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重要目的之一,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物教学的情感目标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态度及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忽视情感因素作用,重认知而轻情感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把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志向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设置就高;对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见,志向培养对高一新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物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让其体会到“处处有生物”。教师还可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要介绍在世界未来十项热门高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遗传工程和仿生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如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让学生意识到在生命领域中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探索生命知识的热情,树立学好生物学的远大志向。
二、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大大地延伸课堂教学效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县地处太行山脉,滹沱河畔,地形复杂,属温带气候,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譬如,我利用本地区特色带领学生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几年来,我们共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近100件套,撰写的小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我还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蚯蚓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思想感情,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经常有意识地突出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和鉴别事物的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而这样做的结果也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绩。
三、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对该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当师生关系不和,学生对老师反感,也往往会对所教学科失去兴趣。而且学生对学科感兴趣的诸因素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占第一位。因此,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接班之始,就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在课堂内外要主动帮助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努力倡导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教师应理解学生的情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分层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优势和智能强项,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参与和分享成功的愉悦。对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也要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加以处理,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伤害。
总之,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前提。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教好高中生物,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生物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
一、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志向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设置就高;对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见,志向培养对高一新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物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让其体会到“处处有生物”。教师还可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要介绍在世界未来十项热门高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遗传工程和仿生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如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让学生意识到在生命领域中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探索生命知识的热情,树立学好生物学的远大志向。
二、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大大地延伸课堂教学效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县地处太行山脉,滹沱河畔,地形复杂,属温带气候,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譬如,我利用本地区特色带领学生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几年来,我们共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近100件套,撰写的小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奖项。我还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蚯蚓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思想感情,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经常有意识地突出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和鉴别事物的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而这样做的结果也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绩。
三、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对该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当师生关系不和,学生对老师反感,也往往会对所教学科失去兴趣。而且学生对学科感兴趣的诸因素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占第一位。因此,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接班之始,就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在课堂内外要主动帮助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努力倡导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教师应理解学生的情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分层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优势和智能强项,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参与和分享成功的愉悦。对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也要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加以处理,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伤害。
总之,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前提。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教好高中生物,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生物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