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是改变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的新的教育观与教学观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产品设计课程设置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社会需求与发展要求。因此,在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中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植入与运用将为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对课程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就业提供非常有力的条件。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20-02
现代教育理念,实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它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急速发展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这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与提倡的根源与动力。
在艺术类高等院校里面,产品设计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产品造型、展示、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研究和设计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现代教育理念将从原来的基础教育层面进行改革,对产品设计专业中针对学生教育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改观,对课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才与就业以及使学科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
一、注重现代教育观的更新与理解
1.重新理解学校的功能
传统学校的价值是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技能,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存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这样的价值观下学生只有片面的发展、被动的发展、暂时的发展、抽象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现有的教育观。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更趋向于为社会更新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的服务,为实现人类社会更新型再生。现代大学的功能与定位将是给社会提供一个精神的高地、文化的源泉,在这前提下,形成大学特有的文化氛围,然后培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等等。
2.素质教育应当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教育观
首先针对高校教育的目的来说,过去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的教育目的则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就要求高校要提高当前的教育质量。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尤其是轻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发达国家的教育则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素质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教育观。
二、注重现代教学观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教学观要求高校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得到主动的、内在的、可持续的发展。解决过去学校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包办代替”,学生得到的是被动的、片面的、暂时性的发展结局。在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执行者,而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
2.重新理解学生
在注重现代教学观转变的同时要重新理解学生,把学生从一件“产品”转变为“生命“,把让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把学生“厌学”转变为“乐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的人,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产品专业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有的课程需要上一上午的基础理论课,这时候,学生难免会有些坐不住。因此,在上课时,特别是在讲解一些疑难的重点时往往需要讲的慢一些,并且通过一些方式来增加课堂互动,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适时“拉”他们回课堂。例如,在产品专业课程基础课《画法几何》这一比较偏理课的课程中,某一个疑难或是重点问题讲授时,通过观察发现听讲的部分学生已经有坐不住的倾向时我会找出讲过的内容用提问的形式提问一个男生接着再提问一个女生,然后再换一个角度再去提问男生与女生,这样形成一个男、女生临时的PK阵营,学生们的积极性顿时就非常的高涨,马上注意力有了很快的集中,这样做其实是抓住了学生好胜的心理,较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所学到的内容与知识,提高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注重专业中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与时代性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应避免课程讲解中的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对本专业以后发展有主要影响作用的课程进行设置。
1.专业课程设置的更新
课程的设置中有些课是固定的,会一直上好几年。对于这些课程,个人认为不能总是按照一套教学大纲一直继续下去,要经常修订教学大纲,这样做为专业老师就要适时的从课程内容与社会的衔接方面多去做考察和了解,例如产品设计这一专业,我们教师要经常与社会上的产品设计公司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或是合作,通过实践或是了解,要能及时发现高校产品设计课程设置与社会设计需求的不匹配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和更贴近社会需求发展去设置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能更好的去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2.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接轨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要注重与社会的接轨。例如,产品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课程中,原来的课程设置一开始仅仅是讲解制图的理论知识内容,并且图纸的表现形式是手绘,但是通过和其他学校老师以及设计公司的交流,我逐渐发现现在公司的出图几乎都是电脑绘制,特别是一些家具厂,对于CAD的设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虽然我们在学校培养的是学生掌握绘图的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发现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设计公司所要求的产品设计尺寸计算机出图工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就业这一块有欠缺。因此,在新的《设计制图》教学大纲中加入CAD软件绘制的内容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能熟练运用电脑出图,做到与产品设计公司所要求的一致,我们所教授出来的课程才有用,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完善的知识储备,才能使我们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四、提高教育质量,应以教师“教”的质量为主要支撑
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现在有一个逐步成为共识的理念,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教育观并不错,但在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的归因仍然是教师“教”的质量不高。
加涅(R.Gagne),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学设计专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人的学习有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因此,学习的过程是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的质量。在进行《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时,有时候学生在画效果图时会有共性的问题出现,这时候采取课堂示范的形式最为方便,学生能从观察老师如何做然后去自己消化与模仿和思考,会减少学习中疑难情绪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有不少缺陷。比如深奥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因此,现代教育理念的及时植入对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必经的一条途径,只有这有才能更好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促进高校学科建设能更好服务于社会,为加速社会的发展提供大批可靠、有用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5年11月。
[2] 刘志军,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3年12月。
[3] 赵国祥,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1年8月。
[4] 赵诗安,陈国庆,现代教育理念(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年4月。
[5] 陈琪、刘儒德,现代教学论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5年11月。
[6] 曹占东、孔令桐、张亿钧,现代教育理论,南海出版公司[M],2007年6月。
[7] 鲍道宏,现代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年6月。
[8] 现代教育理论编委会,现代教育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M],2006年7月。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20-02
现代教育理念,实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它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急速发展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这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与提倡的根源与动力。
在艺术类高等院校里面,产品设计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产品造型、展示、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研究和设计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现代教育理念将从原来的基础教育层面进行改革,对产品设计专业中针对学生教育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改观,对课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才与就业以及使学科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
一、注重现代教育观的更新与理解
1.重新理解学校的功能
传统学校的价值是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技能,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存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这样的价值观下学生只有片面的发展、被动的发展、暂时的发展、抽象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现有的教育观。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更趋向于为社会更新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的服务,为实现人类社会更新型再生。现代大学的功能与定位将是给社会提供一个精神的高地、文化的源泉,在这前提下,形成大学特有的文化氛围,然后培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等等。
2.素质教育应当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教育观
首先针对高校教育的目的来说,过去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的教育目的则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就要求高校要提高当前的教育质量。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尤其是轻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发达国家的教育则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素质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教育观。
二、注重现代教学观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教学观要求高校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的“演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由教学管理的“保姆”转变为平等的“伙伴”;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由学生成绩的“裁判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设计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得到主动的、内在的、可持续的发展。解决过去学校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包办代替”,学生得到的是被动的、片面的、暂时性的发展结局。在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执行者,而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
2.重新理解学生
在注重现代教学观转变的同时要重新理解学生,把学生从一件“产品”转变为“生命“,把让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把学生“厌学”转变为“乐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的人,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产品专业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有的课程需要上一上午的基础理论课,这时候,学生难免会有些坐不住。因此,在上课时,特别是在讲解一些疑难的重点时往往需要讲的慢一些,并且通过一些方式来增加课堂互动,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适时“拉”他们回课堂。例如,在产品专业课程基础课《画法几何》这一比较偏理课的课程中,某一个疑难或是重点问题讲授时,通过观察发现听讲的部分学生已经有坐不住的倾向时我会找出讲过的内容用提问的形式提问一个男生接着再提问一个女生,然后再换一个角度再去提问男生与女生,这样形成一个男、女生临时的PK阵营,学生们的积极性顿时就非常的高涨,马上注意力有了很快的集中,这样做其实是抓住了学生好胜的心理,较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所学到的内容与知识,提高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注重专业中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与时代性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应避免课程讲解中的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对本专业以后发展有主要影响作用的课程进行设置。
1.专业课程设置的更新
课程的设置中有些课是固定的,会一直上好几年。对于这些课程,个人认为不能总是按照一套教学大纲一直继续下去,要经常修订教学大纲,这样做为专业老师就要适时的从课程内容与社会的衔接方面多去做考察和了解,例如产品设计这一专业,我们教师要经常与社会上的产品设计公司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或是合作,通过实践或是了解,要能及时发现高校产品设计课程设置与社会设计需求的不匹配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和更贴近社会需求发展去设置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能更好的去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2.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接轨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要注重与社会的接轨。例如,产品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课程中,原来的课程设置一开始仅仅是讲解制图的理论知识内容,并且图纸的表现形式是手绘,但是通过和其他学校老师以及设计公司的交流,我逐渐发现现在公司的出图几乎都是电脑绘制,特别是一些家具厂,对于CAD的设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虽然我们在学校培养的是学生掌握绘图的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发现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设计公司所要求的产品设计尺寸计算机出图工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就业这一块有欠缺。因此,在新的《设计制图》教学大纲中加入CAD软件绘制的内容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能熟练运用电脑出图,做到与产品设计公司所要求的一致,我们所教授出来的课程才有用,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完善的知识储备,才能使我们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四、提高教育质量,应以教师“教”的质量为主要支撑
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现在有一个逐步成为共识的理念,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教育观并不错,但在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的归因仍然是教师“教”的质量不高。
加涅(R.Gagne),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学设计专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人的学习有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因此,学习的过程是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的质量。在进行《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时,有时候学生在画效果图时会有共性的问题出现,这时候采取课堂示范的形式最为方便,学生能从观察老师如何做然后去自己消化与模仿和思考,会减少学习中疑难情绪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有不少缺陷。比如深奥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因此,现代教育理念的及时植入对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必经的一条途径,只有这有才能更好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促进高校学科建设能更好服务于社会,为加速社会的发展提供大批可靠、有用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5年11月。
[2] 刘志军,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3年12月。
[3] 赵国祥,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1年8月。
[4] 赵诗安,陈国庆,现代教育理念(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年4月。
[5] 陈琪、刘儒德,现代教学论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5年11月。
[6] 曹占东、孔令桐、张亿钧,现代教育理论,南海出版公司[M],2007年6月。
[7] 鲍道宏,现代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年6月。
[8] 现代教育理论编委会,现代教育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M],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