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情感教育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霁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情景来引导学生走入情感生活中:你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你是怎样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再联系到课文中的一句,“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在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到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我们在教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就可以这样摄入情感生活。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选用了有关心理反映的文章,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增加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文章;(3)选用了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4)加大了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的文章;(5)选用了对中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9)选用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文章;(10)有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章。
  例如我们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就可以在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上下文章。在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可以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这样,通过联想、比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更要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更多的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一、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一)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二)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
期刊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由此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的《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及《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等等,都已成为各大报纸的品牌。老报人赵超构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在副刊。”但不妙的是,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积累、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机械地拿着教学参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虽然我国GDP 总量的不断攀升, 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 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率)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国民消费一直处于低水平,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为有效缓解投资消费失衡,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 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特别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长期方针,推动中国经济更广泛的结构性调整,实现
期刊
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课程标准,计划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届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中小学生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新版教材(《现代教育报》2012年2月17日)。决定“新课标”实际成效究竟几何,笔者说两句虽是老调但不嫌多余的废话: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健全、知识积累比较薄弱、人生阅历相对单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其他教育阶段难
期刊
摘要:教学中的情感整合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对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设法强化学生已有的积极情感,提升学习的有效动机,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情感动机网络教学效果    计算机及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其在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地位。掌握必要的计算机
期刊
可以说,“咂酒”是彝族饮食文化的精粹,清人余上泗以“看待官人惟咂酒,持杆开取两三坛”的诗句对此进行了描述。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途经乌蒙彝区时,写下“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亦低头;五岳提起擎天柱,吸尽乌江水倒流”的诗句,对咂酒进行了赞颂,成为佳话流传至今。  一 、基本情况  (一) 历史渊源  彝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的远祖古夷人对于创造中国古代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教具走进了课堂。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真实、具体、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唯一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监理部门,今后的工作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然而,我们现在所运行的管理模式却远远落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将最终成为阻碍农机监理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为农机监理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快发展奠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做记录,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两先两后导学法”是以“学”为先,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笔者经过几年的课题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先学后教 先练后导 初步实践    “两先两后”的特征是“先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