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党史、国史,否定党的领袖、英雄,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妄图构建一个符合敌对势力政治目的的逻辑体系。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社会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错误政治思潮,是当前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识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良传统;最后要夯实法制基础,发挥法律法规的治本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目的以及危害进行了深刻阐释,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维更加开阔,交流更加便捷。隨之意识形态领域更趋多元多样,不可避免地各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社会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伺机冒头,它企图通过消除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同、抹黑党史国史、戏虐革命英雄等多种方式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巩固我们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需要,是维护我们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成为新时代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一)对革命英雄、民族经典及党的领导人的亵渎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道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英雄人物对时代的进步有着重大影响,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英雄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尤其对革命英雄进行抹黑、诋毁,先是将邱少云烈士在烈火中英勇献身比作“半面熟烤肉”或是借科学之名指出违背生理常识;之后又有“被吹的天花乱坠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真相”的帖文称革命先烈均为逃兵,拔群众萝卜被骗上狼牙山绝路;再有对雷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说雷锋是摆拍等等在自媒体上肆意传播;以及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一段时长58秒、含有恶搞董存瑞烈士短视频,其称董存瑞手持炸药包炸碉堡为“八分堡”。历史虚无主义者将这些教育、鼓舞了几代人成长的英雄加以抹黑、戏谑、诋毁,对人民群众形成的正确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
  恶搞、亵渎民族经典,消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借助艺术再创作的手段,戏虐调侃,对革命经典进行颠覆和解构,这是对民族价值情感认同的消解。诸如被誉为“民族危亡时刻奏响的时代最强音”的《黄河大合唱》在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节目上被人以搞笑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恶搞,在网上得以迅速传播,并且被高校及公司年会所模仿;再有慰安妇纪录片被截图制作成用于调侃的网络表情包并配以“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再如某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公然篡改国歌曲谱,以嬉皮笑脸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另一名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将南京大屠杀等各大历史类的事件作为调侃的笑料,并且把自己玩游戏的人物成为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主播借用网络时代的便利消耗宝贵的社会资源,同时拉低了一代人的价值认知。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当前部分群众为了追求娱乐丧失应有道德良知,搞乱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还表现为丑化、攻击党的领袖。其主要攻击对象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同志,认为《毛泽东选集》中仅有12篇是其本人所作,剩下部分均为代笔;还称毛泽东所有的诗词都是胡乔木帮忙改写;还有无限地夸大渲染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等等;其次是“知日派”专家自居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共党员冯玮表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刻骨仇恨,称毛岸英之死是因为违规做蛋炒饭造成敌机袭击的谣言,恶毒攻击毛岸英烈士,传播“毛泽东有传位于毛岸英的野心”之类的谣言;更有部分网民在对网络上一件事情发布评论时会被称为“陈独秀”,或是“陈独秀同学请你坐下、一枝独秀”这样的表述,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其长子和次子都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现在网上对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进行戏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抹黑和丑化。
  (二)对历史的随意编造,消解历史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7].
  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如此,抛弃或是背叛党史国史,打着“重新解读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篡史乱今,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网上宣扬“成王败寇”的历史观,称历史是由胜利者谱写,这些人称抗日战争是国民党打胜的,共产党只在“平型关大捷”中杀了35个日本人等等。这种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颠覆已有的历史定论,主观臆测所谓的“历史真相”,罔顾历史史实进行所谓的“逻辑推理”,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还表现为“两个否定”,即要么用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来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要么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成果来否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历史虚无主义将这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割裂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8]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历史虚无主义将两者割裂开来的目的是要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或封闭僵化的老路。这些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支流,严重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压缩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者完全罔顾历史事实,毫无社会责任感,自以为特例独行,抓住了历史发展的实质,实则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妄图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   (三)大肆宣扬西方价值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加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步伐,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他们利用媒体、影视等手段对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大肆宣扬西方主流文化。加大对青年人文化灌输,使其淡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同时在某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媒体上,借助大V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指导思想多元化”等思想,添油加醋地对党以及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9]历史虚无主义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他们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于不顾,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于不顾,置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于不顾,将西方视为文明的象征,对其价值观念一味地推崇,在网上公然叫嚣:“美利坚,人类的希望”,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这种不断地矮化自我、矮化民族、矮化国家已经无耻到“逢中必反,逢美必舔”的病態地步,实在可悲。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一)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消解青年的价值认同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0]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结点上,而青年正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人们在“全盘西化”“崇洋媚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起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进而导致青年人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瓦解青年的文化自信心,打击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削弱青年的民族凝聚力,使青年人逐步丧失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赤子之心和拼搏精神。
  (二)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历史虚无主义颠倒是非,虚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会淡化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扰乱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动摇我党执政的理论源泉,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危害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固。
  (三)迎合西方意识形态,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革命英雄事迹、民族经典本身就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先烈、民族经典的诋毁,具有十分明确的政治企图,他们迎合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将英雄置于“西方价值观念”的是非评判中去,认为凡是符合西方价值理念的英雄事迹就是好的,否则就视其为虚假的。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是英雄事迹、民族经典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其破坏了时代的主旋律,否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妄图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
  (四)苏共教训,亡党亡国
  自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以“反对个人崇拜”为由掀了斯大林的盖,作为苏共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开始动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始蔓延,从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开始,蔓延到部分政治家、媒体污蔑列宁,再到将斗争的矛头直指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党内也出现了混乱的声音,赫鲁晓夫将阶级斗争引向另一个极端即:“阶级斗争熄灭论”,将意识形态领域向西方开放并鼓吹“全民国家”,力求苏共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戈尔巴乔夫更是用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代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颠覆了由列宁、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动摇了执政根基。同时引发了苏联国内巨大的思想混乱,解构了人们对苏共的思想认同,使得人们信仰缺失,再加上苏共党内自身存在严重的问题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最终导致了苏共亡党亡国。
  三、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识站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就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一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习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出了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时代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讲话,提高认识站位。必须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人们做好新形势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提高认识站位,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有理有据有节地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斗争。
  (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良传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词,是社会意识的焦点论题,也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层次诉求。[12]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首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坚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工作中,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权;要推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讲述中国好故事,傳播中国好声音,在文化阵地占据主导权;同时还要继承和学习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它提醒着我们牢记历史,牢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崭新中国。其次,要坚持优化文艺环境。在现实社会生活领域,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让文艺作品符合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指导,促进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确、健康的文艺工作新局面;在网络空间中,要扩大自己的工作面,注意在网络中的文艺作品,做到要有错必纠,积极引导,从而使历史虚无主义不在网络中发酵,让网络中的文艺环境得到优化。
  (三)夯实法制基础,发挥治本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提到制度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来。针对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13] 针对人民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立法、制度的形式保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名誉不受侵犯。针对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以上法律法规都是党和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措施。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需要从价值观、思想层面上深化人们的认识水平,还要从法制层面打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依靠法制的治本作用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坚实的法制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需要坚实的法律基础来阻断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传播的途径,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惩戒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利用法律武器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英雄烈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不容历史虚无主义者去丑化、戏谑和诋毁的,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行触碰了法律底线,让人民群众内心筑牢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信、不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27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3]阚和庆.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特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J],2018.4
  [4]余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4):69-78.
  [5]王翼.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的分析批判[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5):23-29.
  [6]蒋国栋.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新表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2):65-69.
  [7]朱继东. 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中国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1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2] 阚和庆.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特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J],2018.4
  [13]罗宇凡. 鉴往知来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N]. 人民日报,2017-07-04(006).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魅力。孙温绘《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的“画中画”,作者在绘本中的“画中画”以不同的题材出现在不同的载体之上,笔者在整理时发现这些“画中画”有一部分是“名”画,这里的名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画中画”的落款是名人,另一个意思是“画中画”的内容是名人故事。本文试图梳理孙温《红楼梦》绘本中所出现的名人故事。  关键词:孙温; 红楼梦; 画中画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人们动力的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通过文化活动这个有效载体,用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将亿万农民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当前,加强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基
期刊
或许你也曾被那些善意击中过。  我们每天都会遇见不同的陌生人,出门的瞬间、公交车上、十字路口……与他们经历了那一面之缘之后,似乎就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遇,但他们却总能在我们能量最弱的时候,伸出手拉我们一把,再转身离去,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  搬行李的人  有次坐车回家,拎了很重的行李,放行李箱的时候,抬了几次,也没能放好。旁边一个男生,应该也是一个大学生,二话不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逐渐对环境艺术的设计关注起来。但是因为在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建筑都融入了西方的因素,这就造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越来越少。所以本文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提出了相对的意见,以此来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主要的
期刊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别居于我国的大江南北,由于居住环境及民族文化等原因,使得各民族的民族服饰都各成一派,有着独特的风格,而在现在的服装设计中,则正缺少这种服饰元素的融入。基于此,文章将对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使民族文化元素得到传承的同时,促进我国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应用  引言  纵观服装企业发展,每一个大品牌的崛起,都與其独
期刊
摘要:電影《肤色》(Skin)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此影片展现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且结局出人意料又透着深意。电影通过呼应、象征、对比的修辞反映了现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其中的深意。  关键词:修辞;种族歧视;《肤色》  一、电影《肤色》简介  《肤色》是盖·纳蒂弗拍摄的一部二十分钟的短片电影,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该影片的海
期刊
摘要:《歸去来兮辞》是诗人陶渊明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标志性诗作。诗人在这篇辞赋中坚定了弃官归田的决心,正式开始归隐田园的生活,展现出他回归自然的初心,自然之乐的自由,乐天知命的豁达等。虽然陶渊明距离我们快一千六百年,但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进步意义,表现为坚持初心、精神自由和及时行乐的人生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人生启示  一、陶渊明的精神体悟  (一)回归自然,坚守本心  陶渊明
期刊
摘要:中学的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对青少年实施全面教学的一个主战场。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生机蓬勃、积极向上的年龄,这个时期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体质等关键因素。“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得好,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当雄厚的足球人数。所以,如何激发中学女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她们正确并积极地参与足球运动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听觉盛宴,演奏者能通过音乐,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而聆听者也能因音乐的不同旋律,唤起内心的喜怒哀愁,因此,音乐是能够唤起人类情感变化的艺术。基于此,本文将以民族音乐及流行音乐为例,试分析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大潮下,如何将民族音乐元素与之融合,进而实现兼顾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体现;融合  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的音乐市场中,流
期刊
摘要: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现行的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依然不够未来对小学生的要求,小学语文写作教育并不被特别重视,小学生对于写作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小学生对于写作产生了倦怠心理,害怕写作,不愿意去尝试写作,而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活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