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和平南路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南路民族餐饮一条街的形成,发端于改革开放后,更得益于近些年政府的大力改造。
  
   解放前后,小商小贩到和平南路批发时令水果干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来这里品尝正宗的民族小吃,从馕、烤肉、拌面、各式点心,到烤全羊、羊羔肉。而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走在和平南路上,要当心被桑葚雨“袭击”。那或紫或白的大桑葚,伴随着熟透了的香甜相继坠落,成为乌鲁木齐春末夏初难得的一景。那些被留存在舌尖上的点滴,令这条道路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旧景象
   高继旺青货店一派繁忙
  
   和平南路北起人民路东段,南至延安路,地理位置跨越了通常所说的南门、山西巷和二道桥。《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记载,和平南路由北至南原分段称:小南门、小东梁、宁夏湾和后二道桥。1947年,和平南北路分别更名为左公南北路。1950年更名为和平南北路,1967年改名革命路,1980年复名和平南北路。
   70岁的马福华,1950年随家人迁入和平南路中段东侧的固原巷,居住至今。“按旧时划分,我家地界属于宁夏湾,算是南关边儿上。1953年,南梢门子外附近还有个豁拉城门(城门残缺的城墙),它就是分界线:往北是城内,往南是城外。”
   上世纪40年代至解放初,南门外的城边上居住的多是小商贩,并非繁华之地。在这条路上,能叫得响的商号,当属“高继旺青货店”,在边城青货行中规模最大。
   马福华回忆,该店具体位置在今和平南路与跃进街交会处街角,院落宽敞,搭着天棚,除了平房仓库,后院还有驴圈、驼场。店主高继旺是天津杨柳青人,专营批发鲜干果,每天各族小贩挑担推车云集于此。
   “按照过去,时下正是吐鲁番往迪化(乌鲁木齐旧称)运桑子(桑葚)的时节。”马福华娓娓道来,每逢时令,南北疆各种鲜果便涌向这家铺子。夏秋季,吐鲁番的杏子、葡萄,鄯善的甜瓜,库尔勒的香梨一包糖水,伊犁的苹果,近郊的西瓜、犁瓜;冬季,和田的核桃,库车的杏干、桃皮、包仁子,托克逊的花生、葵花子,达坂城的大豆等,都经这里批发到周边各处。
   在刘荫楠先生的《乌鲁木齐掌故》中,记录了这家青货店的正式字号叫“继盛栈”。店主经营有方,买卖做的活泛。尤其是夏季,青鲜货一到栈,价格随行就市,立即批发,绝不隔夜。因为当时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的青鲜货,到迪化多是用毛驴驮运。夏季酷热,驴队昼伏夜行,沿途要走4-7天。为减少鲜货的损耗,小商贩们可以先提货,销售完再交款。如此一来,这里一年到头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夏秋季节,由于运输时间长,很多时令水果到了迪化已熟透,不利于囤积销售。店主高继旺十分大方,我们周边的娃娃去了随便吃(那些熟透水果)。”因为常去解馋的缘故,马福华对此店很有感情。
  
   老味道
   羊羔肉是集体味觉记忆
  
   吃羊羔肉到和平南路去,这早已是很多乌鲁木齐人的集体味觉记忆。现今,这条路上云集着十来家羊羔肉店。其中,吾吾子、魏家、艾尼瓦尔·吾守尔三家为多年经营的老字号。
   中午一点多,魏家羊羔肉顾客盈门。一大盆热腾腾的羊羔肉刚端上,食客们便探着脑袋,选肉称重,眨眼功夫,店主魏金孝和儿子就将选好的肉断成小块,再撒上盐和黑胡椒。
   一位蹒跚老者,甄选半天只挑了180克肉。魏金孝丝毫不怠慢,恭恭敬敬地把肉拾掇停当,置于盘中双手递来。这名叫马文华的食客感慨道,“他家肉香嫩滑,自家煮不出这个味儿。我从年轻时一直吃到老了。”
   魏金孝祖籍青海大通县,祖父于清末来疆,最早靠推独轮车走街串巷售卖小吃。1980年代,其父魏荣贤在今妇幼保健院北侧市场摆设固定摊位,后来开始租店经营,2012年又搬至与和平南路交会的新市路上,扩大了经营。
   肉香不怕巷子深。魏金孝认为,经营之道就是把羊挑好肉煮好,让顾客满意。肉汤本做馄饨汤,不独售,若有老顾客好这口,则友情相赠。羊羔肉的最佳搭档“三泡台”,时常也是免费给熟客端上。
   吾吾子羊羔肉与魏家发展轨迹相似。老乌鲁木齐人都记得,吾吾子羊羔肉的售卖者是一位慈祥的白须老者李占寿,“吾吾子”是其经名。平日只要路过,买不买都可以试吃他家的羊肝夹羊尾巴油,老食客们都记着这份情。
   上世纪80年代,在自治区物资局开车的马季常,经常到外地出差。十天半月后回到乌鲁木齐,头件事就是直奔吾吾子的摊位前,要上羊羔肉、沏碗三泡台,美美地过一顿嘴瘾。这是他出差时最想念的一道乌鲁木齐美食。
   如今,吾吾子羊羔肉的经营者是李占寿的儿媳刘玉珍和孙子李敏。刘玉珍说,烹制上好的羊羔肉,除了羊肉新鲜外,还要将羊身上肥油及不好的肉去除,如此下来,1公斤肉最后出锅时仅剩600克左右。强调原汁原味,锅中作料只放皮牙子和少许盐,客人食用时再撒上盐和黑胡椒。如此烹制的羊羔肉鲜嫩可口,不腻不膻。2005年,李敏还将“吾吾子”注册了商标。
   在和平南路往跃进街方向不远,同为老字号的艾尼瓦尔·吾守尔羊羔肉店,生意也相当兴隆,时常是下午四五点的光景,肉便售完打烊了。这间只能摆放6张餐桌的小店,由姐弟俩共同经营。姐姐茹克娅·吾守尔介绍,1961年,在她两岁时,父母开始靠售卖羊羔肉为生。
   “小时候,我曾跟父亲吾守尔·乌斯曼练摊。一些顾客要求打包,父亲将称好的肉往报纸里一裹,顾客随手揣进随身布袋里。我当时总在想象,这些肉会带给谁吃,小朋友抓着吃了,会香得嗍手吗?”说到此,她灿烂地笑起来,“老主顾都记得父亲煮的羊羔肉的滋味,我和弟弟接力经营,也是为了将这种味道传递下去。”
   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三家老字号羊羔肉竞争之外,相处融洽。茹克娅·吾守尔说,“口碑是靠嘴吃出来的。我们同行间关系很好,有时自家肉卖完了,食客问哪家好吃,彼此都会诚意推荐。”
  
   新变迁
   改造成民族餐饮一条街
  
   除却羊羔肉,和平南路还是乌鲁木齐人心中的馕巴扎。
   这条路上,几家馕铺子每天亮出的馕不下几十种:肉馕、葱花馕、窝窝馕、白皮馕、草籽馕、苞谷馕、葡萄干馕、库车大馕等等,天山南北馕的品种这里都能找到,而且物美价廉。顾客不仅仅是周边居民,很远地方的人都专程来买馕。作为日常主食,由于馕不易腐坏,很多人都是一下采购够全家一周食用的。
   位于和平南路274号的一间十来平米的小馕房,店主买买提·依明就出生在和平南路。作为养活全家的营生,他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打馕,只打“奶子馕”一个品种。一坑能放一百个馕,需烤制半小时。两元一个,每天七八百个都能售罄。他说,“这是份辛苦的行当,竞争也激烈,有人胜在花样多,我能打好一种馕就很不容易了。”
   和平南路民族餐饮一条街的形成,发端于改革开放后,更得益于近些年政府的大力改造。居住在乌鲁木齐市计生委家属院的马继贵说,该路改造前,沿街平房居多,没有树木绿化带及路灯,路面坑洼严重。改造后,路面平整,路两边有绿化带,铺设了人行道,路灯齐全、路牌标识清晰,周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而马福华更是感叹,改造是为民造福了。1960年代至1980年代,和平南路大货车通行,由于路窄,会车时一过卷起尘土直呛人。改造前,和平南路没有通公交车,现在一出门就能坐公交车,非常方便。开篇提到的桑葚雨,就是改造时园林部门将桑树作为绿化移栽于此的。
   而改造,也带来了和平南路的一路芬芳。那是新疆特有的味道,从各家馕房飘来,从羊羔肉店飘来,从几代人的家族记忆中飘来——新疆人都爱这味道。
其他文献
每到夏季,山中积雪初融,草原百花盛放,风景如画之际,正是官兵进驻那仁草原深处执勤点的时候。    那仁草原位于新疆西北阿尔泰山深处,既是牧民的夏季牧场,又是中哈边境的重要“咽喉”。美不胜收的草原景色和边关要塞的重要屏障,使其成为边防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在那仁草原周边,设置了三个夏季执勤点,防止人员抵边越境,进行非法偷猎、挖虫草等活动。每到夏季,山中积雪初融,草原百花盛放,风景如画之
期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娃娃,长大后,我幸运地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努力“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    我和我的邻居王群    26岁的我出生在边陲小城塔城市,我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是一名教师,他们选择了让我读汉校,对于他们的这个决定,我一直很感谢,因为我看到了更多、感受到了更多。  小学、初中、高中我一直是全年级唯一的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我和所有的孩
期刊
推选理由:你敢于同邪恶斗争,用行动诠释了一颗勇者的心。  买尔旦·外力,男,24岁,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  4月30日晚,乌鲁木齐市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爆炸案。5月1日,他与其他维吾尔族青年共同署名发出抨击暴恐分子的公开信《我们,不会再沉默》发到网络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们的行动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称赞:“为他们鼓一下掌。”  买尔旦的勇气令人钦佩,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
期刊
新疆被誉为“户外运动的天堂”,近年来新疆各户外俱乐部和网站组织了大量户外活动。  据统计,新疆最大的户外运动专业网站——小羊军团网站平均每周公开发布户外活动120个,约有50个户外俱乐部和300位认证领队参与。根据他们的统计,全疆共有30余万户外爱好者,乌鲁木齐是人均驴友、户外活动、户外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4年10月14日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山地救援交流赛上,新疆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金英
期刊
推选理由:你们来自各行各业,脱去红装,穿上戎装;巾帼不让须眉,报国不问出处。  依再提古丽、阿丽米热、娜迪拉、艾力汗、克力比努尔,女,她们刚刚二十出头,海军北海舰队某基地通信站女兵。  她们心怀蔚蓝的海军梦,在离家数千里的军营里谱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1岁的克力比努尔,是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来到军营,部队的温暖关怀与帮助,很快冲淡了克力比努尔想家、水土不服等不适感,她把音乐
期刊
推选理由:敢于面对困难,积极帮助村民解决问题,被村民亲切地称作“克孜”。  2013年,作为自治区第五批大学生村官,魏苑被分配到伊犁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库孜塔拉村,担任党建宣传员一职。她工作踏实、待人热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干部的肯定和群众喜爱,村民送给她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克孜”(维吾尔语“丫头”)。  从学校直接迈向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考验着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魏苑
期刊
推荐理由:从警意味着奉献甚至流血,黙黙地坚守,你们就是正义的化身,就是中国警察的榜样。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努尔顿·吐鲁生,男,39岁,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公安局民警;邓峰,男,38岁,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民警。  11月3日,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中,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当选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
期刊
自治区党委提出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这既为新疆的信息化建设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新疆的信息化建设者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疆软件产业大发展正当其时。    经过几年发展,主营软件开发、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等项目的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的软件开发企业。这只是新疆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新疆软件产业发展
期刊
推选理由:通过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新疆电视台的海米提用发自肺腑的采访故事叩响了观众的心门,并告诉大家:“这,就是新疆人”。  海米提·买买提,男,新疆电视台记者。  11月7日,海米提·买买提,在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从全国131名演讲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十佳的好成绩。  今年26岁海米提·买买提,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播音主持专业。说起今天的成绩,他感慨良多,“我
期刊
勃兴之间,民生为大;和谐发展,民生为先。巴州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个人小事”变成“全州大事”并梳理成“为民实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倾力保障数百万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养老。    巴州百姓,温暖中前行,关注民生、惠及民生,成为近几年来巴州大地奏响的最强音——温暖相伴幸福前行。  一年过去,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着群众的心,让百姓在温暖的相伴下幸福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