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遗址博物馆:再现吴越古貌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离无锡市区的新吴区鸿山街道在二十年前还分属于后宅镇和鸿声镇。原本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应有一座国际家具城建在那里,却不曾想在2003年年初,家具城动土之时,一片沉睡了数千年的墓葬群被惊动了。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立刻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于两年内发掘出邱承墩、老虎墩、万家坟等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七座,并在邱承墩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居住遗迹。这里被统称为鸿山遗址,跻身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名录。这是继绍兴印山越王陵、苏州真山大墓发掘之后,吴越地区又一有关春秋战国大墓的重大考古发现。一座匠心设计的鸿山遗址博物馆就落地于此,它护守着古老的墓葬,再现着古雅的吴越风貌。

依墓而建的博物馆


  在鸿山遗址上所发掘的七座越国贵族墓中,邱承墩是唯一一座特大型墓葬,其墓坑平面呈“中”字形,长56.7米,宽6.3米,深3米,分为墓道、墓室和后室,墓室内用木板隔成主室和南、北侧室,墓道南壁有长圆形壁龛,墓道底部和后室后部有排水沟。整个墓葬形制讲究、规格高端,是目前已知的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第二大吴越贵族墓,其出土文物达1100余件,占据鸿山遗址全部出土文物的一半,且多有精美绝伦甚至可以填补历史空白的器物。虽然此墓主人的身份尚无从考证,但从墓地的规模、位置,随葬品的等级、数量等方面可推测墓主人必为地位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
  鸿山遗址博物馆依托这座特大型墓葬及其周围土墩建造。馆体的形态和走向直接脱胎于邱承墩的外形特点,狭长的“中”字形建筑巧妙地勾勒出墓葬的布局。一纵坡面斜顶被一排立柱架于墓坑之上,使得博物馆从正面看像是用泥墩、木桩、人字斜顶搭成的古朴的草棚式建筑,暗合着邱承墩上的先民遗迹,但从侧面看,它又是一座线条极其利落、构造十分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
  馆内主墙体与墓坑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一方面尽可能减弱对遗址本体的干扰,另一方面使得建筑墙体与墓坑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参观。邱承墩墓原址两侧另设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和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通过极具特色的展示方式对出土的精品文物进行全方位展览,并辅以历史人文背景的诠释。游客置身馆中,一边是古老的越国大墓,一边是陈列出的墓葬文物,在对照与呼应间细数着岁月的遗存。

见证古雅吴越的出土文物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这是千年前李白的怅叹,他借早在唐代就鲜有人通晓的吴越曲调抒发知音难觅的感慨,却也让人不禁好奇这吴越古曲该是怎样的声韵。
  如今在鸿山遗址博物馆里,数百件吴越时期的乐器穿过两千多年的光阴呈现在后人的眼前,其种类与数量都堪与曾侯乙墓相媲美。虽是随葬的仿青铜制乐器,本就无法演奏,但完备的品类、古朴的式样与雅洁的构造还是引人遥想那些散入岁月里的歌谣。在这些乐器里最精美的还数出土于邱承墩的青瓷仿铜乐器,其器形既有吴越地区的句鑃、錞于、丁宁、铎,也有中原地区的编钟、编镈、编磬,更是出土了以往从未确认的缶。看着这些乐器,我仿佛能想象出中国古乐在独奏时的高雅与和鸣时的磅礴。
  除了乐器,鸿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与琉璃器同样令人惊叹流连,独具历史价值。其中玉器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涤荡依然形态完整、纹理清晰,有圆润光洁的玉管,有色泽鲜亮的玉璧,有玲珑剔透的玉飞凤,而雕工繁复、纹饰秀美的玉璜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珮饰。相比于玉器,琉璃器有着更加沁人心脾的晶莹感,湖蓝色的琉璃珠与琉璃管泛着异域的光彩。而琉璃釉盘蛇玲珑球更是馆中至宝,它是泥质灰白陶镂空球状器物,其球身由八条蛇组成,或一蛇的口衔另一蛇尾、身,或蛇头上扬、圆目、口微张,蛇头和蛇身以红彩描绘,并装饰着点状的蓝色琉璃,不仅造型奇特别致,色彩醒目斑斓,更是研究玻璃起源和中外文化交流难得的物品。

匠心设计的古物展览


  鸿山遗址墓群出土文物的形制与功用都远离当下现实,为了让参观者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馆采用多种现代技术进行全面而多维的文物展示。比如用墙面放大投影结合文物动态虚拟影像,来展示玉飞凤这类体型偏小但雕琢精湛的微雕杰作,不仅不遗巨细地展现出文物的精美,更是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3D动画技术的运用更使得凝固的文物有了生动形象的注解:青瓷温酒器的3D动画让人一目了然这一吴越古器的内部构造和使用方法,瞬间就拉近了古今之间的文化距离;镇馆之宝琉璃釉盘蛇玲珑球的3D动画,通过八条红身蓝纹的神蛇在空中盘舞的动作解释了玲珑球的构造,并以动画中诡谲的形象和幽深的氛围将人们的思绪引向远古的神话。
  在用现代技术丰富展览效果的同时,博物馆也十分注重对吴越古韵的还原。馆内随处可见木质廊柱和人字坡顶,着以暗红色漆面,古拙朴质,正是印山越王陵的装饰风格;青铜冶铸展区的过道以云雷纹、蟠虺纹、凤鸟纹等纹饰铺底,这些蕴含了远古巫神色彩的青铜纹饰烘托着整个展区古雅肃穆的氛围。而仿青铜的陶瓷编钟虽为明器,不能演奏,却依然按大小成套排列好后,在钟腔内用外裹海绵的有机架作支托,上用棕绳悬挂,使钟体受力于支架,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者展示了编钟的组合与使用。看着这些成编成套的甬钟悬在眼前,耳边似乎真的响起了厚重深远的礼乐,它从岁月深处传来,凝聚成历史,凝结出文化。
其他文献
携手探究传统文化  2008年,乔巍本科毕业后去美国东北大学继续深造,学习机械自动化。在异国他乡留学的日子,乔巍发现自己在许多事情的认知上和西方同学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不同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10年,已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五年的李妍赴美攻读公共管理学硕士,成为乔巍的校友。在联谊派对上,两人相识,渐渐走到了一起。  李妍热爱中医,受其影响,乔巍经常和她一起学习、讨论中医理论。中医学中包含天
期刊
赵震的工作任务是给秦始皇墓葬中的兵马俑拍摄身份证件照,目前已完成兵马俑一号坑862 尊陶俑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他与一尊兵马俑唇上的指纹不期而遇,他说:“这枚指纹是秦朝工匠在制作兵马俑时留下的,这枚指纹连同其创造的兵马俑奇迹,在岁月光照下熠熠生辉,一起成为国家宝藏。”少年立志,缘定“最棒的工作”  赵震出生于1976年,是陕西西安人,父亲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兵马俑的故事
期刊
在你我的目光之间  当我的目光溺毙在你的目光里,  我瞥见那最深的黎明  我看见那远古的时代;  我领悟了我没有领会的事物  并感到宇宙正在你的目光  和空无之间流动。  ——阿多尼斯《最初的诗》  阿多尼斯或許是在西方获得最多奖项的东方人。他曾被萨义德称为“当今最大胆、最引人瞩目的阿拉伯诗人”。逃离贫困和束缚  1930年,阿多尼斯出生在叙利亚的一个海滨村庄。在那里,隔绝、封闭和贫穷几乎按灭了所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厕所的消毒与日常管理该如何做?创业青年杨西炜带领团队设计出智慧厕所监管平台,让厕所更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创新灵感  2017 年,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杨西炜想在军训后冲个热水澡,可他的宿舍在七楼,楼层高、水压小,需求无法实现。“我可以自己想想办法,读大学不就是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吗?”  经过调研,杨西炜发现并不是学校的中央熱水系统机组不行。那时,杨西炜刚加入学校的创
期刊
社区里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年人走出“孤岛”与世界连接?一对上海夫妻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夫妻携手服务老年人  吴文巍是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的一级网络专家。一天,一位老人拿着手机来咨询:“师傅,请你帮我看看,这个电话怎么打不过去呢?”吴文巍接过老人的手机一看,第一感觉是:这个奇怪的号码是诈骗号。“他说是公安局的,可是我转过去13 万元后就打不通了。”老人说。当吴文巍告诉老人他可能上当受骗后,老人的脸
期刊
惊心动魄的2020 之夏,刚从疫情横疟武汉封城的困境走出来的华夏大地,又遇到百年不遇的长江大水。  重庆大雨,三峡泄洪,湖北告急,鄱阳湖破圩……看到电视里长江水位不断上升、部分地区被淹的报道,住在江边且是一楼的我们,不禁紧张起来。俗话说水火无情,大水一旦过堤,后果不堪设想。2016年暴雨导致内涝,家里地下室进水,折腾了一个多星期,那时的窘境我还记忆犹新。连身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三姐都发信来,关注三峡
期刊
周末去菜场,看见毛豆很新鲜,我就随手抓了几把入袋。一位阿姨也在买毛豆,但她还要挑挑拣拣。我买番茄,她认为我挑的不好,要帮我挑,说如果这两天吃就尽量买熟一些的,炒出来的汁液更浓郁。我跟她道谢,她说:“不用谢,你很能干啊,自己开伙。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天天回来吃饭,从不做饭呢。”  我第一次被人表扬做饭就是能干,感觉就像表扬我会吃饭一样有些好笑,但心情忽地明亮起来。路上看见一个邻居家的小孩,双手背在身后,
期刊
偶遇以前的邻居夫妻,正在嘘寒问暖之际,一个漂亮姑娘走过来,挽起女邻居的手,笑靥如花。女邻居说:“我女儿。”  他们搬家也就六七年时间,那个长得像洋娃娃的小女孩已亭亭玉立。女邻居说:“她小时候喜欢唱歌,还是学校合唱团的领唱。去年她对美术有了兴趣,说以后要去国外深造。”  想起与他们同住一个单元楼的时候,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听到小姑娘哭,那稚嫩的声音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我不要去幼儿园,就不去。求求
期刊
一個午后,我来到东南大学西北角,伫立在一棵有1500 多年历史的“六朝松”古树旁,树干深处,映掩着一幢民国风格的建筑,房屋正面悬挂的匾额上赫然可见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题写的“梅庵”二字。  梅庵屋四周古木森森,修竹滴翠,曲径花坛,错落有致,显出梅庵的幽静、古朴、典雅,时光不会忘记这里曾在中国青年革命运动史上留下的一页荣光。为纪念老校长所建  梅庵始建于1915 年,是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
期刊
“创造始于热爱。”用这句话来描述闪电自行车创始人迈克·辛亚德再合适不过。直到今天,已经七十多岁的他依然像发烧友一样骑行在美国北加利福尼亚的公路上,探索未知的乐趣。在修车中找到快乐  迈克·辛亚德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农场家庭。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位严厉又节俭的长者,除了饲马,辛亚德还在他的带领下动手修理过家用机械,其中包括一辆破旧的摩托车。  上学后,辛亚德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他的脑子里总是跳跃着关于那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