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郭璞《游仙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郭璞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创作游仙诗的诗人,其游仙诗在情感方面以抒发个人的“坎壈之怀”为主,以道家的“经术”之行为背景,在创作风格上则继承了阮籍、嵇康的特点。
  关键词: 郭璞 《游仙诗》 道家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山西)人,晋代学者、文学家,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全力创作游仙诗的诗人,《游仙诗》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
  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二将我国早期的游仙诗,分为两类,前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后一类起于秦代。继承前一类的有曹植的《五游诗》和《远游篇》等,写游仙抒其愤世之情;继承后一类的有汉乐府《吟叹曲·王子乔》和《长歌行》等,都以求仙为主旨。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年,创作游仙诗的人虽多,但不过是兴之所至,偶一为之,并不把它作为抒情述志的主要形式,诗人作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诗品序》)。郭璞对游仙诗却情有独钟,以“游仙诗”来命题自己的大多数诗作,借“游仙”来倾吐自己的情怀,其创作的《游仙诗》,数量之多,质量之上乘,为他之前的文人所无法企及。王隐《晋书》称郭璞“文藻粲丽”(《世说新语·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曰:“景纯艳逸,……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
  
  一、借游仙写其坎壈之怀
  
  朱自清说:“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的确,郭璞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以游仙写失意之悲。钟嵘谓郭璞《游仙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诗品注》)。
  郭璞身处西晋末年的战乱,虽屈沉下僚,却始终留意仕途。他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晋书·郭璞传》)。所以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如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时则保龙见,退以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此诗写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隐逸,山林之乐胜于求仙。正如陈祚明所说:“郭璞《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如以‘列仙之趣’求之,非其本旨矣。”
  能显示其“坎壈”之怀的是第五首: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郭璞借游仙咏怀,是抒发苦闷情怀一种方式,继承的是诗骚比兴寄托传统,在玄言诗风中尤为可贵。郭璞终其一生无法跻身于重臣之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统治者眼中,他乃一介方术之士,属社会末流,不能登高堂殿宇。因此他选择在诗作之中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与满腔的热血,藉由完成理想中的人生境界,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
  
  二、以游仙写其“经术”之行
  
  晋代道家思想成为时尚,文人都爱好阅读道家书籍,修心养性,炼丹服药,希望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郭璞在《游仙诗》其六中精心描绘了一幅群仙嬉游图: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升降随长烟,飘摇戏九垓。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这里出场的神仙有陵阳子明、容成公、嫦娥、张洪崖、宁封子等,他们都是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仙人,后来皆成为道教徒所崇奉的仙真。诗人把这些仙人巧妙地安排在传说中的海中蓬莱仙岛上,让他们各显神通,各献其技,演出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群仙嬉戏剧,使人感到神仙生活之逍遥快乐,从而流露出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倾慕与追求。
  郭璞还是一个清醒的道教信仰者。他知道神仙世界可望不可及,要想长生久世,只有立足人间,隐遁山林,通过守静、服饵、养气、炼形等修道手段。故在《游仙诗》中着力描绘了一系列隐居胜地﹙如青溪、灵溪﹚的道隐士的形象,展示出一幅幅道术各异、情态迥别的修炼图。如《游仙诗》其八(“昒谷吐灵曜”)刻画了道士“遐想明道”的情景:“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游仙诗》其二所描写的则是道士修“坐忘”功之画面:“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而《游仙诗》其三(“翡翠戏兰苕”)中的隐者则已修成“正果”,虽为道士却胜似神仙。
  
  三、继承了阮籍、嵇康的创作风格特点
  
  阮籍、嵇康生于忧患之中,深于哀乐之情,所以他们的游仙诗浸透着深沉的“悲情”与“悲思”。特别是阮籍的作品,其“意度”较嵇康更深,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郭璞《游仙诗》,本屈子《远游》之旨而拟其辞,遂成佳制”。郭璞受到了屈原的影响,但阮籍、嵇康的游仙诗对于郭氏接受屈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嵇、阮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游仙情结,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冥思玄想,而是由现实生活所激发出来的诚挚、深沉的感情寄托,这是与虚伪的名教和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心志的曲折反映。嵇康通过对幻想中的仙境的描绘,也委婉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愤激。郭璞身处魏晋的纷争时代,精通儒道的他,多么希望可以为国家奉献心力,协助东晋收复山河,可惜事与愿违。痛心疾首的他,只能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建构理想中的仙境。而这一切又得益于阮籍、嵇康的启发。
  郭璞的游仙诗除了其特定的社会处境、个人的坎壈际遇之外,更有其特殊的思想文化修养、爱好及其信仰的根源。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无枯燥的说理,而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这在当时是高出侪辈、独领风骚的,故刘勰说其“足冠中兴”,钟嵘评为“中兴第一”。
  
  参考文献:
  [1][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二)[M].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唐]杜甫等著.吴世常辑注.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54.
  [3]黄坤尧,郭璞.《游仙诗》浅析[J].孔孟月刊(第29卷),1991.2,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业务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我们应当根据当前学校管理的基本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 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个体上,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及工作业绩;在群体上,反映了
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重要的环节。课改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新课改内容概括起来为“三破三立”:破“我传授,你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立“教师领航、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破“学生等靠要”的学习方式,立“自觉—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破“只关注结果的甄别性”评价方式,立“过程结果的发展性”评价方式。为此,一线教师首先要有以下“三种改变”的理念。    一、
声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它不适合于或不完全适合于自修,教师的指导极为重要。正规的声乐学习往往是先求得一位理想的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讨论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  大中专院校扩招以来,各艺术院校(系)也加大了扩招力度,因此艺术考生考前培训成了当今一大热门,家长请教师教孩子唱歌也成为一大热门。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盲目从师,结果花钱不少而效率不高。比如声乐,有的学
摘 要: 《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骈散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