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闯非洲 酷热下的埃及骑行之旅

来源 :中国自行车·骑行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约旦坐船进入的埃及,在口岸开始被检查,所有在黎巴嫩办的签证都会被耽搁两三个小时。虽然我的签证是约旦办的,但他们还是把我所有的包都给检查了一遍。其间他们看到了我的菜刀和汽油,我连忙解释说是路上做饭用的。我猜想他们是想搞几个小钱,不过碰到我这种穷游的骑行者,也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无奈放行。
  船到口岸是晚上9点,晚上无法骑行,我本来是想在警察局的院子休息一晚,在院子里搭好帐篷,旁边有持枪的警察看守,结果被长官无意看到,说是不允许住在警察局,我只睡到半夜就被赶了出来。无奈睡意袭人,我只好半夜在口岸四处寻找安全的宿营地。最终在货物口岸处的值班室附近,被允许在一个候车的棚子下宿营。
  骑行埃及西奈半岛邂逅骆驼兄弟
  当地的空气中充满了热气,关上帐篷的纱窗,空气不流动,会特别的热,身上的每一丝毛孔都充满着热意,但我又不敢拉开帐,因为这样蚊子又会随之进来,那样的话我会更加抓狂。
  热气让人无法休息,我基本上都是在半睡半醒中,热醒了之后,坐起来,扇几下,继续睡去,又被热醒……早晨起来,我身下的垫子有一个人形的印迹,上面都是汗水。
  早晨,我被大货车的轰鸣吵醒,天已经蒙蒙亮,热气仍然未减。货车开始不断地出入,我也无法继续入睡,便开始整理行李,开始了埃及第一天的骑行。
  从港口出来,看到远处土黄色的山脉,公路就像一条细长的灰白色带子,被懒散地扔在山上,远方就是我要前进的方向。
  岔口处向左,就是我要骑行的路。随坡路渐渐向上,远处望去,太阳已经升起,红海的远处是白色的雾,再往近些,是泛着的片片粼光,港口的房屋变得很小,像模型一样。近处的海是蓝色的,高耸的清真寺塔尖,就衬在蓝色的背景里,喇叭传来熟悉的声音:“阿拉阿卡巴,阿拉阿卡巴”,早晨的礼拜时间到了。
  本来就热,这时太阳出来又增添了热意,远处蓝色海水的凉意渐行渐远,路上的土黄色,总让人感到有点压抑,路上没有车,山谷里也没有声音,我就这样的骑行着,汗水时而落下,滴在路上,响起自己都能听到的很大滴答声,
  在拐弯处,我总算见到了活的动物,一只骆驼在路边懒懒地走着,看到我,它先是一愣,转而迈起悠闲的步伐,向前走去。虽然在行走,但它也不放过任何能看到的黄色杂草和树叶。
  实在无聊,我向它喊道:“嗨,你要到哪里去啊?”它好像听懂了似的,停下来看了看我,又继续低头,只是停下不动,好像在等我。等我走近,它又不紧不慢的迈开步子,悠闲地走,继续抬起头看我,等着我。
  “你这家伙,还真调皮!”我嘟囔道。山谷中,除了我和骆驼,看不到其他任何活的东西,在这样的荒山里,我的回声又一次在山谷中想起。“等等我,你要去哪里啊?你好吗?”而它,在这段上坡的路上,只是望着我,等我,前行,望着我,等我,前行。它好像是我的领路者一样,只是这个领路者有点沉默。
  汗水滴下,洒在路上,被蒸发掉,留下点印迹,像是留下面包屑一样。上坡的过程中,骆驼“兄弟”永远不说话,但就一直在等我。
  长长的上坡完毕,平坦的路段开始了,在山谷的岔路口,我埋头骑行的时候,骆驼“兄弟”的身影忽地一闪,再抬头看时,它已经不见了。
  它已经走进了另外一个山谷?还是在前方等我?我加快了速度,赶到山谷的拐角,前方没有它的影子,山谷也没有,我开始怀疑我自己的眼睛,我的骆驼“兄弟”,它是否真的存在过?
  不管它是否还在,我对着山谷大喊了一声,“兄弟,再见!”山谷也传来一阵回声,“再见,见!见!”不管它是否存在,总之曾经有过一只骆驼,陪我走了一段孤独的路。
  大热天从车窗飞出的冰可乐
  没了骆驼的陪伴,山谷开始死寂。太阳还没完全笼罩山谷,山谷的阴影里有了点凉意,我开始在山谷大喊,大声唱歌,以证明我的存在,消除心中的孤独。山谷开始轰隆地回应,回声一直在回荡。一度,我真怕这喊声惊醒了千年沉寂的山神,引起滑坡。但山神睡得太死了,几万年来他们一直都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昏睡,我这点呼喊,他们连眼睛眨都没眨。
  太阳逐渐升高,热气开始上升。口中呼出的都是热气,嗓子里已经冒火,但我不敢再喝水,早晨接的水已经被我喝掉一半。我只有压抑着从肚子里升起的火气,继续骑行。
  前方路边出现一所草棚,我想都没想就冲了过去。天气太热了,我太需要一片阴凉!棚子是个荒废的房子,里面已经有了三个人,他们的车就停在路边,天太热,他们也在休息。我向他们微笑,算是招呼了,指指水壶,问问他们有没有水,但他们摇摇头,也给我看看他们干涸的水壶,他们的水也没有了。
  水虽然没有,但这荒废的棚子总算带来一丝阴凉,有风吹来,也凉爽了许多,我掏出早晨预备的大饼,开始啃了起来,一天中的早餐开始了。
  三个人看我吃白饼,从兜里拿出了他们的橄榄咸菜,笑了笑,递给了我。之后起了身,跟我道别,走进车里,发动引擎,走了。
  好不容易遇到个人,还没来得及聊上两句,就又剩下我自己了。
  凉风里呆得很爽,但也不能过多停留,天黑之前,我必须赶到目的地,否则晚上就要挨饿睡在荒漠里,不想回忆饿肚子的味道,我爬起来继续上路了。
  天气炎热,沿途车很少,在两个小时内,只过去了不到五辆车。实在太渴,便把壶里的水又喝掉一半。在拐弯的路上,我看到前方有个大大的院子。我有点兴奋,觉得应该能找到水了,等我走到院子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电站的储料场,里面有空调轰鸣的声音,但门上挂着锁,拍了几下门,里面没有任何声音,没有人!
  水已经不多,而前方多远有村庄我也没有把握。舔舔干裂的嘴唇,我做了个决定,拦车要水!
  把车停在墙的阴凉处,这样炎热的天气,车子暴晒一个小时,车胎估计都会融化。
  远远地看到车过来,便走到路边,举起水壶,用嘴比画出喝水的动作。几分钟后,一辆汽车过来,飞快地跑了过去,像没看到我一样。第二辆,第三辆……我每次都是充满信心地从阴凉处走上大路,又丧气地回来。   第四辆车来了,我挥舞着手里的水壶。这是一辆运货的小货车,车里坐着两个络腮胡子的大哥,车子绕过我,依然没有减速。我有些失望,就在转身间,就听得“砰”的一声,一瓶水从车窗飞出,落在路边的地上。
  我大喊着“谢谢”,欣喜地跑了过去。一瓶1.5L的可乐瓶从路边滚到地里,瓶子被磨烂,水已经洒了一些。赶紧心疼地把水换到另外一个瓶子里。没想到,水还是冰水,这么热的天气里,喝到冰水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至于当时为什么不停车,后来我才知道,这里人烟太荒凉,而又有恐怖分子的传言,开车的司机是不敢把车停下的。但幸运的是,我还是得到了水。
  爆胎后收获好心人的美食
  中午时分,走出山谷,开始了一个长长的缓下坡,正悠闲地享受下坡的时候,车子后面却开始咕噜地响了起来,车身也开始摇晃起来。“shit !扎胎了!”这胎也太会挑地方了!四周都是黄沙,白色的阳光铺在整个大地,连一丝阴凉都没有。
  我把车停在路边,开始准备换胎。当我把车放倒,一番折腾掏出备用内胎,才发现:我的可用内胎已经没有了!我没有选择,只能补胎。
  车轮卸掉,各种东西被我翻腾的四散在车子周围,坐在热烫路边,锉起胎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地掉在黑色的内胎上,迅速蒸发掉,留下一圈印迹。
  就在我认真补胎的时候,一辆车的轰鸣慢慢靠近,停在了我的旁边。我心一紧,这荒凉的路上扎胎,已经够倒霉了,不会再被人盯上了吧?
  “you,need help? ”车上一个大叔伸头出来,他有着善良的面孔,看起来不太像是要抢劫的样子。司机是一个年轻人,面孔看上去有些硬。“no problem!I can manage it! thank you! ”我确实不需要帮忙,为了尽量少惹麻烦,我向他们挥挥手,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他们停车看了看,车子又继续前行了。
  不过,车子走了几十米,又倒了回来。我望着他们,车门打开,两个人从车上走了下来。我的心又一悬,补胎的手开始摸向打气筒,这个东西虽然不大,但也可以短暂防御。
  两个人走向后座,背对着我从车里拿东西。当他们转过身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手里的东西:两个苹果,一根香蕉,还有张大饼。他们笑着把东西给我:“ this for you! ”我开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推脱了一下,他们看我手黑,便把水果放在我的包上。简单聊了两句,才知道他们去前面十几公里外的一个小镇接人。他告诉我,此地比较荒凉,希望我别太久停留。
  补好胎后,好好地享受了一下他们给我的水果,苹果还是凉的,这么热的天里,总是有那么多的凉意。
  继续骑了几公里,马路对面有车停下,车里坐满了人,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还是刚才的那个年轻司机和大叔!他们车停了,我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又从车里拿了水果给我。
  再次,远望着他们的车子消失在山里,又剩下我一个人骑在白茫茫的路上。天虽然热,但我的心里却是十分凉爽。路虽然孤寂,但我的心却不再孤单。
  骑游在尼罗河河畔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流域诞生出古埃及4000多年的历史。从开罗向南,基本的骑行都是沿着尼罗河,尼罗河两岸,是一片片的村庄和绿洲,而河流两岸的外面,只是干涸的寸草不生的沙地。
  我原以为,尼罗河的河水会很浑浊,没想到河水还很清,河面很宽阔。
  在尼罗河畔骑行,河边多绿色,而离开河岸,就是黄沙之地,寸草不生。沿途吃饭若是在城市,多是在一些小餐馆,若是乡下,就只能是自己做饭。在路上,每天还都要备好食材,防止没有东西吃饿着。即使做饭,所做的也都是很简单,蔬菜不多,西红柿,黄瓜,土豆,豆角,也只有这些蔬菜。
  住宿的话最多的是在红十字的救助站,这些救助站几乎每个小镇都有,当地的警察局检查站也是我经常借宿的地点。剩下的若是有村庄就会住在村庄的空地,或者村民的院子,若是在野外无人,只能露宿野外。
  埃及的日子看似很苦,但是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摩托少年的拔刀抢劫
  在埃及骑行,年轻人不懂事,经常会拦车要钱,而且会一直跟着你要钱。
  在一个小乡镇,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骑着摩托车,一直跟着我,反复问一个问题,我便不再搭理他。
  在出镇子的时候,他见我不再理他,便开走了。
  几分钟之后,他又回来了,后座还有另外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依旧是跟着我,重复问一个问题。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他们往往跟一段,无趣也就不会再跟了,我就继续按照我自己的步伐匀速前行。
  一个拐弯处,前后都没了人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摩托车开始贴近我的自行车,后座的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把刀,把刀对着我,两个人跟着喊:“money,money!”
  这下子彻底惹怒了我,我对他们实在是无法容忍,双手一使劲,把车子整个刹住,怒目大吼一句:“what!" 我的意思是想说,怎么,就你们两个还要抢劫我?他们给吓住了,愣了,看到我的车子停下,他们也想刹车,但因为慌张,一下子没刹住,车子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
  这两个孩子没再说一句话,车头慌忙掉转,一加油门,飞速地又开回去了。因为速度太快,后面的孩子手里刀子没握紧,直接被甩在地上。也顾不得捡,再看时,他们已经跑很远了。
  我重新上车,依旧按照我的步伐前行。这,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无法割舍的乡下少年们
  埃及乡下的宿营,多在一些消防站和警察局,以及一些检查站,有时候,碰不到这些地方,只有宿营在野外,而野外又不是那么安全,所以,有时候就需要宿营在当地人家里。
  又是一个傍晚,尼罗河畔,眼看着过去这个村庄,前面已经是荒野,只好在这个村庄寻找可以住宿的地方。傍晚时分,欲借宿第一户人家被拒。看到旁边有一大楼房,便过去询问,看到院子里有几个孩子,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学校,直接就进去了。   几个孩子开始问我情况,得知是想借宿,直接就答应了!
  当天晚上,我便和这些孩子们睡在一起。他们虽然是孩子,但是特别懂事,询问后才知道,他们的父亲去年过世,家里就剩下他们母亲和六个兄弟姐妹。
  晚上的时候,我给他们放了电影,和他们一起做礼拜,给他们看照片讲故事,教他们中国功夫,相处得非常融洽。
  第二天一早,他们更是准备好了早餐,带着我四处逛,临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舍得。
  在此之后常会在Facebook上看到他们的问候,虽然旅行已经结束,但是,我总是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些孩子。
  当地的空气中充满了热气,关上帐篷的纱窗,空气不流动,会特别热,身上的每一丝毛孔都充满着热意,但我又不敢拉开帐门,因为这样蚊子又会随之进来,那样的话我会更加抓狂。
  不管它是否还在,我对着山谷大喊了一声,“兄弟,再见!”山谷也传来一阵回声,“再见,见!见!”不管它是否存在,总之曾经有过一只骆驼,陪我走了一段孤独的路。
  TIPS1: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
  埃及也是一个非洲的强国,综合实力在非洲仅次于南非,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境内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虽然埃及在非洲和中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埃及的经济却不乐观,全国大部分人在贫困线以下,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的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埃及的出生率非常高,也导致了大约1000万人没有登记在册,欧洲专家估计,埃及的人口可能已经有9000万,甚至达到1亿人口。
  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法语在埃及也被广泛使用。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流域诞生出古埃及4000多年的历史。从开罗向南,基本的骑行都是沿着尼罗河而行,尼罗河两岸,是一片片的村庄和绿洲,而河流两岸的外面,只是干涸的寸草不生的沙地。
  TIPS2: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其他文献
聊起骑行的感觉时,国外的朋友可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在郊外呼吸清新空气、穿梭在英伦街头轻风扑面的清爽模样。但我们却可能忆起今早因为快要迟到时,用尽全力地踩在单车的脚踏上,回到学校或公司还是上气不接下气,而且头发都乱成一团。相比起这些,其实街头的一群BMX极限单车好手,每天都在练习空中转体、向后翻滚360度,活活上演了一部“翻滚吧阿信”。  BMX的掘起  BMX单车其实是指“BicycleMotocro
期刊
2015年9月13号,第五届北京全山联赛第二站于北京香山圆满落幕。  “全山联赛”自2010年首届开赛以来,以每年一届的频率在北京及周边城市举办,至今已满五届,是全国山地赛界内启动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赛事之一。作为全山联赛的创始人“木玛”在历经五年的创办过程中,逐渐将“全山联赛”由最初的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娱乐赛,转而带向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赛,且参赛人数逐年上升。“木玛”表示,“我们的联赛,贴近山地
期刊
变速器的意义  变速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齿数牙盘和飞轮的组合来形成不同的齿轮比,为我们的骑行提供方便。  很多刚开始骑行的车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变速挡位越多,车子就骑得越快”,这显然是误解了变速器的意义。实际上无论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变速器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形,让骑车的人随时能够以“比较舒适”的状态骑行。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不会觉得太吃力的挡位,在保持合理踏频的前提下,愉快骑行。  由此
期刊
越野是一种人生  萝卜特二,玩车多年,曾在2008年一个人在新疆骑车旅行,从此喜欢上了这种可以简单随意说走就走,又可以自虐刺激乐趣无穷的运动。在之后的日子,骑车成为他最大的爱好,几乎每到周末,就会约上三五好友去老山或者香山越野。不能去山里的日子,也离不开自行车,一些休闲线路,吃吃喝喝的腐败路线,都伴随着他的生活。天气好的时候,上下班也会骑车,省油环保,还不堵车。  单车不光让萝卜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期刊
专利技术  传统的碳纤维堆叠方法要想精确的控制碳纤维并不容易,尤其在复杂的曲面造型,容易在产品的内壁产生皱褶,SWOOP 275采用T800高模数碳纤维材料,更采用了TAOKAS独特NJW(NO JOINT&WRINKLE TECHNOLOGY)碳纤维成型技术,将成型的模具内部填充物变为可抽离的形态,可以改善皱褶的产生,降低产品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产品的内侧较之传统产品,内壁更加光滑、均匀,同时可
期刊
珍贵的户外之水  当你为行程做打算时,一定要把对水的需要,以及你能找到替代品的能力考虑进去。在野外,你可以利用水合作用来生产水,并可用一些小而有效的办法来过滤和净化水。即使在求生困境下,你也要力争在饮用前对水进行过滤和净化。把水煮沸,可以杀死所有水源病源;如果实在别无选择,喝一些污染过的水也比完全不喝要好。虽然医生为此要对你进行治疗,却也好过医生没机会治疗你—因为严重的脱水可能使你丧命。  特邀户
期刊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与世界上所有的一线潮流城市保持着同步的前沿性。现在这种潮流也“骑”进了自行车店,这些风格独特、创意鲜明的新式自行车店,你都去过吗?  SHOP1  链轮单车浦西店是一家综合车行,坐落在长宁苏州河旁的湖丝栈创意园区内。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全世界最高端的自行车品牌和产品,包括3T、Speedplay、Osymetric、PowerTap、Ouarq、Rotor、Deda、Ga
期刊
2015年是单车行业举步维艰的一年。这一年,单车行业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波涛汹涌。这一年,有互联网大佬跨入单车行业,进军单车智能领域;这一年,有部分单车传统品牌与电商结合,找寻生存之道;这一年,有单车品牌步履维艰,面临生存危机。  在今天的市场考验中,有一个品牌,简简单单,不忘初衷,做好品牌稳据市场的同时,更是深耕单车文化市场,在消费者心中赢得破风式飞跃发展,它就是——美利达!  纵观2015年的美
期刊
笨锅炖乃东北一道名菜,烹饪方法是将搭配多变的食材统统丢进锅里,以柴火煮熟。本届环西自行车赛亦如一道笨锅炖,令人百感交集,也回味无穷。  当红炸子鸡迪穆兰  提起这锅炖菜,首先想起的是一只当红炸子鸡——汤姆迪穆兰。迪穆兰是本届环西最具话题性的人物,赛前恐怕没人会想到这名来自德国纯冲刺车队的荷兰计时赛好手会在高山赛段挽救整场爬坡型大环赛的悬念。没人把迪穆兰当做GC手,并不代表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
期刊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你岛主称号的来源是?  故事:当时有一家企业在向浩盟公司订货时,刚好在五一节,对方不收他的支票,那时我与浩盟高班长的特助郑小姐是好朋友,于是托我帮忙。怎么办呢?我把仅有的家产现金抵押给特助,浩盟公司才同意发货给此企业,于是业界逐渐有了“岛主”这个侠义的称号。与《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名字相似之外,更多的是因个性爽快仗义、重情,让我像误闯(商业)江湖的桃花岛主,在商海中有着与旁人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