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变速器使用技巧

来源 :中国自行车·骑行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速器的意义
  变速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齿数牙盘和飞轮的组合来形成不同的齿轮比,为我们的骑行提供方便。
  很多刚开始骑行的车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变速挡位越多,车子就骑得越快”,这显然是误解了变速器的意义。实际上无论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变速器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形,让骑车的人随时能够以“比较舒适”的状态骑行。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不会觉得太吃力的挡位,在保持合理踏频的前提下,愉快骑行。
  由此引申,山地车为了适应山间比较陡峭的地形,会有很大的飞轮和很小的牙盘,让骑行者可以不太费力地骑上山坡。而公路车则是为了在铺装路面上高速骑行,会基于较大的牙盘和较小的飞轮,提供更为绵密的齿比,便于在细微的坡度变化时,总能有合适的挡位可用。
  所以我们在骑行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路况、坡度、风向等情况,随时选择合适的挡位,灵活使用变速器,而不是盲目地变到高挡位上“猛蹬”。
  踏频
  踏频就是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对于刚开始骑行的朋友来说,80rpm的踏频就是一个理想状态,也就是每分钟踩踏80次。我们可以基于这个踏频作为总的原则,来选择自己合适的挡位。
  01
  如果踩踏吃力,无法维持住80rpm的踏频,则降低挡位。
  02
  如果踏频超过80rpm,或在这个踏频下感觉过去轻松,则提高挡位。 这个原则说来简单,但还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
  TIPS
  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和Hill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接近无氧运动的高发力也会加快乳酸的堆积。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
  提前变速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提前变速,以应对随后可能发生的状态变化,比如下面几种情况。
  01
  最常见的就是红灯停车之前,最好提前把挡位降下来,除非你使用了内变速系统,否则当绿灯亮起用高挡位龟速起步时,不但身心疲累,也相当不够帅气。
  02
  进入一段较长且陡的上坡路段时,一定要在爬坡之前提前降低挡位。否则高挡位爬坡那种突如其来的压力,会让你有一种双腿陷入泥沼的感觉,那种挣扎般的骑行会迅速蚕食掉大量体力。在爬坡大力踩踏的同时使用变速器换挡,不但容易造成零件损坏,还有可能瞬间失去平衡,有摔车的风险。
  03
  在进入下坡路段之前,也要在坡顶平坦处预先变速至较高的挡位。不是为了下坡时迅速发力冲刺,而是为了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加速、应急控车时,不至于因为挡位过低而“蹬空”无法发力,增加风险及紧张感。
  04
  进入繁忙路段之前也要提前变速至低挡位,否则频繁的速度变化也会让双腿苦不堪言。
  前变速器使用技巧
  根据常见的车型(暂时不考虑三盘公路和单盘山地),我们可以认为
  01
  公路车有两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两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02
  山地车有三个齿轮比的大组,因为有三片牙盘可以分别对应每一个飞轮。
  所以当面对可以预期的较长的变化路段时,我们要按“大组”的概念来应用前变速器,提前变到合适的牙盘上,以获得更宽泛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惨剧的发生。
  坡道上的“状况”
  进入上坡时,如果前变速停留在大盘上,而后变速已经使用了最大的飞轮,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01
  操作前变速器,直接将链条从大盘变到小盘。此时因为链条后部挂在最内侧的大飞轮上,链条线有向内的拉力,所以有较大的概率向内掉链子。
  02
  很幸运,没有掉链子,但瞬间变成了小牙盘配大飞轮的最低挡位,瞬间进入“空蹬”的状态,车速骤降。
  03
  为了避免掉链子,要先操作后变速器变至小飞轮处,再操作前变速器。整个过程需要5~6次换挡操作,不但耗时较长,而且整个变速操作都是在大力上坡的状态下,会提高对变速系统的损耗。
  所以建议在上坡前提前变到小盘,进入下坡也是同样的情况,建议下坡时大家预先切换到大盘,以使得随后的应变更加惬意。
  变速器使用禁忌
  01
  长期停留在大牙盘配大飞轮的状态,此时后变速器的张力为最高点,时间久了有可能造成弹簧老化,张力降低。
  02
  使用大盘对大飞或小盘对小飞的组合骑行,此时虽然也可以正常骑行,但链条已经非常倾斜,处在一种较高程度的损耗中,会加剧链条、飞轮、牙盘、变速器整体的机械磨损。
  03
  在大力摇车或上陡坡时变速,会增加变速和传动系统的损耗。
  04
  除花鼓内变速外,尽量不要在停止不动时操作变速器,这样会给相关零部件带来设计之外的受力。
  05
  切勿长期使用大盘配小飞的高挡位骑行,这样会给膝盖带来额外的压力,虽然骑行已经是对膝盖最温和的运动,但多加小心总是好的。
其他文献
Cervel0 2015年发布了Team MTN-Qhubeka p/b Samsung车队的战驹。这款针对环法赛事薰身打造的Cervelo S5 MTN队版战车全球限量200台,中国大陆地区限量8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ervelo与Qhubeka基金会合作。每销售一台队版S5,随即捐赠一台Buffalo Bike,用于支援非洲学生用自行车代步上学的公益活动。该活动名为Bicycles Chan
期刊
在倡导低碳的今天,自行车已经如暴风般席卷了整个世界,而在体育界的非自行 ‘车运动明星之中,骑行也是备受他们喜欢的—项休闲运动。自行车不仅被作为代步工具,还被这些体育明星当作训练、恢复的手段。  球星贝克汉姆骑车健身、前皇马门神卡西利亚斯骑车去训练、克莱·汤普森骑自行车单手投篮、科比·布莱思特通过骑车进行恢复性训练…这些都让我们深切感悟到,真的是体育各个单项不分家。而骑自行车能练出健美的好身材,也是
期刊
Bianchi Record 1984  简介:这台车产于1984年,原车搭配全套campgnolo Gransport套件,并使用了意大利GHISALLO一家专注于木制单车配件公司的产品改造此车,使用了木制轮圈,木制车把,木制脚踏,同时使用英国Brooks的牛皮车座搭配色彩,使其色调一致。由于车轮圈更换为木制轮圈,使整车的骑行感受、调性都发生了变化。木制材料的韧性,是独一无二的,色彩的感觉也是其
期刊
01  二氧化碳气瓶  随身的“后援车”,小身材也有大作用  不一定每次骑行都会有后援车,在车架上挂了一整年的打气筒好像从来没有用过,好纠结。  虽然便携式气筒已经成为不少骑行者们必备的工具之一,但是想要使用便携式气筒完全打满一条内胎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胎压,应急尚可,但骑行乐趣可就大打折扣了,“打气回家,道不尽的扫兴”。  精心打造的高端战车,无论挂上多么
期刊
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科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牵引制动研究室主任黄金的时间,像黄金一样宝贵。  4月27日从外地出差回来,加班加点、见缝插针忙完各种案头工作,5月3日,他又出发了。这次,他将与团队一起,为中国铁路史上又一个“第一”保驾护航。  从参与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至今,这样的“第一”,黄金亲历多次。近九年时间,他全过程参与具有完全知识产
期刊
每年的春天,无论是北国还是江南,在春天五彩斑斓的调色盘中,总有那一片梦幻般的明黄色花海令人无法忘怀!是的,这就是属于油菜花的花海,陌上金黄,香满田间。  福建厦门的早春二月,我们与一群寻找最美春天的骑行爱好者不期而遇,在厦门近郊的十里蓝山万亩油菜花海中,拍摄了他们探访春天的欢声笑语,记录着他们一路骑行的心路历程。  春天里的骑行是最快乐的,徜徉在油菜花海中,是只有骑行者才能体会到的最美的春天!  
期刊
本期我们的“初级课堂”继续开讲,着重讲讲关于踩踏的那些事儿。骑车并不仅仅是双脚踩在脚蹬子上,用力就可以走了,要想骑得好、骑得专业,踩踏里面的门道和说法还是相当多的。  1 强化上半身肌肉,发挥最大踩踏力  很多车友盲目地认为,骑车完全是两条腿的事,上半身对于骑行没有什么影响。在骑行中上半身会不自觉地用很多力,比如非常大力地握车把,或者把重心完全放在手臂上等,导致上半身僵硬。其实在骑行中,应该使用最
期刊
电影《破风》营造了一个由破风手和冲刺手组成的公路自行车世界,有人说,那其实更像一个平行世界,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自行车世界。  但无论经历了如何的艺术美化,车手与风的对抗,永远是公路自行车赛场上不变的主题。  Part 1  风的力量  空气是由许多微小的质点组成,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是一种稀薄介质,能被快速运动的物体所压缩。例如炮弹前方的空气被压缩时,炮弹自身会受到一种力,即空气弹性力。欧拉对
期刊
聊起骑行的感觉时,国外的朋友可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在郊外呼吸清新空气、穿梭在英伦街头轻风扑面的清爽模样。但我们却可能忆起今早因为快要迟到时,用尽全力地踩在单车的脚踏上,回到学校或公司还是上气不接下气,而且头发都乱成一团。相比起这些,其实街头的一群BMX极限单车好手,每天都在练习空中转体、向后翻滚360度,活活上演了一部“翻滚吧阿信”。  BMX的掘起  BMX单车其实是指“BicycleMotocro
期刊
2015年9月13号,第五届北京全山联赛第二站于北京香山圆满落幕。  “全山联赛”自2010年首届开赛以来,以每年一届的频率在北京及周边城市举办,至今已满五届,是全国山地赛界内启动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赛事之一。作为全山联赛的创始人“木玛”在历经五年的创办过程中,逐渐将“全山联赛”由最初的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娱乐赛,转而带向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赛,且参赛人数逐年上升。“木玛”表示,“我们的联赛,贴近山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