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自身的特点看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3263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为毕业后工作或是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最终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本文拟从中专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入手探讨其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其英语水平。
  关键词:中专生 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 培养
  
   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为毕业后工作或是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最终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但从中专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非常厌倦的不良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要从根本上改观这种厌学心理就得了解中专生自身的特点,注重培养其正确学习英语的观念,即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学习英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一.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中专生学习英语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
  (一)学习动机。中专类职校的学生有很多是想在学校待几年简单学点技能,毕业后能找份工作。只有少数学生是想多学些知识与技能以便以后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学习的重心多数放在了专业技能上,对于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学科做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学习习惯。也许因为知识基础薄弱,不少中专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有的只追求享乐,怕吃苦,上课迟到,早退等不良情况泛滥,提到英语这门学科,多数学生一脸茫然,对英语学习缺少耐心,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广泛与开阔,涉猎范围逐渐加大。对于固定科目的学习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新奇的事物上,而英语知识的不断加深更让学生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学习兴趣逐渐开始降低。
  (四)学习心理。现在的中专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敏感、冲动、思维活跃,遇到事情逆反心理严重,经受不起挫折,导致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这些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消极态度。很多学生由于方法不对对英语的学习有畏惧心理,听不懂也说不出,久而久之变得苦闷、焦虑等,导致恶性循环。
  (五)知识积累。处在青春的大好时期,记忆力也正值高峰期,本来应该在此阶段储备更多的知识,增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但绝大多数中专生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愿去反省,没有补救意识,致使知识积累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无论于课堂内外,学生拥有的英语知识都是匮乏的,欠缺积累的过程。
   从上述中专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要提高其整体学习效果特别是英语学科的学习,就必须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先让其明确学习目的再从培养其英语思维模式入手,改变恶性循环的现状,消除其心里的不良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呢?本人觉得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有效培养
  (一)增加背景文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英国应用语言学派的创始人Peter Stevens指出,外语教师要了解本国文化与目标语文化,还要善于结合教材,把目标语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等贯穿渗透到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中去,收效于潜移默化之中。所以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做出反应。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如通过讲解词汇、提供背景知识材料或是让学生多接触交际文化知识等方式,在课内外让学生通过对比逐渐了解本国与英语国家在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到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
   (二)克服母语思维定势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 "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forgetting all about his own."(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一定要做到在使用外语时,忘掉本族语)。由于母语在头脑中的印象根深蒂固,且英语词汇量不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为了避免出错,往往会求助于母语,产生"心译",一边用一边考虑,这种过程其实在学习英语时是多余的,用的越久就会产生一定的母语思维定势,从而不利于英语的表达。
   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进行表达的能力,真正学会使用"地道"英語。在课堂上可以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用英语思考的兴趣,逐渐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课外可为学生设立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建校园英语电台、开办英语晚会、收看英语影视、英语短剧表演、英语作业展示等。 把真实的练习环境带进英语教学当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用英语学英语的能力。
   (三)注重英语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获得。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背诵。
   所谓多听就是要听懂课堂用语和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多听课文录音与听力材料,让自己沉浸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当中,才有利于讲出自然流利的英语。多看就是读英美人写的文章,学习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多背诵即为记忆,大量诵读英语文章,捕捉信息的巧妙感受,熟能生巧才能培养语感。
   综上所述,培养中专生英语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其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消极的心理。通过有效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以正确的观念与方法学习,才能让其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鲜杰. 思维与英语教育[J]
  【2】何其莘.怎样达到用英语思维 [J]
其他文献
新闻写作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针对阅稿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愚以为石油企业报有八种倾向值得警惕,或者说,有八忌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忌溢美拔高。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感悟。教师如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而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
期刊
方证相关是指一个方剂的制方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证的证候和病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复方与证候的高度针对性使从证和从方的不同角度研究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方证相关”
【摘要】阅读能力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切实有效的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提高,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向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靠拢,其次才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力求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 提高    1.前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总教学内容的比值是最大的。任何一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几,观察能力有奶,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的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
期刊
【摘要】通过情感、氛围、思维、教学的交互,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传统的语文能力训练,教师反复的教,学生掌握了教师传授的段意、词义、中心思想,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只是静态知识的累加。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习作不触头,现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