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石炭-二叠纪煤类分布及煤变质特征

来源 :中国煤炭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系统研究河南省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变质演化规律,采用野外钻探、测试分析、统计、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石炭-二叠纪煤类、煤的变质程度、变质作用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变质程度总体较高,以焦煤-无烟煤为主,可采煤层的变质程度以及煤类在平面上近似呈环带状分布。煤的变质作用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对石炭-二叠纪煤的变质具有普遍控制作用。煤的变质演化历程表明,经历了印支期三叠纪深成变质作用;燕山期侏罗纪,煤系处于高温低压带环境,岩浆活
其他文献
在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南黑石墩一带新发现一套基性岩,岩性以辉长岩和橄榄辉长岩为主,岩石具有相对较低SiO2(47.59%~50.79%)、富Na2O(2.72%~4.42%)贫K2O(0.26%~1.15%),低MgO(3.94%~12.55%),中等Mg#(47.6~66.64),高Al2O3(14.75%~19.65%),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N1.83~2.12),Eu弱正异常(1.00~1.25),富集LI
1研究目的(Objective)西宁盆地内发育有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厚度超过2000 m,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缘的构造隆升、变形、风化剥蚀以及古气候变化过程。西宁盆地沉积地层中发现有多个属种的化石,目前报道的有早中新世谢家动物群、中中新世早期担水路动物群及中中新世晚期吊沟动物群,为区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但近几十年来,西宁盆地没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报道,特别是晚中新世动物化石的报道仍处于空白。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
以山西薄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山西六大煤田中薄煤层的分布特征,得知六大煤田中大同煤田薄煤层数量最多,其次为霍西煤田和沁水煤田,西山煤田薄煤层数最少。沁水煤田灵石矿区、沁源北、左权矿区薄煤层层次比大于80%。山西薄煤层以0.8~1.3m厚度为主;大同煤田薄煤层总厚最高,西山煤田最小。霍西煤田薄煤层厚度占比最高,西山煤田薄煤层厚度占比最小。小于0.8m薄煤层总厚度均小于0.8~1.3m薄煤层总厚度。山西组含煤岩系以0.8~1.3m薄煤层为主,占山西组薄煤层总数的71.4%。太原组和大同组含煤岩系中小于0.
全球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迅猛发展,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全面分析机器人领域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本文基于Scopus数据库和SciVal研究分析工具,重点针
本文系统分析了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绩效评价的做法,提出绩效评价要注重目标性、整体性、长期性,科学选择评价要素,关注直接产出评价的同时,也应对长期效能和潜在影响
大洼地区毗邻大型生油洼陷—清水洼陷,多级断裂及多期不整合面构成复合油气输导体系,成藏条件优越。但本区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喷发环境多变。为进一步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本次研究利用15口井107.73 m的岩心、270块薄片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洼地区Mz-I段形成于水下喷发环境,发育溢流相玻质碎屑岩亚相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溢流相熔岩亚相玄武岩;Mz-II段形成于水上喷发环境,发育爆发相凝灰亚相流纹质凝灰岩及溢流相熔岩亚相安山岩。其中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储集性能最好,平均孔隙度19.3%,平均
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国内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一,建立科技服务评价方法与模型有利于找出各地科技服务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推动科技服务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本文梳理
针对现有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缺乏系统、全面的服务质量评估模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模糊灰色聚类的科技服务质量评估模型.结合现有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的服务特点和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揭示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成藏序列的重要正演方法。生烃热模拟实验可以根据体系的开放性分为开放体系、封闭体系和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选择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开放体系是与干酪根初始裂解反应最相近的热模拟方法,半开放体系是最为接近实际地质体中烃源岩热演化的热模拟体系,封闭体系更适用于Ⅲ型干酪根生烃模拟的研究,是认识重烃二次裂解的重要方法。在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油气会受温度、压力、水介质、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也会对热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