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芳亭》看赛珍珠的宗教观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赛珍珠是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群芳亭》是赛珍珠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论文將以《群芳亭》为研究对象,研究赛珍珠的宗教观以及其宗教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赛珍珠;《群芳亭》;宗教观;
  赛珍珠(1892-1973),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美国女作家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她在三个月大时即被作为传教士的父母带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自幼成长于双语环境中,并接受着中国家庭教师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素养。且赛珍珠的父母为了更好的向民众传教,曾深入到中国落后贫穷的地区居住,这些经历为赛珍珠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材料,她也成为了西方国家中为数不多的以中国为创作题材的女性作家。赛珍珠因其反映中国贫苦农民生活的小说《大地》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奖、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赛珍珠也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继续书写,1946年,赛珍珠发表了她的另一篇重要的长篇小说《群芳亭》,该小说还曾被改为剧本,在中国的苏州园林和周庄水乡进行拍摄,并被定名为《庭院中的女人》。
  近年来,对赛珍珠的研究主要对她的文化身份进行讨论,对赛珍珠的宗教观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论文將以《群芳亭》为研究对象,研究赛珍珠的宗教观以及其宗教观的形成原因。
  一、《群芳亭》的相关介绍
  《群芳亭》发表于1946年,是赛珍珠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记述了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内地的一个大家族的故事。故事从小说女主人公吴太太的四十岁生日开始讲起,塑造了一个精明能干、才智过人的封建上层阶级女性形象。群芳亭是吴太太及吴家的女眷在吴家大院内经常活动的场所。吴太太自小就接受来自母亲的传统教育,嫁进吴家之后,又接受吴老太爷的传统教育,甘愿生活在吴家的深墙大院之中,以打理好吴家的一切事务与安排好吴老爷和儿子的生活为重心。但是吴太太的性格中不仅仅是有着中国传统女性操持家事、勤劳的美德,同时还隐藏着新一代女性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可贵精神。于是在自己四十岁生日时,她决定与丈夫分居,为丈夫纳一个小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书中还塑造了吴太太心目中的完美男性形象——传教士安德雷,安德雷以吴太太儿子的家庭教师的身份进入吴太太的生活,他有着丰富的学识、无限的包容与博爱精神,最终成为了吴太太的精神导师。小说中还有另一个传教士夏小姐,夏小姐是一个不停向周围人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虔诚的基督徒,但是赛珍珠从安德雷与夏小姐身上透露出来的宗教观是不同的。
  二、《群芳亭》中的宗教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中国的宗教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各个宗教之间和平共处、互通互补,重视行善和现世性,而欧美国家则是生活在“一神论”的宗教模式中,其道德核心是爱,强调爱人和爱神的统一。在《群芳亭》中,赛珍珠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宽容、博爱的传教士安德雷以及死守教条、不承认其他宗教的传教士夏小姐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教士形象,展现出赛珍珠与其他人不同的一种中西相容的宗教观。
  安修士是《群芳亭》中塑造的一个超凡脱俗近似于导师似的的一个人物。他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在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际,他意识到,婚姻和爱情将成为他传教路上的负累,于是他放弃了婚姻和爱人,选择了孤独和传教。在教皇统治的时代,他提出了只有人类,即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才是最神圣的存在。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是被看作是异端邪说,为教会所不容,所以安德雷只能被迫离开意大利,孤身一人去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在赛珍珠塑造的这个完美男性安德雷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基督的影子:安德雷向世人传播关爱也同时实践着仁爱;他收养了许多弃婴,不仅为他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还为他们取了名字,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遇到匪徒抢劫店铺,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到临死都放不下自己收养的孩子。耶稣基督为全人类受难,献出了生命后升入了天国,安修士也是为他人受难,最终成为别人的精神导师。
  安修士见义勇为受难后,被整理出来的遗物只有几本书、一套自制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天文望远镜、一个摔坏的十字架、一副缺了珠子的念珠和两套简朴的衣物。安修士留下的这些遗物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一套自制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和天文望远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一个摔坏的十字架和一副缺了珠子的念珠表明安修士已经突破了基督教和佛教形式的枷锁,他的思想已然超脱,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传教士,而成为了一个平等博爱和具有救世情怀的人道主义者。他这一生中完全没有对物质的追求,有的只是精神的求索。
  在安修士与吴太太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安修士的宗教观,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宗教观:
  在吴太太让安修士解释宗教观时,安修士这样说,“夏小姐可以给你读一本书,给你讲祷告的方法,但这些不是我的方法。我读许多书,我没有一成不变的祷告方法。”
  吴太太问传教之法时,“在面包和水里,”他答道,“在睡觉和走路之中,在打扫我的屋子和花園之中,在喂养我拾到家里的弃婴之中,在到这里来教授你的儿子之中,在陪坐病人和帮助弥留的人之中——这样他们也许能平静地死去。”
  在面对不同宗教时,“我不会排斥你们的和尚,”安修士说,“我从不在任何地方禁止给人带来安慰的任何人。我们都需要安慰。”
  同时安修士还认为“亲缘与非亲缘之间没有区别。”“全人类的血液都是同一种物质。”[1]
  在安修士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安修士的宗教观。他没有一个确定的宗教信仰和传教之法,他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祷告方法,他的祷告是在睡觉、走路、打扫的生活中,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不排斥其他宗教,也能够接受在其他地方其他教徒所给的安慰,这就传达出了一种宗教平等的思想。他不是光光传播福音,他是在实践中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帮助,全人类的血液都是一样的,这就超越了国家、宗教、血缘的界限,真正体现出了安修士和作者的宗教平等、仁爱、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   与安修士相反的是赛珍珠在《群芳亭》中塑造的另一个传教士形象——死守教条的夏小姐。小说中多次写到安修士和夏小姐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安修士认为“在神殿里常有一些愚蠢的神,只有一位真正的上帝,他有许多名字”[2]。安修士所说的愚蠢的神,就是类似像夏小姐这样的人,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上帝,只有自己的信仰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宗教。她极力向别人传播自己的宗教思想,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信仰,抛弃原先的信仰,但是她自己也并没有将信仰放在心中,付诸实践,总想用口头征服别人,于是不仅仅吴太太无法接受,夏小姐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笑话。
  安修士与夏小姐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信仰背井离乡。只是夏小姐因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她的漂泊更多了一种孤独与凄凉感,而安修士的平等、宽容让安修士无论到了哪个地方,都没有这种凄凉感。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血液,任何人都需要帮助。
  通过安修士和夏小姐强烈的对比,我们也知道了作者的宗教观,和安修士一样的平等、宽容、博爱的宗教观念。
  三、赛珍珠宗教观的形成原因
  赛珍珠平等、宽容、博爱的宗教观的形成与其从小生活在两个世界以及在这两个世界中所受到的基督教、儒教和佛教的影響是分不开的。
  (一)、赛珍珠的两个世界
  赛珍珠在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这样写道:“我在一个双重世界长大,一个是父母的美国长老会世界,一个小而干净的白人世界;另一个是忠实可爱的中国人世界——两者间隔着一堵墙。在中国人的世界,我说话、吃饭、做事都和中国人一个样,思想感情也与其息息相通;身处美国人世界时,我就关上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3]。作为在两个世界里成长的人,赛珍珠自幼就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一边跟随者前清秀才孔先生学习文学经典、孔子伦理以及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一边听保姆王妈妈讲佛教故事和道教传说,又在中国普通民众中接触到了民间宗教。在接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作者还接受着来自于“父母的美国长老会世界”的基督教文化影响。1909年,赛珍珠进入美国人在上海办的教会寄宿学校读书,一年后又进入美国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接受大学教育。由赛珍珠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可以看出,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基督教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赛珍珠。
  这种在两个世界中特殊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得赛珍珠也拥有着双重的文化视角,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的生活经历,都成为了赛珍珠提升自己阅历、拓宽自己视野的一种帮助。赛珍珠对于东方和西方的认知已然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现在赛珍珠的宗教观上,就是赛珍珠对于中国的宗教和美国的宗教都是平等的接受态度,并且内化成了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宗教观,那便是宗教平等、宽容、博爱。
  (二)、赛珍珠在两个世界中所受到的宗教影响
  1.来自基督教的影响
  赛珍珠出生于传教士家庭。其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当时美国来华传教的热潮来到中国开展传教工作。在中国历经磨难后回美国度假期间生下赛珍珠,随后便带她漂洋过海回到中国,继续传教。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是一位狂热的传教士,他为了他的传教事业几乎舍弃了家庭,常年在外走访,使其母亲在异国他乡饱尝孤独与苦难,但是她一直追随丈夫到各地传教,苛守一个传教士妻子的职责。在潜移默化中,赛珍珠无意识地接受着父母的宗教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同时父母与当时在中国的其他传教士的交往也使赛珍珠对传教士群体有着深刻的了解。虽然赛珍珠认为她父亲一生中从传教方面来说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他对家人的漠视、对其他事物的轻视都是值得反思的,且当时的传教士们狂热的宣称要拯救人类和世界,但是在面对真正遇到苦难时的中国民众时表现出的冷漠与傲慢,以及压制、歧视女性的教义给她自身和她挚爱的母亲带来的痛苦,都使她重新审视基督教和当时西方在中国开展的传教活动,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形成了新的宗教观。
  2.来自儒教的影响
  儒教的意思就是儒者们所从事的教育和教化,这个教育、教化,不仅是指学校贵族教育,而且是对广大民众进行教化。1902年-1905年9月期间,赛珍珠跟随着家庭教师孔先生学习儒教经典,从古典文学的研习中领略圣贤的思想。赛珍珠在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提到孔先生时这样说道:“他是个宿儒,在教我读书写字的同时,也向我灌输孔子的儒家思想”[4]。这种思想和赛珍珠在父母和长老会那里接受的完全不一样,赛珍珠这时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作为一个基督徒的孩子,她猜想孔夫子也和父母们所说的天上的上帝一样,是圣父。这就说明,在赛珍珠年幼的心灵里,儒家思想已经作为另一种宗教思想被赛珍珠所接受,这时已经有了宗教平等的观念。
  3.来自佛教的影响
  赛珍珠对于佛教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亲赛兆祥。对于佛教以及亚洲的其他宗教都有深入的研究。赛兆祥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亚洲地区宗教的发展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亚洲的宗教的发展和宗教的教义都曾发展到十分高的高度,而且赛兆祥认为佛教的宗教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有相同之处,这就表明了赛兆祥的宗教观也是开放、宽容的。这给赛珍珠造成了一些影响。保姆王妈妈在赛珍珠小时经常和赛珍珠讲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故事,让赛珍珠认为观音就是仁爱的化身,并且还误以为观音有一个妹妹叫圣母玛利亚,这就表明在赛珍珠心中佛教和基督教也产生了某种相通的联系。
  赛珍珠身处于两个世界的特殊经历以及在两个世界中所受到的基督教、儒教、佛教的影响,使得赛珍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平等、宽容、博爱的宗教观。这种宗教观虽然没有相关理论的支撑,却是赛珍珠摆脱了民族偏见之后的真切表达,寄托了作者希望全人类能够和谐共处、亲如一家的美好愿望。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多元文化并存,国际交往日益平凡,平等、博爱、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建立一个美好新世界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赛珍珠. 群芳亭[M]. 刘海平等译.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8.
  [2][美]赛珍珠. 群芳亭[M]. 刘海平等译.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8.
  [3][美]赛珍珠. 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等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4][美]赛珍珠. 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等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逐渐对环境艺术的设计关注起来。但是因为在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建筑都融入了西方的因素,这就造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越来越少。所以本文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提出了相对的意见,以此来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主要的
期刊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别居于我国的大江南北,由于居住环境及民族文化等原因,使得各民族的民族服饰都各成一派,有着独特的风格,而在现在的服装设计中,则正缺少这种服饰元素的融入。基于此,文章将对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使民族文化元素得到传承的同时,促进我国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应用  引言  纵观服装企业发展,每一个大品牌的崛起,都與其独
期刊
摘要:電影《肤色》(Skin)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此影片展现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且结局出人意料又透着深意。电影通过呼应、象征、对比的修辞反映了现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其中的深意。  关键词:修辞;种族歧视;《肤色》  一、电影《肤色》简介  《肤色》是盖·纳蒂弗拍摄的一部二十分钟的短片电影,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该影片的海
期刊
摘要:《歸去来兮辞》是诗人陶渊明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标志性诗作。诗人在这篇辞赋中坚定了弃官归田的决心,正式开始归隐田园的生活,展现出他回归自然的初心,自然之乐的自由,乐天知命的豁达等。虽然陶渊明距离我们快一千六百年,但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进步意义,表现为坚持初心、精神自由和及时行乐的人生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人生启示  一、陶渊明的精神体悟  (一)回归自然,坚守本心  陶渊明
期刊
摘要:中学的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对青少年实施全面教学的一个主战场。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生机蓬勃、积极向上的年龄,这个时期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体质等关键因素。“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得好,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当雄厚的足球人数。所以,如何激发中学女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她们正确并积极地参与足球运动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听觉盛宴,演奏者能通过音乐,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而聆听者也能因音乐的不同旋律,唤起内心的喜怒哀愁,因此,音乐是能够唤起人类情感变化的艺术。基于此,本文将以民族音乐及流行音乐为例,试分析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大潮下,如何将民族音乐元素与之融合,进而实现兼顾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体现;融合  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的音乐市场中,流
期刊
摘要: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现行的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依然不够未来对小学生的要求,小学语文写作教育并不被特别重视,小学生对于写作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小学生对于写作产生了倦怠心理,害怕写作,不愿意去尝试写作,而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活用
期刊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党史、国史,否定党的领袖、英雄,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妄图构建一个符合敌对势力政治目的的逻辑体系。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社会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错误政治思潮,是当前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识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要坚定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各乡镇间的联系,修建县级公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T梁集中预制、架桥机进行架设是公路特大桥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T梁运输上桥常用的方法有龙门吊直接提梁上桥、桥头填筑运梁通道上桥等,然而这其中有些地区为了减少农田占用或由于拆迁成本高、拆迁困难等原因,难免会出现桥址处建设临时用地不足的问题,本文就T梁上桥由于受场地限制,不能为架梁通道提供足够的场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三个角度对古建筑构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予室内设计者一些灵感和启发,将我国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构件重新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美。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室内设计;运用分析  引言:  古建筑构件作为在古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充分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古建筑构件不断从古建筑中剥离出来,但是其仍然具备着历史性和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