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23日,在新加坡中央医院,人们在摆满鲜花和祝福卡的许愿墙前默哀。

  “由始至终,李先生最关心的……”李显龙哽咽住了,63岁的他看起来比往常疲惫,头发泛着银灰色,眼袋明显,颧骨突出,和他父亲一样清瘦。
  “……就是新加坡的存亡。”停顿了十秒之久,他才说完这一句。
  2015年3月23日早上八点,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通过电视直播宣布,建国总理李光耀于当天凌晨3时18分逝世,享年91岁。
  这天,这座花园城市下起了一阵小雨。总统府、国会大厦的门口设立了吊唁板,许多新加坡人自发聚集过来,放下小卡片或献上一束花。
  39岁的律师莎伦是早上第一个到达总统府外的吊唁者,带着她5岁的儿子赖安。下午5点半,总统府外收到了11000张卡片,国会大厦外收到了1350张,鲜花早已堆满,一束挨着一束,摆放整齐。
  再过五个月,就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了,但李光耀没能等到那一天。
  他的一生横跨了近一个世纪,新加坡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小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赞他是少有的“英雄造时势”,即使最尖锐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他对新加坡所作出的贡献。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愿意与他打交道。
  尽管如此,他的一生受到过的指摘也并不比赞美少。许多媒体曾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威权主义,对异见者的没耐心,以及裙带政治。
  面对非议,他曾经很较真,非要把人告上法庭直至破产或道歉不可。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光里,他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坚硬了,带着一点谢幕的口吻说,“我所做的一切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高尚的目的。”

攥紧的拳头松开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一直是那个攥紧拳头、狠狠地说话的男人。
  在那次著名的街头竞选演讲中,他穿着白色衬衣,袖管挽起来。“不管谁来管理新加坡,都必须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然就请放弃!这可不是什么卡牌游戏,这是你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我倾尽一生来建设这个国家,只要我还当权,就没人能打破这个局面!”
  他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半生里,将不停地为新加坡寻找这些难题的答案。为了做到这些,他不得不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随着年岁老去,李光耀的表情开始出现少有的松弛。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微张,眼睛眯成一条缝,像个孩童。
  在一次演讲当中,头发花白的李光耀曾经劝说一位站起来提问的女博士早日嫁人。他问对方有没有男朋友,自己先咧开嘴笑了。女博士回答没有,他便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再过两年你就29啦。35岁后生育,孩子患先天愚笨的风险增大。”他坐在那里,俨然一位操心的家长。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院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和李光耀1968年就认识了,李光耀已经是总理,在哈佛大学政府学院访问一个月。艾利森当时是政治学博士,因为一些学校的工作,认识了45岁的李光耀。
  “我第一次看到他时,他是那么地年轻和精力充沛。”艾利森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后来,李光耀还把李显龙送来哈佛,成为了艾利森的学生,艾利森也会在访问新加坡时拜访李光耀。
  艾利森认为李光耀是个“脾气随和”的人,尽管“他曾经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和想要一切的人。”“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像个十足的英国绅士,我从没见过他卑劣或者苛刻待人。”
  在他印象中,晚年的李光耀的确有了一些变化。“你看他的早期,管理新加坡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一位威权主义者,他就像个大家长,人们批评他,他会很猛烈的回击。”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趣的是,后来他很少负责政府事务了,他看到社会的成长,世界被互联网改变,他知道很多人因为很多事情批评他。”
  艾利森提到,李光耀和儿子李显龙的关系很融洽。李显龙很钦佩他,但就像所有家庭的父子那样,他们也经常会产生分歧。2005年,李显龙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宣布撤销40年的赌禁,并准备投50亿新加坡元在国内兴建两个世界级赌场度假村。
  最开始,李光耀坚决反对。李显龙反驳,不然的话中国的富人们也会去澳门的赌场。最终李光耀还是妥协了,儿子是总理,就让他决定吧。
  在艾利森看来,李光耀不负责政府事宜后,仍然还在思考,每周仍然会给他的儿子们说一些他的想法,但他已经越来越冷静了。
  李光耀的孙子李弘毅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李光耀曾告诉他毕业后应该回国。李弘毅说,当然了,但我想为Google公司工作。李光耀说不过他。他告诉艾利森,“我可以对我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但我的孙子他太有自己的主见了,我爱他。”李光耀拿他没办法,只好随他去了。
  有些事情是李光耀主动选择退让,有些则是无法拒绝也无法避免,比如身体的日渐衰弱。
  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人们更多地看到了这位老人的内心独白,他也接受了这个无力改变的现实。
  “现在的我一天不如一天了。我现在已经不能下午两点顶着新加坡的大太阳出去见选民,和大家握手聊天,亲亲抱抱那些小娃娃了。二三十年前这些事我还都能干,现在我彻底不行了。得尊重自然规律,人老了,身体每况愈下。有时候我的秘书得趁我会见间隙来问我,要不要取消下一场的安排,给自己点时间休息一下。有时候我会说,没关系,我休息个15分钟闭闭眼睛就好。可是有时候,我会说,好吧,取消了吧,我累得不行了。即便我严格自律,健康饮食,坚持锻炼,我都是个走下坡路的老头子了,没有办法。”

“老得很快”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汤姆?普雷特(Tom Plate)1996年第一次见到李光耀。在他印象中,尽管有西方记者在场,李光耀很谨慎、内敛,但也看得出他的争强好胜。   普雷特在新加坡呆了一周的时间,就像所有到过新加坡的人那样,感到惊叹。那与他在西方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新加坡完全不同:这个国家充满活力、政府官员们非常优秀、百姓居有其所。为此,他回国后写了专栏,发表在《洛杉矶时报》上。这份报纸最初很不愿意登载此文,因为这与西方媒体的立场太不同了。
  但他却因此受到李光耀的认可。2009年夏天,他获得了与李光耀相处两天的机会。而后的接触,他发现,李光耀也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当我对他进行采访时,我对他产生了同理心,也着实很佩服他。”汤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过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感觉他处于很不舒服的状态。”
  普雷特这次访谈的内容最终汇成了《李光耀对话录》,于2010年5月首次出版。在书的首发式上,汤姆最后一次见到李光耀。活动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举行,李光耀原本不想来,但最终还是来了,“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糟糕。”李光耀发言时声音十分低沉,看起来气色并不好。普雷特问他的近况,李光耀很实在地回答,“老得很快”。
  艾利森采访李光耀时也发现了。2013年10月,《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出版,由李光耀口述,艾利森为第一作者。这本书成为李光耀在世上留下的最后一本书。这本书在美国和中国,成为了畅销书。
  艾利森曾是里根政府时期国防部长的特别顾问、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助理国防部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光耀是当世少有的国际战略大师,尤其是对于中国问题,他是首席观察家。
  “采访期间,他的身体看上去就不大好,很容易疲惫。”艾利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年纪大了后,他就不怎么旅行了,以前,他可是很爱旅行的。”更令艾利森担心的是,“从那以后,他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断恶化。”
  尽管如此,“李光耀的思维仍然像激光一样锐利。”艾利森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情。
  书中的第一个问题开门见山,“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
  李光耀的回答也斩钉截铁,“当然。为什么不?中国人复兴的民族使命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中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它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以西方社会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
  在艾利森看来,政治家口中很难说出这样毫不含糊直白的回答,也只有李光耀敢这样说。
  有一次,他们谈到中国与美国竞争时的障碍,李光耀不断强调说,中国的语言是个问题,因为汉语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极大地束缚了创造力。
  艾利森很是吃惊,“这样的分析我从没听过。”他向李光耀追问,是否曾认真向中国领导人提建议,学习新加坡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李光耀哈哈大笑,发出沙哑的声音,前额上的皱纹堆得很深。艾利森记得他回答,的确有建议过,但是没有实现。
  3月20日,艾利森去新加坡出差时,特意看望了李显龙,并送上对李光耀的祝福。这次不像往常,他只匆匆见了李显龙,没能见到已经送入重症室的李光耀。

“我生命的意义”


  在死亡面前,李光耀也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者。
  “叶子开始从树上飘落……我不知道谁会先走,是她?还是我?”2010年9月13日,李光耀在《纽约时报》的专访中提及夫人柯玉芝。
  半个多月后,10月2日,妻子柯玉芝过世,享年89岁。葬礼上,他慢慢走近灵柩,献上了一朵玫瑰,他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再轻碰夫人的脸,向她作别。
  他们自1947年就在一起,一起度过了超过四分之三的人生。
  李光耀从他最爱的人身上逐步感受着死亡。柯玉芝在2003年中风后卧床不起,没法再说话,但人仍然清醒。在女儿李玮玲的自述里,以往都是母亲照顾父亲,现在父亲也学着照顾母亲,他记得她要吃的药物的复杂规定。
  柯玉芝左眼看不到东西,李光耀便在她用餐时坐在她左边。他提醒她吃盘子左边的食物,并捡起从她左手掉在桌上的任何东西。每天晚上,李光耀都会对她讲自己今天的故事,给她念她最喜欢的诗。
  为了照顾妻子,他更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其实,很多年前他就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每天分三次在跑步机上面走,早上12分钟,午饭后15分钟,晚饭后15分钟,雷打不动。前几年我还能在每天晚饭前游泳20-25分钟,现在不行了。”
  年轻的时候,他也根本不讲究这些。抽烟、喝啤酒,都喜欢。但30多岁时就长出的啤酒肚,还有抽烟导致竞选演讲时的失声,令他感到厌恶。他开始打高尔夫球、游泳和跑步。并从1970年开始在全国禁烟。
  即使到89岁这年,他走路仍然不需要用手杖,如果有事,也能像个年轻人那样熬到很晚才睡。“如果没有严格自律和坚持锻炼,89岁的我应该不会有现在的精力了。”他写道。
1979年,正在西德访问的李光耀,在柏林墙附近遥望东德。摄影/ChrisHoffmann

  然而,与疾病的抗争却一直没有消停。
  2008年9月,85岁的他因为心律不齐短暂入院进行治疗。那年的11月底,他接受了手术并安装心脏起搏器。三年后,女儿透露,李光耀经检查发现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步伐不平稳的状况。又过了一年多,他“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随一段时间的心律不齐症状,入院治疗。
  这之后,他恢复得不错,还出席了2014年8月的新加坡国庆招待会。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文荣曾经在那天见到李光耀,看到他坐在一角,已经不太能说话了,但耳朵还能听得清。
  情况在2015年2月5日开始急转直下。他因感染严重肺疾入院,此后一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
  许多新加坡人都祈祷,他能挺过去,看到8月9日的新加坡50周年国庆节。
  而对于死亡,李光耀自己早有打算。
  他已经提前签署了一份预先医疗指示,“如果人总有一死,那么在我已经不行的时候,我希望来快的;而不是弄了根管子从鼻孔里插到胃里,人神志不清的像半植物人一样只剩下一口气。这样活着,无异于一具能喘气的尸体。”
  字里行间,仍然是他果敢决断的风格。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3月23日,这位曾经看起来坚不可摧的铁汉,静静地躺在位于总统府斯里淡马锡官邸的灵柩里,就像当年他的妻子那样。
  柯玉芝曾告诉李光耀她的最后愿望,“是吩咐孩子把我们的骨灰放在一起,就像我们生前不分开一样。”
  如今,他们又在一起了。
  在此前,李光耀早已把自己这一生的注脚写好。“我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为了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对这个深奥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我生命的意义就是,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其他文献
近日,麦当劳宣布2017年停止使用在饲养过程中摄入人类抗生素的鸡肉,但该计划仅限于美国本土当地餐厅,包括中國在内的海外餐厅则未作出承诺。对此,麦当劳中国回应称:麦当劳中国一直严格要求供应商遵守中国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法律法规,所以顾客可以放心食用。
2015年1月3日,希腊雅典,希腊主要反对党激进左翼联盟领袖齐普拉斯在政党国会上发表讲话。图/IC  哪怕会被全欧洲唾弃,希腊人也不要继续过紧日子了。1月25日,他们怀着复杂的情绪,有愤怒也有背叛,有恐惧也有希望,把激进的左翼联盟(Syriza)选上了台。  此前,有经济学家预测,这将是欧洲的“雷曼兄弟时刻”。为了摆脱紧缩政策,希腊可能撕毁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曾达成的协议,甚至脱离欧元区,
北京雾霾中的耐药菌可能不会对人造成直接影响,但如果带有耐药基因的是有活性的细菌,就存在给人体带来危险的可能性,至少会对易感人群造成威胁。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给予更为明确的解释。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Microbiome)上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提到,北京雾霾的样本含有“最多种类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平均有64.4种;北京雾霾是唯一“含有几种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GSR的追击角斗士(Securtor)。这类角斗士经常虚竞技场上追着网斗士砍杀,因此得名“追击角斗士”。  “此时正值地中海气候最宜人的时节,淅沥的春雨并不大,地面沾湿,而天空中稠云密布,壮阔的天象庇护着罗马城中心优雅威严的威尼斯广场。这里人头攒动,一眼望去,圆形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列戎装方阵,队伍中的人们头戴钢盔、身披铠甲与红色战袍,右手执盾、左手持长矛,脚下是标志性的罗马鞋与白袜……唔,这竟
到去年为止,全国约有14.5万国际学校学生,约80%学生在高中,家长以70后为主;而最近两年,小学的国际学校越来越火爆。另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发布报告称,大陆地区在家上学的真正实践者约为2000人。这些人成为在国内反抗教育制度的“冒险”者  “像你这样的,如果在我们班上,班主任会让全班同学打你、骂你的!”有一天,天津家长周茂莲听见儿子对另一个孩子这么说。她很意外,连忙询问。儿子告诉她,班上曾有一位
初读英国作家彼得·梅尔的《山居岁月》,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正在闭塞的广东小城过着寂寞无聊的生活。作家用幽默的笔调,将自己1986年在普罗旺斯的一年乡间生活写得妙趣横生,令人神往。  20年后,我到了法国,最初在蔚蓝海岸,离彼得·梅尔生活的吕贝隆山区约200公里。并且,尼斯北部也属于广义的普罗旺斯地区,跟吕贝隆气候、风景、民风、饮食相近。最近再回尼斯,受一对新婚夫妇朋友之邀,参观他们的山居生活。 
16岁的男孩伊森·考治,和几个朋友从超市偷了两箱啤酒,大人不在家,几个孩子把啤酒掺着伏特加喝了个够。兴头上,考治呼朋引伴开了爸爸公司的小卡车出去兜风。这时候24岁的布兰娜·米歇尔在博物馆参加完活动正开着车往家赶,可她的SUV突然出了故障,只好停在路边。米歇尔向住在附近的一家人求助,52岁的赫莉·波伊斯和她21岁的女儿沙柏从家里走出来帮忙,开车路过的41岁牧师布莱恩·简宁斯也停下车打算搭把手。  就
英国《经济学人》1月31日希腊对德国和欧元区的挑战  主打反紧缩的激进左翼联盟党在希腊大选中获胜,新总理齐普拉斯呼吁大幅削减债务,并承诺增加公共预算。他的上述做法已经对欧洲单一货币,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未来局势可能会变得很混乱,但总体而言,会有三种可能性存在:好的、灾难性的,以及作为缓兵之计的妥协。齐普拉斯有两点说得很正确,首先,欧洲财政紧缩政策过头了,其次,希腊欠下的巨额
如果说,今年的奥斯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情况,唯一令人遗憾的可能就是评委会落下了这部《游客》。以任何标准去衡量,这部北欧影片都应该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最终,它被悄无声息地忘掉了。或许,它更适合那些更注重艺术范儿和思辨性的电影节,而不是奥斯卡这样好看而热闹的堂会。  《游客》是那种“拷问型”的电影,如果你没有胆量,最好就别去看了。谁说《消失的爱人》是2014年最易导致分手的电影?那只是因为你还没看过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他著作等身,头衔众多,是行政法学界多项纪录的保持者。在罗豪才、应松年等法学大家逐渐淡出后,他无疑是当今中国法学界最活跃、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  他以“法治天下”的士子情怀思考当下中国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试图以法治学术思想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他与政府走得很近,同时希望站在人民的立场,推动法治政府早日建成。  治学  马怀德,1965年出生在青海省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