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课堂遇见信息技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辅助“自育自学”课堂,使“课堂”变“学堂”。
  关键词:自育自学;新媒体;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一、 引言
  我校于2014年9月由兩校合并而成,我所带班级也是两校原有班级拆分打乱后的重新编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自主能力都有很大差别。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抓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划分学习互助小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媒体、新技术为依托,变以师“讲”为主的课堂,到以生“思”为主的学堂。
  二、 自育自学、深度融合
  “自育自学”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六上内容;《面积的变化》是六下内容,两节课都是活动探究课。两节课均借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四种表征——动作表征、形象表征、语义表征、数学符号表征,借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手段,使得抽象、难懂的空间问题变得可视、形象、直观,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实现自我学习。
  三、 案例分析、寻找共性
  1. 案例一:
  一个表面涂了红色油漆的正方体,如果把它的棱平均分成两份,沿着每条棱的中点,把它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呢?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涂色呢?如果把棱3等分,能切成多少个?这些小正方体还都是3面涂色的吗?
  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激起,会有几种涂色情况?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每种小正方体的个数蕴含什么规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不仅通过观察课本中的大正方体切分图进行自学,更多的是借助学具来进行,用橡皮泥切一切,用模型涂一涂,孩子们时而专注操作,时而潜心思考。借助学具的切割与组装,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联想,在具体可感的同时,发展勇于实践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操作中如若没有目的性的观察,热闹的操作终究不会回到冷静的思考。在课堂中,我始终在关注着这些孩子们,通过他们的眼神和动作,不断引导,及时帮助,每个孩子都在这一活动中有所获得。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唇枪舌战”的交流阶段,先是小组讨论,每个孩子都讲解自己的发现,描述自己的困惑。集中了本小组的思想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思维碰撞,有的小组汇报:因为小正方体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的涂色情况也不同。有的小组汇报:这些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是有规律的,分别跟大正方体的顶点、棱、面有关,等等。有汇报,有提问,有答疑,在思维的激情碰撞中,孩子们渐渐明了涂色正方体所蕴含的规律。
  学而不思则罔。在点拨得失环节,根据各代表的汇报,借助smart白板的人机互动,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演示flash,在大屏幕上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棱被n等分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中所蕴含的数量规律。甚至根据课上的热情度,还一起研究了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借助可操作媒体课件的展示,成功找到了潜藏其中的规律,并归纳概括,建立了数学模型,轻松突破知识难点。
  在巩固成果时,借助白板的屏幕记录,及时回顾、反思,如何观察、想象、切、涂、数、算、比,直到发现规律,如何统计归纳,如何精准表达,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这些作用与价值,也体现在后续学习之中。短短的四十分钟,孩子们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探索规律的乐趣中。
  2. 案例二:
  时隔半年,当我们在六下迎来《面积的变化》这一课时,孩子们异常兴奋,激动得大叫,“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和上学期探究规律的方法是一样的。”
  有了前次探究的基础,这节课我把围绕重点自学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了三块:一是根据长方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猜测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再验证,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变化规律;二是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有关的数据,观察其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变化,从而补充规律;三是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活动细分之下,孩子们探究规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过程也更加顺畅。
  小组合作高效、互补,通过精彩简练、针锋相对的问答碰撞,学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利用smart电子白板的人机互动,小组代表上台操作演示,flash动画演示,不仅研究了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又探究了图形缩小前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较活跃,我又现场制作课件,甚至还研究了立体图形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之后体积变化的规律。
  相比较六上,孩子们更愿意综合表述自己的想法,不仅针对这一节课规律的发现,更表达了对探索规律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是否还可以找到涂色长方体蕴含的规律?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出的对角线,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这是孩子们自己在大屏幕上写写画画、拖拖拽拽出来的一系列想要探究的问题。
  四、 授之以渔、教育本真
  这样的探究课,如果按传统的模式,师问生答,生疑师解,势必大大削弱学生的自主探究,甚至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仅仅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得出最后的结论而已,根本无法体会发现规律的过程,也无法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育自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兴趣是第一要素”三条教育规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按“猜想——实践——验证——归纳”这个探究过程,借助新媒体辅助教学,依托何炳章先生的“自育自学”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自主学习、自做自悟、自动自得,平等、真诚、信任、碰撞、激情、和谐……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孩子们惊讶于自己的发现,更惊讶于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心心相印、生动活泼的无痕教学境界中,孩子们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真实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实地得到成功的体验,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品质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数学课堂上,播撒“自育、自学”的种子,引入“信息技术”之泉,开满终身受益的鲜花。
  参考文献:
  [1]何炳章.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赵慧玲.《正方体的涂色问题》案例[J].
  作者简介:
  章辉,一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改变学生命运的行为,通过学校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树立学生的品格和情操,丰富学生的内涵。而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品格、素质的德育教育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而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思想上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同,为此,文章对德育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简单的探讨,以便能够为德育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工作体会;工作重点  “教书育人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儿童的情感、智力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为考而学的现象,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而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情景教学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高中语言教学如何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方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方法,是本文主要的探究对象,因此本研究选取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研究案例,在古诗文教学当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养能力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所要提倡的主要运用能力,因此,在我国也得到广
摘 要:新媒体以满足多元利益诉求和呈现不同的价值内容为宣传特点吸引着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尤其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信息源纷繁复杂,这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面临考验。为了确保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自觉认知、认同和践行,高校需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因其平等、自由、
摘 要:作为幼儿语言教师,也应重视文学作品于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并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策略,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想象力培养  形象与抽象是语言教学的两大思维。其中,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其所代表的实则为表象的再造过程。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这便如同利用艺术语言描述形象
摘要:《圆柱的表面积》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本节课时,预先根据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结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力求为学生设计一堂兼具趣味与高质量的《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收获数学学习愉悦感并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下文将针对《圆柱的表面积》该堂教学实践活动,浅谈本人对“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指导过
摘 要:《蒙娜丽莎之约》一课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课文先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最重要科目之一,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初一年级学生是抽象思维的萌芽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从初一年级抓起。  关键词:数学;几何证明;教育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考虑问题还倾向于知
摘 要:在青年教师参加工作过程中,为了积累经验,掌握教学流程,“借鉴”成为走上讲台,站稳讲台的必由之路。在“借鉴”过程中,需要目标明确,了解自己需求和短板,准确借鉴;也要头脑清晰,找准借鉴方向;最后要将自己借鉴内容,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用好用实借鉴的成果,指导自身工作,为迅速成长做好铺垫。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借鉴;经验  青年教师,在叶澜教授研究表明,青年教师,是处于“生存关注”阶段走向“任
摘 要:从人的成长角度分析,小学阶段是数学能力培養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将对学生成长带来无可弥补的损失。在此阶段,教师在传授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进程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提升。本文就小学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一浅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