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实践至今,英语语法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注重语法的交际功能是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规范法则运用
英语语法往往是以条条框框的规则、形式死板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赋予它一个能让人产生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信息的吸收与反应能力就会减弱,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法教学时必须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运用联系在一起,有必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一个具体情境为依托,将语言实践和语言规律应用行为相结合,使语法教学能在一种活动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there be 句型时,本人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我把它与介词相结合,先出示一幅客厅照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先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图中所要描述的物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下来我与学生操练对话,并复习表示方位的介词:
T: Where are the armchairs in the living room?
S: They are near the table.
T: There are some armchairs near the table. What’s near the table?
S: There are some armchairs near the table.
这样便自然地引入了新的语法内容,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用以上句型替换问答,在学生已较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纸,听老师的指令,画一幅画:
There is a house near the river. In front of the house, there are two big trees. There is a dog and a cat under the tree. In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birds singing happily.
在学生逐个展示作品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具体可感、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将看、练、听、画、说等一系列语法练习糅合到生动的情境活动中,减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枯燥感,增强了学生对there be句型的认知和记忆。
二、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
热情是学习的动力,保持学习的热情是学有所成的法则。教师在开展语法教学时,要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学生既要有听、记、答的权利,同时也要有讲、提问及自学的权利。有的语法不一定需要讲解,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导、自演的学习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得出带有规律性的语法知识,从而改变那种死板乏味学术式的讲授式(“Chalk and Talk”)教学。在学生思考的欲望与学习的动机都得到充分激发时,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将变知识接受为知识汲取,从而轻松地学习语法知识。如学习非谓语动词时,动词的-ing形式的掌握就无需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然后记忆和操练运用。以下是学生自已进行的总结和归纳:
1. 只能接-ing形式的动词或短语:enjoy, finish, keep, thanks for, try, go on, start, begin等
2. 可接-ing形式或接不定式to的动词:forget, stop, remember, try, go on, start, begin等
3. 特殊形式:do some+动词-ing形式,go+动词-ing形式等。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自学还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一般将来时时,我没有将它的用法列举在黑板上逐层分析讲解。在上课前一天,我就向学生提了个问题:下周四放假一天,你们打算去哪里?打算做什么?请学生课后阅读一般将来时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例句,并对好朋友的情况也作相关记录。第二天,我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来回答,并检查他们对一般将来时的运用情况,这样便将枯燥的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变为由学生主导的知识理解应用演习,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关注审美情感,深化运用体验
英语学习是宜人的审美情感体验,英语语音具有韵律美、英语书写具有形式美、英语语法具有逻辑美,美感充满了英语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挖掘语法教学中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进而产生愉悦的审美情感,有利于拉近学生和英语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喜好之情,从而实现以情感为纽带,美育为载体,增强英语语法的教学效果。
四、借力游戏活动,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中激发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游戏。将游戏引入语法教学,运用游戏的规则性来契合语法的规律,有助于发挥游戏的互动性来增添语法教学的情趣,有助于借助游戏的往复性来强化对语法规则的记忆。在语法教学中适当引入猜谜、竞赛、文字等小游戏,往往可以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让五位学生上讲台前,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eat a banana”,“play table tennis” ,“fly a kite”等不同的提示,让其做处相关动作,其余学生模仿,全班同学猜动作。可以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 Are you...? Is he/she...?”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可用句型 “What are we doing?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结束该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注重情感、培养情趣,很好地将非智力因素运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语法的交际功能,侧重了语言技能培养,促进了语法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
一、创设教学情境,规范法则运用
英语语法往往是以条条框框的规则、形式死板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赋予它一个能让人产生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信息的吸收与反应能力就会减弱,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法教学时必须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运用联系在一起,有必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一个具体情境为依托,将语言实践和语言规律应用行为相结合,使语法教学能在一种活动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there be 句型时,本人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我把它与介词相结合,先出示一幅客厅照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先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图中所要描述的物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下来我与学生操练对话,并复习表示方位的介词:
T: Where are the armchairs in the living room?
S: They are near the table.
T: There are some armchairs near the table. What’s near the table?
S: There are some armchairs near the table.
这样便自然地引入了新的语法内容,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用以上句型替换问答,在学生已较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纸,听老师的指令,画一幅画:
There is a house near the river. In front of the house, there are two big trees. There is a dog and a cat under the tree. In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birds singing happily.
在学生逐个展示作品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具体可感、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将看、练、听、画、说等一系列语法练习糅合到生动的情境活动中,减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枯燥感,增强了学生对there be句型的认知和记忆。
二、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
热情是学习的动力,保持学习的热情是学有所成的法则。教师在开展语法教学时,要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学生既要有听、记、答的权利,同时也要有讲、提问及自学的权利。有的语法不一定需要讲解,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导、自演的学习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得出带有规律性的语法知识,从而改变那种死板乏味学术式的讲授式(“Chalk and Talk”)教学。在学生思考的欲望与学习的动机都得到充分激发时,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将变知识接受为知识汲取,从而轻松地学习语法知识。如学习非谓语动词时,动词的-ing形式的掌握就无需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然后记忆和操练运用。以下是学生自已进行的总结和归纳:
1. 只能接-ing形式的动词或短语:enjoy, finish, keep, thanks for, try, go on, start, begin等
2. 可接-ing形式或接不定式to的动词:forget, stop, remember, try, go on, start, begin等
3. 特殊形式:do some+动词-ing形式,go+动词-ing形式等。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自学还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一般将来时时,我没有将它的用法列举在黑板上逐层分析讲解。在上课前一天,我就向学生提了个问题:下周四放假一天,你们打算去哪里?打算做什么?请学生课后阅读一般将来时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例句,并对好朋友的情况也作相关记录。第二天,我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来回答,并检查他们对一般将来时的运用情况,这样便将枯燥的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变为由学生主导的知识理解应用演习,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关注审美情感,深化运用体验
英语学习是宜人的审美情感体验,英语语音具有韵律美、英语书写具有形式美、英语语法具有逻辑美,美感充满了英语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挖掘语法教学中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进而产生愉悦的审美情感,有利于拉近学生和英语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喜好之情,从而实现以情感为纽带,美育为载体,增强英语语法的教学效果。
四、借力游戏活动,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中激发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游戏。将游戏引入语法教学,运用游戏的规则性来契合语法的规律,有助于发挥游戏的互动性来增添语法教学的情趣,有助于借助游戏的往复性来强化对语法规则的记忆。在语法教学中适当引入猜谜、竞赛、文字等小游戏,往往可以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让五位学生上讲台前,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eat a banana”,“play table tennis” ,“fly a kite”等不同的提示,让其做处相关动作,其余学生模仿,全班同学猜动作。可以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 Are you...? Is he/she...?”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可用句型 “What are we doing?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结束该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注重情感、培养情趣,很好地将非智力因素运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语法的交际功能,侧重了语言技能培养,促进了语法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