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教材更关注了人的发展,课堂上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时我们不应死守着预设目标不放,而应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关注学生,在坚守教学底线的同时善于捕捉生成性机遇。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预设目标 动态 生成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0-02
  “中国的孩子创新能力差!”“中国的孩子不会思考!”……这样的话相信大家听到过很多。许多人把这种弊端的产生归结为中国的考试评价制度,但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呢?
  创新、思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学生很难享受到这种快乐。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探究式的学习。在此,我只想从课堂教学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谈谈自己对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然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催化“课堂生成”,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法给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和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学会赞赏学生,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趋向准确、周密;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一个不经意的提问、一个不出众的学生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中必须“催化生成”,应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用我们的真诚赏识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激活课堂智慧,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激活学生的课堂智慧。关注学生,由学生自主“生成”,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教学预设,而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掌控课堂生成,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放”和“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到因“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而精彩。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去解决。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智慧。
  动态生成的课堂,其教学重心会下移,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如何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如何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
  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10月版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钟启泉等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1-02  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大自然变得格外诡异,地震、海啸、干旱、火山喷发,重大自然灾难接连不断,极端气候频发,令人类刻骨体会到大自然的反复无常,残酷无情与人类生命的脆弱。灾难除了给生还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外,更多的是思考:我们的子孙们如何才能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地和谐相处?或者说什么样的下一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前,市场对紧身衣的需求呈强劲增长趋势.为提高测试各种功能性纺织品压缩性能的准确性,德国海恩斯坦研究所开发出新一代压缩测试设备Hosycan,如图1所示.rnHosycan可用于模拟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为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奠定了基础,利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性 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3-02  根据教学手段产生时间和技术水平,可将教学手段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有其
我国煤炭企业在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排放,低度利用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下,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威胁,企业生存危机凸现。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扩展。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的改革创新点,从而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精神。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 应用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2-0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集理论研究、技术进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而且应该视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考虑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学当作生命的释放、生命的张扬、生命的成全,使课堂教学从纸面化的文本世界走向学生生命化的精神世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点染学生的生命色彩,照亮学生的精神生活,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和生命成长的摇篮。  我以高年级的几篇课文
通过对目前小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实现提高单产单进,实现高效高产的生产管理技术、基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矿产是人类生活的必备物质,如何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高度重视问题.现本文主要是针对矿产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当前矿产资源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
【摘要】现如今,各个学校都注重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这种高效能让学生学习的更轻松,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能减轻任课老师的负担,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更容易让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 构建 方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