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回归生活 学做用并举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两者都非常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也应如此。数学与生活不应是各自独立和割裂的,而应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近年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的课题研究,从中我感受到: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学做用并举。
  一、学,数学与生活整合—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仅抽象,而且非常复杂。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数学只为应付考试。但若在数学中注入生活元素,以生动的生活原型为载体,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理性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妙,使数学在生活之花中自然绽放,实现教学相长。我从两方面进行整合,效果明显。
  1.在生活中收集身边熟悉的数学信息,为教学服务。
  现新教材小学版都新增了大量图文,教材提供的素材都具有主题背景,让学生从主题背景中提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信息,自然导入,水到渠成。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呈现了万里长城上的墙砖,高楼大厦的外形,冰箱、木柜、微波炉等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先感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再让学生在身边找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书、笔盒等。
  2.把抽象、概括的数学问题放到生活情景中,化繁为简,意趣盎然。
  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概念抽象,学生易生枯燥乏味之感。而在教学中加入小游戏,像提出“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有小礼物送”“学号是合数的同学先离开课室”等,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来,数学课堂顿时充满了活力。
  二、做,数学问题生活化—减负
  传统数学课堂,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只会被动地学数学。随着年级的递升、知识的越来越抽象,学生就学得越来越乏味,甚至还出现了厌学现象。而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益。
  如教学“圆”时,第十一册小学数学第55整页引入生活情景图:广场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把真实生活引向数学,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激趣的同时为教学圆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圆心、直径、半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后形成认识:所有折痕相交的中心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进而通过观察、数据分析、合情推理等思维活动得出: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半径就是直径的一半。最后再利用圆的各种特征,解释生活中车轮、沙井盖等圆的现象。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做边想边发现,眼、口、手、脑并用,在做中学数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运用的过程,从简单的动手做到深入的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由于学生学得投入,丝毫不觉得疲累。
  又如新教材新增的数学广角,数学小实践等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把数学问题从数学课堂延伸到了社会课堂。虽然学生的发现过程比模仿过程用时长,但提高了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这正是新课程的活力与精髓,让学生减少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对话沟通,实现了减负增效。
  三、用,生活问题数学化—创新
  新课标强调:基础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总目标要求小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我校开展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研究,其中数学作业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学以致用效果尤为明显。
  如每周对照教材布置一个小调查或小实践。像在教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有这一样一道家庭作业:计算给家里的洗衣机(或其他家具)做一个外套,需要多少布料?计算需要多少布料就是求它的表面积,求表面积必须要量长宽高的长度,最后还得考虑实际的缺面情况,下底不需要布料。可喜的是,不少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有学生对洗衣机外套进行改良,因有些洗衣机根据居室的需要摆放在墙角,后面的布料也可以省掉,还可以去掉容易坏的拉链添加简单实用的魔术粘布条等。部分学生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把设计图画出来,这些设计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作业不应只停留在课本的习题上,而应借助于生活丰富数学的内涵,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这样的作业不仅没有脱离课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可谓活做一题胜过死练十题。如2011年六(1)班为取消校运会标枪项目,增设拔河项目,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向全校31个班级调查校运会上最喜欢的前五项和最不受欢迎前三项运动,并汇成统计表(统计图),以简洁明了的图文,将建议书交给体育老师。真实的调查数据说服了老师们,在学生委员会上更是全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能把单一、封闭的知识体系理性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弥补了基础数学的不足,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使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美育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美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让学
期刊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美术技能,有助于为学校培养特长人才,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都知道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怎样来进行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改变内部环境,转变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自己对美术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发现“
期刊
语文是一门空间极大的学科,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想象力在语文学科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想象的信心和力量  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性思维的天赋,他们可随时迸发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荒谬怪诞,可能出人意料,但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的胆子小,腼腆,很
期刊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常常遇到学生学习英语很困难,其实这很好理解。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境,加上课本中有许多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等需要记忆,在记忆的方法上也有些欠妥,从而感到学英语难,记单词更难。怎样才让学生学单词学得牢、学得好、学得愉快呢?我从教学中得到了以下感受:  第一:从第一堂课起,让学生意识到学英语的重要。  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我们上厕所,门上写着WC,我们不明白的话,就会闹笑话。若我们使用电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学习语文知识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积极钻研语文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
期刊
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导数中的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很好题型。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中几乎每年都出现,但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从中发现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  题型一 已知函数f(x)与g(x),若对任意x∈[a,b], 不等式f(x)≥g(x)成立.  【例1】 已知
期刊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方法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前进,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激发学习欲望、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身体综合素质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期刊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汉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可见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识字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培养识字兴趣是关键。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张,有的教师往往怕影响教学进度,生字教学就简单化,教师分析,学生被动地听、记,
期刊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好化学实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许多具体、生动、明显的实验现象,得到丰富的感性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期刊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工作是否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作出科学判断,是指引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衡量标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上更多的学校追求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升学率,把这些作为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标准,使得教育评价工作偏离了出发点,把教育工作变得功利化、商业化。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要切实进行相关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改革部分学科评价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