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青海省3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唐古特大黄药材为实验材料,测定根中大黄多糖和蒽醌含量,比较多糖和蒽醌含量年际和月际的变化特征。方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硫酸比色法,对照品为0.102 0 mg·mL-1 D-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5%苯酚溶液显色,490 nm波长处紫外分光光度仪下测定吸收度。测定蒽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湟中县群加乡、湟源县东峡乡29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M"型的变化趋势,西宁市廿里铺镇37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V"型的变化趋势;(2)5年生的湟中县群加乡、西宁市廿里铺镇、湟源县东峡乡栽培唐古特大黄511月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W"型的变化趋势;(3)湟中县群加乡、湟源县东峡乡29年生的大黄蒽醌含量呈现出"N"型的变化趋势,西宁市廿里铺镇37年生的大黄多糖含量呈现出倒"V"型的变化趋势;(4)5年生的湟中县群加乡、西宁市廿里铺镇、湟源县东峡乡栽培唐古特大黄511月的大黄蒽醌含量呈现出三峰变化趋势。结论:地理位置及生境条件(土壤有机质、海拔、经纬度)不同的种植地,唐古特大黄药材多糖和蒽醌含量随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节律波动(包含生长期和繁殖期的年际变化和511月的月际变化),且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动态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