好保密工作。编制试卷时,注意条理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提高测试、批改和讲解的时效性。
  综上,历史复习备考措施具有可行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备考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细化,不断成长成熟。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阅读积累 更新观念  对于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要引导他们写出新颖有创意、感情真挚细腻、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文来,绝非易事。即使偶有几篇佳作,也实属凤毛麟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通用技术教学实践,探索开展有效性教学的过程和方式,通过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设计与实践两不误。  【关键词】设计 实践 合作  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技术素养即技术语言运用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求新创异的精神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学习过
期刊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学得枯燥,感到厌烦,进而难以接受。怎样变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了分层教学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成功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品格、
期刊
【摘要】近年来,无论语文教学业界人士还是学习中的学生,在升学体制指导下,在学校内外环境的迫使下,对语文学科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极少重视甚至忽视语文教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漠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导致语文教学中像是丢了“魂”——人文精神的缺失。  【关键字】语文教学 教学环境 功利主义 人文精神缺失  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
期刊
【摘要】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课堂气氛中,没有时间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产生思维惰性,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建立在学生拥有质疑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生的质疑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质疑能力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质疑能力现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问“为什么”的建议。
期刊
Unit 2 project是关于Shangri-la的旅游小册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基本了解旅游小册子的特点以及它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但文中的旅游小册子并不完美,除了文字描述,没有给出一些让人一看就会被深深吸引的图片。笔者在理清本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前提下,采取了一些有助于本文学习的方法。  一、Unit 2 project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  1.教学目标。Unit 2 projec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地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
期刊
戏剧,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特征在于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塑造艺术形象,而对于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等方面只能通过台词,演员的形体、动作、语调的变化等方面来展示,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作静态的描写或表现。因而,教师在戏剧教学中,必须紧扣戏剧的特点,分析戏剧的独特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领会到戏剧艺术的精髓所在,这也是我们从事戏剧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抓住矛盾冲突,分析戏剧如何展示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再现人物
期刊
【摘要】当前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和学生仍一头雾水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任务的设计谈谈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学习动力 能力培养 课堂效率  作为一线的中职数学老师,对课堂中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台下学生仍一头雾水的反差感触最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文科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
期刊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若以“授”代“学”,难免不“言之谆谆,听者藐藐”。若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变“授”为“学”,把重点放在“学”字上,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由教为主转变为启发学生学习为主,使教学过程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