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支持“高考 面试”招生模式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北大周其凤校长的一封公开信,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此信一公开,同样立即引起热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此进行的调查显示74.4%的人对北大教授倡议的“高考 面试”的招生模式表示支持,同时,高达69.9%的受访者认为,
  “高考 面试”的招生模式,意味着高校拥有自由裁量权,可能更有利于权贵,滋生腐败;59.1%的人认为此建议的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有难度;58.4%的人认为此举难以监督和透明操作,不利于招生公平。
  一些高中任教多年的老师担心,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实现“高考 面试”的招生模式可能产生“暗箱操作”。同时,谁来面试、面试的内容是什么、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如何才能算选出真正的人才等,都是问题。
  另外,不少人认为,“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标准固然不科学,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公平,而进行自主招生、“高考 面试”之类的灵活式选拔,可能会对高考的公平性造成很大伤害,尤其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胜出。因为出生在农村的孩子,18岁前所有的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谁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何谈综合素质培养?
  调查中,38,5%的人认为“高校自行组织笔试面试、制定录取标准”最为科学;37.0%的人选择“高考分数 面试”的模式;14.2%的人选择“完全看高考成绩”。仅3.7%的人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科学,1.7%的人选择了“保送”。
  争议虽在,但高考需要改革的观点已成共识。在此次调查中,53.0%的人认为“现有的高考制度并不完善,仍需改进”。对高考改革“究竞是应该着重保持其公平性,还是应更加注重效率”这一问题,59.4%的人选择了“保障公平”,53.7%的人选择了“有效性(把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招进大学)”。
  不过,在“无论采用哪种招生方式,首先要公开透明,利于监督”这一观点上,绝大多数受访者达成了高度共识,这一比例高达83,3%。
  (本期“特别关注”特邀重庆南开中学高2011级20班秦浩森同学共同执行完成)
其他文献
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夜,元顺帝逃往漠北,立国97年的元朝就此黯然落幕。虽说急匆匆逃走的元顺帝乃至这个在起义浪潮里挣扎20年的王朝早已是各种不靠谱,但在亡国前夜,他们有件事却做得很“靠谱”:给新建国的死敌明朝挖坑——元顺帝“卷包袱”的本事堪称一流,北方各大城市的粮食钱财基本全被带走。  不过,元顺帝大概想不到,那些被他甩手扔掉的“破烂”里有一件意想不到的奇特宝物,在接下来的60年里迸发出强大的力
咸丰十年(1860年),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遇到太平天国之乱,无力抵抗,弃城逃跑,结果不仅丢了城池,还让叛军趁机发展壮大。曾国藩知道后决定弹劾翁同书,委托李鸿章写了份奏折。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李鸿章真是妙笔生花,一句話就堵死了咸丰回旋的余地。奏折送上去后,翁同书很快被充军发配,父亲听说后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后含恨离世。  好好的一个家,转眼便父死兄徙、家破
摘 要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关键词 明
高中的一大痛苦就是分科,选文科还是理科。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关乎自己的职业未来。一般来说,选文科的,多半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过一生,女生居多;选理科的。多半是大半辈子和数字公式打交道,男生为主导。  文艺女、理工男,从来都是校园里的话题发源地之一。  谁都知道理科的枯燥和难搞。尽管高考录取时。理科的录取率一升再升,文科班里依然还是人头攒动。在学校里,学理科的也不属于文艺范的拉风角色。多是一副眼镜、
放学后,我们和老师一起配置CuSO4溶液,下一节课我们要做CuSO4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老师在忙着整理教学资料,我们先行动起来了。  我们取了少量的CuSO4晶体,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同学打开水龙头,接了半杯水,搅拌至完全溶解,我顺手拿起手边的瓶装水,也配置了CuSO4溶液。我们发现,这两杯CuSO4溶液是不一样的,一杯透明,一杯浑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把两个铁钉分别放入两杯CuSO4溶
《天龙八部》中,星宿派算得上是个大中型门派,CEO丁春秋不仅武功极高,还很有手腕,连少林方丈玄慈、丐帮前任帮主萧峰也不敢小觑。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牛的“大中型企业”,却初人中原就遭当头一棒,差点儿被全冠清率领的丐帮一个分舵搞得全军覆没,被巨蟒缠身动弹不得。危难之际,星宿派的员工们想都没想就投降了,这种“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情形后面又屡次重演,不禁让人感叹“墙倒众人推”的世态炎凉。其实,这也不能怪员
[关键词]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教学技术,想像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56—03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上“秦王扫六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课时,设计了一段特殊的课堂讨论。她在课前把《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史料的原文和译文印发给全班同学。上课时,她请一位同学头戴皇冠(自制道具),扮演秦始
说到民国,文青们总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可民国到底如何,所谓的民国情结又是怎么回事?  文人好吃  1929年5月,张恨水举办了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的宴会,席间结识了大编辑严独鹤。严独鹤久仰张恨水,知道他是知名的畅销书快手,一人能同时写六部长篇小说,便果断向他约稿。而这次饭局的产物,便是后来闻名一时的《啼笑因缘》。  梁实秋也是文艺圈中的“资深吃货”,早在清华读书时,他就创下一顿吃12个
刘邦率众兄弟进城后不久,张良就给刘邦写信,请求辞职,专心修炼气功:“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说得很诚恳。他说自己当初起义,就是因为“沛公殆天授”,想跟着沛公诛暴秦,救国救民。现在大事成了,陛下对自己这么好,什么事都第一批,排座次靠前,人还要奋斗成什么样呢?“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张良说,和陈平一样,我也是个道家,请同志们不要多想,请全会同意我辞去现在的职位。刘邦一时震惊,表示这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今年8月迎来40周年的日子,它是战后美国“婴儿潮”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盛事之一,弥散着理想主义和青春叛逆的气息。今年8月,伍德斯托克举行了多场纪念音乐会,当年参与者纷纷出书追忆,华人导演李安也推出了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来纪念那场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音乐盛会。  在美国,二战后出现了一波生育高峰,被称为“婴儿潮”。这代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又被称为可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