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营销的毕加索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加索的艺术人生无比辉煌,他在92岁辞世时,留下了近4万幅画作、数幢豪宅和巨额现金。据测算,其遗产总值达到了395亿元人民币。同样是画家,为什么凡·高等人终生贫困潦倒,毕加索却如此富有?原来,毕加索不仅是一位绘画天才,也是一位营销天才。
  毕加索每次出售他的画之前,都会先办画展,然后召集大批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故事”,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讲和作品相关的故事。
  一幅画想要卖得好,先要画得好。可假如仅仅只是一幅画,恐怕没人愿意为它付出高价。因为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有了这个兴趣,故事就值钱了,故事里的画也就值钱了。这是一种产品“货币化”的过程,很多人不明就里,毕加索却深谙此道。如今,价格昂贵的产品无不具有生动的品牌故事,而且这些品牌故事每天还在被标新立异地演绎着。
  毕加索还很有品牌意识。在他出名之后,即使购买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欢用支票付款。因为他认为,店主与其拿着支票去银行兑换那么小额的一点儿现金,倒不如将这张有着毕加索亲笔签名的支票当作艺术品收藏起来,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纪念品,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而支票不兑换,毕加索就相当于没花钱。于是,为了不花钱也能购物,毕加索就经常用支票结账,这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名人“刷脸”。而“刷脸”越频繁,其知名度自然越高,其作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此外,毕加索深谙品牌溢价的盈利模式。法国波尔多有一座著名酒庄以出产高级葡萄酒享誉世界,自1945年以来,庄主每年都会邀请绘画大师为其设计酒标,这些绘画大师中就有毕加索。然而毕加索并没要酒庄付他设计费,而是接收了一批葡萄酒作为稿酬。毕加索认为,这批酒贴上了自己设计的酒标之后,其价值必定会飙升——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的酒质一般,却拍出了7万英镑的天价,全在于其酒标。可见毕加索是一个有远见的理财高手。
  与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玩转了社交商业。毕加索的全名翻译成汉字长达98字,连他自己也未必记得住。这来自他家乡的风俗:毕加索家乡的人在起名时,除了会把祖先的名字加进去外,还爱把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亲友的名字加进去,其真实目的是想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在他们看来,构建靠得住的人际关系无比重要。毕加索一生顺遂,与他生来就具备良好的社交天赋和商业头脑不无关系。毕竟,会画画的人不少,能把每幅画卖出去的人却不多。
  正因为毕加索不是那种一辈子只会默默作画的画家,而是会讲故事的营销达人,所以他与一般画家的际遇有着天壤之别。毕加索曾说:“我画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肉眼看出的本质。”从经济角度来看,毕加索确实看透了艺术营销的本质: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吸引顾客、扩展产品价值。
其他文献
如果按照正常的标准来看,我大概很快就要丧失撰写饮食文章的资格,因为我食素的倾向愈来愈明显,搞不好哪天就要开始吃斋了。  然而,我又很能体会蔡澜先生未能食素的心境。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一桌人坐下来点菜,其中一个事先声明吃斋的话,邻座可能会觉得自己被人冒犯了。因为素食者总给人一种异样的道德优越感,总是使人以为他的伦理标准比较高,自律能力比较强。而大伙吃饭本来是件很愉快甚至纵欲的事,突然旁边
期刊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创建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生于1922年,1943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于肝胆外科工作。从医60多年来,他用手术刀创造出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至今仍坚持在肝癌诊疗的一线和手术台上。   周一早上8时30分,在办公室见到身着军装的吴孟超,他93岁了,精神很好,眉毛灰白神气。除了门诊日,在其他工作日的上午,若无其他安排,他便会上1-2台手术。没
期刊
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编号为4U9525的空客A320型客机,径直撞上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南麓,150名机上人员全部丧生。空难令人震惊,但此后的发现更令人难以置信——27岁的副驾驶卢比茨主动选择了撞毁飞机。调查人员随后发现,卢比茨可能患有抑郁症,同时,他的视力或许在持续恶化。视力和心理问题给卢比茨的职业前景罩上阴影,而他没有选择求助。   求助似乎从来不是首选项。遇到难题,很多人会试
期刊
飞机抵达大阪关西机场时,由于有好几个旅游团同时到达,入关时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我非常担心转盘上无人照看的行李,会不会被别人误领?   赶到行李区域时,我欣喜地发现,机场工作人员居然已经把行李从转盘上取下,并且按照不同颜色排列好,形成了一条“行李彩虹”,暖心至极。后来回国时,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透过舷窗看到地面工作人员双脚并拢笔挺站立,一直向我们挥手作别,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为止。   这些说起
期刊
在超市拿起一包速食海苔,看看配料表,什么,原料列表里竟然只有紫菜没有海苔?海苔看上去明明一点儿也不紫呀?   “海苔”,其实是紫菜的一种。   先不要急着指责厂家无良。其实在现代中文语境里,虽然海苔和紫菜不是一回事,但是我们可以说,海苔就是一种紫菜。中国市面上出售的那种深绿色的、薄薄脆脆的海苔,绝大部分都是加工过的条斑紫菜。   然而“紫菜”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而是红藻门红毛菜科上百个种的
期刊
之前掀起的一波“女权主义讨论热潮”,到现在依旧没有消散。但在中国,那首《女神与女汉子》之歌之所以令不少识文断字的都市女性按捺不住怒火,掀开自己女权分子的盖头来,与其说因为她们基于性别意识的自尊遭到冒犯,不如说因为她们意识到那首歌毫不遮掩地将女性完全物化为男性附属品的修辞方式,已与自己可以验证的社会环境不符,甚至形成某种妨碍时代进步的阻力。   请注意,伤害到她们的仅是修辞而已,她们嫌它土,换成《
期刊
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男人是奇怪的东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   她们能看清一切矛盾、浅薄、浮华,我很信赖她们的直觉和生存的本能——在她们重情感轻理智的表面之下,她们能攫住现实,而且比男人更接近人生,我很尊重这个。她们懂得人生,而男人却只知理论。她们了解男人,而男人却永不了解女人。男人一生抽烟、田猎、发明、编曲,女子却能养育儿女,这不是一件可以轻蔑的事。  
期刊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即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
期刊
从一开始,伊恩·布鲁玛的《零年:1945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就有一个更为私人的视角,就如同托尼·朱特撰写《战后欧洲史》源于1989年12月在维也纳火车站转车时耳闻目睹到东欧世界的崩溃一样,布鲁玛从他父亲的经历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他的父亲在“二战”期间还是一个学法律的大学生,因为拒绝在效忠德国的宣言上签字,东躲西藏地从荷兰沦落到德国的集中营,又阴差阳错地辗转到了柏林,一直待到战争结束。经过
期刊
现在你要是进了美发厅,一开口说:“我要剃个头”,美发师明着不说啥,心里头准骂:“这个老古董,都什么年代了,还剃头!这叫美发,你懂吗!”   没错,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件事,称呼不同,而这不同的称呼,体现了一个时代对这件事的态度。   一说剃头,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剃头挑子,是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印象里,小时候让街边的剃头师傅剃过,但只有很少一两次,很快这样的街边师傅就不见了。上小学后,去的最多的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