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体制改革

来源 :社会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虽然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及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但现代化首先是工业化,或者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各国由于资源禀赋、外部环境、政治信仰不同,选择发展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同的,如果以配置资源的方式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市场经济逐渐转化模式;其二是计划经济强制推行模式。
其他文献
70年代,我国早婚的数字降到了历史最低点,80年代这一数字急剧回升。对此,理论界的解释有如下几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尚未到达使人们自觉晚婚的水平;孩子养育水平低;家庭承包制促使人们早婚。作者不同意上述解释,认为导致早婚数量上升的不是经济因素,而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社会性意识开放失控,以及包办婚姻广泛存在等生理、文化、习俗因素的影响。
<正> 社会热点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研究中国的社会改革,不可不关注和研究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及其走势。鉴此,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及武汉市社会学学会在1994、1995年新旧交替之际举行了“’94社会热点研讨会”。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部分社会学家以及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人士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一、关于“社会热点”的涵义 与会者对于“社会热点”这个概念作了界定。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社会热点是表征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区)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所关注的与自身
<正> 一、打破所有制界限,城镇范围一体化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施,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力流动的要求。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范围,原则上应面向全社会。但由于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经济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依据农村情况区别对待。在城镇范围内,则应以最近劳动部提出的打破所有制界限、实行一体化的原则为指导,所有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应按照国家的统一立法和权利、义务统一的原则,实行统一的制度。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由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共同负责,按期缴
<正>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是:市场经济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转型。 经济结构多元化。在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全民、集体所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改变,乡镇经济生命力强劲,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外资加速进入大陆,各种混合经济成份也在加大。因此,近几年,全民、集体经济的职工人数增长停止甚至减少,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人数增长迅速,这使以全民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为保障对象的传统保障体系捉襟见肘,出现较大的保障真空、遗漏。而农村,在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解体、
<正> 近几年,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农村的深化改革正在这一体制下推进着,它必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 一、山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况 山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从1986年开始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紧密联系山东农村实际,不断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东省情的、适宜民政职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以乡镇五个保障服务网络和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两种基本形式、两个不同层次的互为补充、共同
养老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普遍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世界一些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述了各种模式的发展和成熟过程,以及各种模式的给付方式、支付年龄、费用负担、财政方式及应用和比较,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正> 199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召开“老年权益保障学术研讨会”,来自院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13个学科的20余名老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就建立老年权益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现行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正> 近来阅读胡荣先生撰著的《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导论》),感觉到该书在社会学的理论探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是近年来出版的社会学理论著作中比较富有创见的一部好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概括说来,这本书的特色和新意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新的社会学概念。《导论》提出了“社会单位”等一系列新概念,并对其他许多相关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作者认为,“所谓社会单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互动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或为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关系网络”(第2页)。
<正> 社会学在我国得以恢复、“补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社会学或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直是社会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围绕这一任务而开展的研究成绩很大,但是,有些研究的内容尚待深入,还有些研究方向尚待开拓。比如,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就是一个未系统研究的课题。从学科上看,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思想是极为必要的,而这恰恰是迄今还很少为人研究的内容,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周沛、孙霞所撰的《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