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属于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以色列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中以经贸合作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双边关系顺利发展。1994年、1997年、2009年和2014年,以色列分别在上海、香港、广州、成都设立总领馆。
2003年12月,卡察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3年5月,内塔尼亚胡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奥尔默特2007年访华后,以色列总理6年来首次访华。2013年5月,内塔尼亚胡总理再次访华。
2010年5月,中以两国签署第三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自1995年,中以两国签署第一号财政合作议定书以来,双边财政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年来,以色列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5000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1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4年4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发展中以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决定推动双边友好交流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习近平希望以巴和谈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长期友好相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共同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两国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友好,务实合作卓有成效。中方愿同以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早日建立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加强农业、能源、环保、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友谊和合作。我们对中以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佩雷斯表示,以色列钦佩中国爱好和平,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沿着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不起的成就。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以方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树立企业标杆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是中以大型基建合作领域中的亮点,扩建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正在建设中的阿什杜德新港,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誉为“为以色列海运基础设施建设打入的一支强心针。”
阿什杜德港位于以色列西部沿海的阿什杜德市,濒临地中海东侧,是以色列第二大港。2014年10月28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泛地中海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阿什杜德港新港正式奠基开工。据悉,该港口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建造一座工作码头、600米主防波堤延伸、1500米次防波堤、1200米集装箱码头以及相关疏浚、填海造地和附属工程等,700米钢板桩作业码头、疏浚1100万立方米、填海造地1000万立方米、进场道路以及附属工程,总投资额33亿新谢克尔(约合8.8亿美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50万标准箱。
中港泛地中海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公司凭借报价优势与技术实力力压众多世界知名公司,成功中标阿什杜德新港建设项目,为此我们派出了最精干的技术与施工团队。自2014年9月开工以来,公司秉持‘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对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标杆。例如,上月底开始进行3000多吨的沉箱出坞浮运存放作业,为了保证安全顺利作业,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由于堆存区下潜地水深不够,项目部提前多次组织了挖沙和整平作业,共挖沙6万立方米,并进行模拟实验;沉箱出运时,加强与港区的协调,通知施工时段附近海域船只减速,以减少沉箱运输过程中在海面上的颠簸。由于做了充分准备,仅用了40分钟,就成功将沉箱安全、顺利运抵临时堆存区,并注水沉放。”
架起欧亚桥梁
阿什杜德新港建设工程是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承建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以色列最大投资项目之一。内塔尼亚胡在评价该项目时表示,2022年扩建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也将为以色列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它不仅可以带来平价商品,也将为以色列国内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增进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提高以色列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以色列与中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内塔尼亚胡特别强调。
以色列外交部东北亚司司长海盖·沙格瑞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色列90%以上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运实现,但目前以色列海港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须升级改造。在这方面,中国公司有着很好的技术与建设经验,这与以色列方面的需求不谋而合。以色列30%的外国投资来自中国,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公司对以色列市场表现出了积极的投资与合作意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两国政府、民众和社会团体之间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以色列运输部长伊斯拉尔·卡茨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高度评价。他对媒体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阿什杜德港、海法港等为代表的港口建设,成为中以基建合作领域中的亮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色列也很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中以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自从同埃及、约旦签署和平条约和同巴勒斯坦达成奥斯陆协议后,以色列开始步入“和平新时期”,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就建议在中东修建三条高速公路系统。阿什杜德新港仅仅是拉开了中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序幕。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中以经贸合作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双边关系顺利发展。1994年、1997年、2009年和2014年,以色列分别在上海、香港、广州、成都设立总领馆。
2003年12月,卡察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3年5月,内塔尼亚胡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奥尔默特2007年访华后,以色列总理6年来首次访华。2013年5月,内塔尼亚胡总理再次访华。
2010年5月,中以两国签署第三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自1995年,中以两国签署第一号财政合作议定书以来,双边财政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年来,以色列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5000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1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4年4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发展中以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决定推动双边友好交流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习近平希望以巴和谈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长期友好相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共同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两国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友好,务实合作卓有成效。中方愿同以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早日建立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加强农业、能源、环保、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友谊和合作。我们对中以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佩雷斯表示,以色列钦佩中国爱好和平,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沿着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不起的成就。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以方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树立企业标杆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是中以大型基建合作领域中的亮点,扩建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正在建设中的阿什杜德新港,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誉为“为以色列海运基础设施建设打入的一支强心针。”
阿什杜德港位于以色列西部沿海的阿什杜德市,濒临地中海东侧,是以色列第二大港。2014年10月28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泛地中海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阿什杜德港新港正式奠基开工。据悉,该港口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建造一座工作码头、600米主防波堤延伸、1500米次防波堤、1200米集装箱码头以及相关疏浚、填海造地和附属工程等,700米钢板桩作业码头、疏浚1100万立方米、填海造地1000万立方米、进场道路以及附属工程,总投资额33亿新谢克尔(约合8.8亿美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50万标准箱。
中港泛地中海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公司凭借报价优势与技术实力力压众多世界知名公司,成功中标阿什杜德新港建设项目,为此我们派出了最精干的技术与施工团队。自2014年9月开工以来,公司秉持‘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对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标杆。例如,上月底开始进行3000多吨的沉箱出坞浮运存放作业,为了保证安全顺利作业,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由于堆存区下潜地水深不够,项目部提前多次组织了挖沙和整平作业,共挖沙6万立方米,并进行模拟实验;沉箱出运时,加强与港区的协调,通知施工时段附近海域船只减速,以减少沉箱运输过程中在海面上的颠簸。由于做了充分准备,仅用了40分钟,就成功将沉箱安全、顺利运抵临时堆存区,并注水沉放。”
架起欧亚桥梁
阿什杜德新港建设工程是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承建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以色列最大投资项目之一。内塔尼亚胡在评价该项目时表示,2022年扩建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也将为以色列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它不仅可以带来平价商品,也将为以色列国内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增进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提高以色列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以色列与中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内塔尼亚胡特别强调。
以色列外交部东北亚司司长海盖·沙格瑞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色列90%以上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运实现,但目前以色列海港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须升级改造。在这方面,中国公司有着很好的技术与建设经验,这与以色列方面的需求不谋而合。以色列30%的外国投资来自中国,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公司对以色列市场表现出了积极的投资与合作意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两国政府、民众和社会团体之间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以色列运输部长伊斯拉尔·卡茨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高度评价。他对媒体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阿什杜德港、海法港等为代表的港口建设,成为中以基建合作领域中的亮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色列也很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中以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自从同埃及、约旦签署和平条约和同巴勒斯坦达成奥斯陆协议后,以色列开始步入“和平新时期”,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就建议在中东修建三条高速公路系统。阿什杜德新港仅仅是拉开了中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