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效分析数据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收集数据成为有效分析的起点
  收集数据是科学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地收集数据有助于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如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的教学时,研究两块或多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是否会改变的实验,教师提供以下表格让学生记录:
  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收集、统计、交流数据,让学生分析:“从这些实验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数据到一般抽象归纳的过程,从而在数据分析中领悟科学概念——磁力大小的改变情况。在课程标准“物质世界”的模块学习中,就有很多观察和实验的数据需要学生收集,收集数据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真实地呈现实验过程,它是我们构建科学概念的起点。
  二、让交流成为有效分析数据的前提
  学生往往需要将观察结果与他人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所蕴含的规律。但每个人的观察能力是不同的,观察后获得的现象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把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讨论对比。科学的交流不仅是观察现象的深入过程,也是总结结论的基础。
  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往往反映了他的所思所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表达,让学生对他人“挑刺”,这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锻炼过程。如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猜想过程,初步得出原来种子传播的方式与生存环境有关。
  师:那么你们觉得莲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我认为它是在种子枯萎时缩水把种子挤出来,这些种子在水面上漂时,它的皮就换成薄薄的膜,这样它就可以伸到淤泥里再长出新的生命来。
  生:莲蓬会把水挤出来,那种子也会被挤出飘到水面上,也有可能被鸟叼走,这不就是动物传播了吗?
  生:我觉得不是,也许在它青的时候就可能被鸟儿或者什么动物给带走了。
  生:不可能吧,它青的时候莲子是很难拨出来的,鸟儿的嘴有那么尖吗?在辩论和交流中,学生摆事实、讲证据,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在讨论中,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增强识别能力,提高他们判断事物的准确性。如何使交流成为有效分析数据的前提,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1.分享交流,体现价值
  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实验的“记录”,是我们的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的过程,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实验方法,分享自己体验的一种形式。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探究的结果,也可以是实验、觀察中的新发现,当然也可以是观察中碰到的高兴和伤心的事。
  在开展交流时,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要努力做到:首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给其他同学提供质疑的机会;其次,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记录的内容;再次,教师对学生疑惑的地方,要给予及时指导,启发其再思考,再探究。
  2.精选典型,反馈交流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要把所有同学的记录都一一交流是不太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巡视指导时,及时关注学生的记录,了解他们的记录情况。在交流时,有目的地精选有代表性的记录进行交流。可以选择成功实验、完整记录作为范本,也可以选择存在问题的记录,这样有利于我们解决和分析问题,让知识更加深入。
  三、让指导成为有效分析数据的保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的伙伴,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法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为有效分析提供了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是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运用直观图表,指导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
  运用直观图表将实验数据按一定规律表达出来,是我们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图表设计要求对应关系清楚、简单明了、有利于发现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如《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可以这样设计记录表:
  这张记录单的基本要求是记录食盐是否溶解。表格中的食盐量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开始可以多一些,后来要一勺一勺地加。同时记录单清楚地展现了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表格中的“我们的有趣发现”,让这个花时较长、没有多大挑战性、做到后来有些“累”的实验,增加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课堂中,学生发现了“烧杯中的水多起来了”“食盐开始溶解得快,后来越来越慢”“水有点浑浊了”……
  2.通过异同比较,引领学生把数据分析推向深刻
  学生可以从有效的分析数据中提升能力,但是更大的提升来源于对于数据差异的分析,对比数据的差异把数据分析引向深刻,促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数据中最本质的规律。如在学生认识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关系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分别让等重的小车在粗糙的砂纸盒和光滑的桌面上匀速运动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他们所受到的摩擦力,通过对记录单上多组的对比数据分析,学生很快可以分析出在光滑的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在粗糙的砂纸上摩擦力大。在接下去探究物体的重量与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时,教师同样用对比数据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物体重量与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在对比实验时,哪些是实验的相同条件、需要保持,哪些是要改变的条件、需要怎么改变,使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这一核心概念越来越清晰,对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通过差异性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有助于学生在分析对比时理清思路,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不同,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提高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让思考成为有效分析数据的支柱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对学和思的关系所做的极为精辟的论述。在我们分析数据时引导学生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就经历了总结、归纳、演绎与推理的独立思考。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可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是极为关键的。
  思考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思考的能力。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收集到很多数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思考,提炼出科学概念。下面是《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小的马铃薯在液体1中浮起,大的马铃薯在液体2中沉下。
  师:真的是这样吗?老师把大的马铃薯也放到液体1中你们看看。
  生:哇,大的马铃薯也浮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难道液体1和液体2是不同的液体?
  师:老师把大和小的马铃薯都放在液体2中,你们看看。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的浮起来,大的沉下去。
  生:怎么大小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难道他们的沉浮与杯中的液体有关?
  师:根据你们的观点,觉得液体1和液体2有可能是不同的液体,是吗?那要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做实验。
  在观察分析时,学生基于体积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在液体1和液体2中沉浮的这些事实,思考推理“难道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有关”“液体1和液体2是不同的液体”,然后推理思考得出“我们要通过实验验证两种液体的种类”,教师再根据这一猜想,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通过这样的对话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分析,还培养了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集合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多种学科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讲授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这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苦恼:这门学科真难学,没有一点乐趣。然而学生觉得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的这些知识仿佛离他们太遥远了,好像是凭空出现、强行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怎样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呢?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将科学课堂回归到生活本位。  一、生活本位的小学科学课堂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不同蛋白质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测定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微量总蛋白(m-TP),微量白
阅读,是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浓郁阅读气息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广泛阅读的孩子,将来永远走不远、飞不高。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我校积极落实市、县《关于加强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倡导用阅读浸润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时尚;用阅读滋养孩子,使之成为孩子精神生命的组成。我们希望通过全面扎实地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具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逐步使
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目标明确,有针对性”“问题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思考性”“问题深度适宜,有层次性”“问题表述清晰明确,有指向性”四方面简要阐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思维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随着对科学探究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探究发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事业中,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逐渐风靡整个世界,对于翻转式课堂来说,它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我国目前翻转式课堂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些问题所在。  一、翻转式语文课堂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教师来说,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或许还有一些陌生,当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依然沿用传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教学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呢?下面我就分别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来讨论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课堂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硬件和网络上的声像资源来开展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利用网络上的声像资料来开展教学,可以更直观有效地进行教学,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呈现重要内容,做到
2002年5月~2003年5月,我科采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用于结石患者镇痛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正> 患儿,男,4岁。因全身皮肤风团及上腹部间歇性腹痛3天,发热2天,门诊以“急性荨麻疹”收入院。入院前在附近医院就医。入院时检查:T 37.9℃,急性病容,精神欠佳,心肺听诊未
音乐是一种舒缓心情、缓解压力的艺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许多色彩。现代的课堂是多元化的课堂,现代的学生也是多元化的学生,他们爱好广泛。流行音乐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大部分流行音乐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美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流行元素渗透到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音乐课堂的气氛,更可拉近课堂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  一、利用流行歌曲,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就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本文就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对急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