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要学会“折腾”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好记叙文,设计故事情节必不可少。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自然深受读者喜欢。曲折的情节能使内容更充实,主旨更鲜明。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呢?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两个字:“折腾”。按照一定的章法,把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腾”起来,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形成了。
  【课文学习】
  同学们学过莫怀戚的经典美文《散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折腾”故事情节的。文章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早春散步的故事。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勃,母亲又熬过一个冬天,“我”帶母亲去散步,妻子、儿子陪同。本来散步是很平常的事,而莫怀戚却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我”站出来解决矛盾,“我”向着母亲,委屈儿子,母亲疼爱孙子,妻子顺从丈夫,表现了一家人的浓厚亲情。《散步》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六个一”。轻点一笔:亮题,点明人物和事件。交代一笔:说起因——母亲身体不好。穿插一笔:描绘景物,春意盎然。“折腾”一笔:起波澜,祖孙分歧。补充一笔:再写景,烘托氛围。深化一笔:以小见大,升华主旨。事件中的“分歧”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把故事推向高潮,文章的主旨也是在这一“分歧”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
  【情境实践】
  学习课文,一是读,增长见识,获得成长感悟;二是写,学习技法,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学习课文后,要学会消化吸收,将其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针对下面的情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构思、设计情节。
  情境:周六晚饭后,奶奶难得同意住在我家,妈妈提议祖孙三代出去散步。
  思考:比较下面两种情节设计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构思:一家人吃晚饭→饭后,妈妈要“我”陪奶奶散步→“我”爽快答应→一路上,“我”走得很慢,不停地和奶奶聊天→陪伴奶奶很幸福。
  第二种构思:晚饭后,妈妈要“我”陪奶奶散步→“我”勉强答应→路上“我”只顾自己听歌,疾走在前面→妈妈训斥、教育“我”→“我”回忆奶奶对“我”的好→“我”放慢了脚步,陪奶奶散步、聊天。
  第一种构思是照搬生活,按生活原生态的时序推进,情节平淡,很难写出出彩的作文。第二种构思添加、修改、补充了生活素材,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折腾”了几个来回,使行文波澜迭起,妙趣横生;“我”的思想不断变化,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佳作展示】
  这一次,我选择慢一点
  吃完晚饭后,我又捧起手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了。
  妈妈突然开门走了进来,对我说:“奶奶难得在我们家住一回,我们陪奶奶出去走走吧!”我有一丝不悦,看看手里的手机,又看看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用力地抓起一个耳机,默默地跟了出去。
  出了门,我戴上耳机,哼着歌,一个人大步向前走去,全然不顾身后年近古稀的奶奶。突然,我感觉后面好像有人追了上来,还没来得及回头,就感到耳朵被抓了一下——我的耳机被拔了下来。
  “你干什么?!”我立刻不满地大声喊叫起来,却惊讶地发现妈妈一脸怒气地盯着我,这下我的气倒先泄了一半。我只好小声地抱怨道:“干什么呀!耳朵很疼的。”“哼,还知道耳朵疼?你走这么快干什么?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们难得陪她出来散散步,你走这么快,她跟得上你吗?”“我……”我极力地想辩解什么,可话还没到嘴边,妈妈接着说:“你什么?你一直在听手机里的歌曲,这是陪奶奶散步吗?就不能走慢一点吗?到奶奶身边去,拉着奶奶的手慢慢走!”说到最后,妈妈的语气柔和多了。我被妈妈说得哑口无言。回头望去,只见奶奶吃力地把步子迈大,全力地追赶我。见我回头看她,她脸上满是歉意的表情,还不断向我摆手,示意我不用等她。我可怜的奶奶!我赶紧冲上前去抓起奶奶的手,以示歉意。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脸上却堆满笑容,眼里闪着光。我鼻子一酸,胡乱地把手机塞进衣兜里,和奶奶肩并肩地向前慢慢走去,听她唠叨那些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往事。今天,我不觉得腻烦,反而听得格外入神,那是奶奶最宝贵的乐趣。悄悄地,一轮圆月爬上楼宇林梢,牛乳似的光辉恰到好处,暖化人心。
  眼前忽然浮现出儿时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傍晚,也是祖孙三代,也是这样重复多少遍的故事。曾几何时,我一手牵着妈妈的手,一手抓着奶奶的手,我们走在乡间散着香气的菜地旁,走在绿色的田埂上,天空仿佛也是绿油油的,那样润滑、那样芳香。今天,再次牵起奶奶的手,那双手被岁月吹干了水分,不再柔软,却依然温暖。我的心颤抖了,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时光啊,慢一点走,慢一点走啊!
  路灯温柔地亮着,一股奇异的芳香氤氲在静谧的空气中。路醉了,送来了橘黄色的吻。在慢一点的步履中,踩下的每一步中都浸透着浓浓的亲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点评
  文章情节一波三折,从“我”勉强答应陪奶奶散步到不用心陪奶奶散步,到被妈妈训斥、教育,到回忆奶奶对“我”的好,到好好陪奶奶散步,故事引人入胜,情感起伏跌宕。结尾的景物描写,既富有文采,又有情感寄托,可谓点睛之笔。
其他文献
【关 键 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同行评审;新闻传播学  【作者单位】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靳潇倩,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0.012  国家社科基金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资助项目,是有组织推动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科理
小题在线  [小题在线]  例1(2021·江苏·扬州改编)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皮影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中倒影 D.三棱镜分解白光  例2(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每一种经历都像一幕美丽的风景,每一幕美景的背后往往都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在这些美的背后,都包含着深奥的科学哲理。下面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原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一、單项选择  1. your books away and I’ll clean the room.  A. To take B. Take  C. Taking D. Took  2. eat too much, or you’ll become much fatter.  A. Don’t B. Don’t be  C. Not to D. Be not  3. _____
期刊
文化常识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而且考查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外,近年来命题者更倾向于以记忆和运用相结合的形式来命题。下面以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为例,梳理常考形式,并给出备考策略。  考查形式  一、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常识判断  例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名家小传】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代表作品有《山寺暮》《南南和胡子伯伯》《四季的风》《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名家语录】  1. 书籍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会拒绝。  2.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炎炎夏日,如果走在茂密的树荫下,会看到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走进“小孔成像”的世界。  一、考点解读  1. 什么是小孔成像  如圖1所示,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钻有小孔的不透明板前,不透明板后面的光屏上就会出现烛焰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我国春秋时期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比英国科学家牛顿早了
光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现代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规律,也是近年来中考光学试题考查的热点。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应掌握以下内容。   [实验要点]  (1)选择薄玻璃板的作用:薄玻璃板重影不明显。(实验时,若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像与物能够完全重合
有两个年轻人觉得工作压力大,就去找大师开解。大师只说了一句:“不过一碗饭。”其中一个人想:对呀,这份工作不过就是一个“饭碗”嘛。于是,他辞职回家创业,几年后小有成就。另一人想:对呀,这份工作可是我的“饭碗”,我得好好干。于是,他勤奋努力,几年后事业有成。他们又去见了大师,大师又只说了一句话:“不过一念间。”  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呢?心态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不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