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业绩,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建设;群众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它的核心部分;为了加快我国的全面发展,必须将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放在首位,这样才会在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我国大力开展新型的文化建设的活动,促进群众文化精神快速的提高,为群众的文化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前言: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整体文化的主要部分,它的范围非常的广泛,群众文化的建设主要的对象是基层的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建设可以让人们更加的团结,增强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开展极其的普遍,人们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际上出现了很多思潮的文化,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开展群众文化的意义
  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主要的对象是群众,开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群众精神上的建设,它主要为群众服务。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和他们对文化的需要,必须将群众文化的建设进行到底,从各个方面认识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
  (一)促进了现代化的目标的实现
  我国目前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建设普遍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在文化上的建设还有些差强人意;只有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三方面进行协调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群众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1]。
  (二)群众文化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在精神的需要更加的强烈;社会主义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都极为的充实。开展群众的文化活动,可以在满足人们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也可以加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它对人们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我国的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二、对群众文化进行开展的建议
  (一)开展群众的文化建设要从道德方向进行开展
  我国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不仅要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和传授文化的知识,还将社会人群的意识在道德方向展现了出来,它对社会的政治具有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的建设时,不要单方面的进行思考,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2]。通过群众的文化建设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政府对群众文化的开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开展群众文化是公益性的事业,工作人员没有工资,而开展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文化建设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必须对文化建设大力的支持,将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基本的设施要加强建设,并对设施的资金进行的估算,对文化的建设必须加强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费用的花销都记录在案;并且要对群众所喜欢的设备进行增加,对开展文化建设的资金进行供给,将建设所需的物质提供足够的基础,这样才会令群众的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三)开展的群众文化要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
  群众文化建设的对象是群众,群众来源于生活,开展此次活动就是将群众的特色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通过对民间的文化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各地的名胜古迹等进行考察,将各地区存在的特色通过多种形式将其进行宣传;若群众文化的开展不贴近生活,这就让建设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意义。因此,文化的建设必须贴近生活,将当地的特色展现出来,并进行传播。
  (四)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
  群众的文化建设是需要人建立起来的,面对的对象是群众,群众人数不仅多,而且更加的广泛,因此,在文化建设的中必须增加队员,形成一个强大的队伍;并且要求队伍的人员具有极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的文化技能,并且组织方面的能力极强和乐于奉献的高品质精神,在困难中不会退缩,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只有这样的队伍,才会对文化建设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3]。
  (五)将群众的文化建设发展的空间进行拓展
  群众的文化是面向社会的文化,不单单指某一特定的文化,在开展群众的文化建设的时候,不要只在一个环境下进行开展,也不要只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开展,要根据当下的情况利用多种的空间和多种的形式进行开展;例如:校园文化的开展、商业的文化开展、老年文化的开展以及乡村文化的发展等多种开展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将开展群众的建设空间进行扩大,这样就群众的文化建设就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媒介,通过文化的建设,将社会的人们都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传播效果。
  结论:
  群众的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它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部分。开展群众的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促进民族的团结以及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障,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瑞贞.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39.
  [2]陶新喜.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艺术科技,2015,10:240.
  [3]贾榴轩.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5,20:3.
其他文献
2002年11月8日(星期五)大会堂前的追逐北京深秋的袭人寒意,依旧无法冲淡采访十六大的中外记者的热情。距离十六大开幕还有将近两个小时,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便聚集起越来越多的
本文以黑格尔美学、体验哲学作为理论指导,在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炫剧社为例,认为建设双语戏剧文化运用“
摘 要: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群众对于精神文明等方面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建设文化环境已经是控制社会和谐稳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思想的传递显得尤为关键。基层群众是当前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基层群众的把控以及在群众中的整体文化熏陶是发展改革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就要了解其内部环境,并扩大整个队伍,才能有效将其发展壮大。本文将对基层群众文化群体的建
摘 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社会实践得出的重要性结论,它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一部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始终坚持从人及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这一根本性前提为出发点,以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劳动中具体的人为核心,揭示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现实命题。在哲学上,这一命题的提出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理论关于宗教神学彻底的批判与否定,以及对黑格
摘 要:对我国而言,贫困生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稳定。于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关系到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需各个方面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难题攻克。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近几年,毕业生
选用两个二系不育系和4 个三系不育系与2 个籼稻恢复系和4 个广亲和品种, 按6 ×6 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 个组合。比较不同组合类型的杂种优势强弱。研究结果表明: 亚种间组
大豆结荚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在区划布局大豆品种、实施栽培技术时,在确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亲本及选择杂种后代时,都要考虑大豆的结荚习性。王金陵(1966)和Bernard(1972)将大豆划分为有限
己丑年癸酉月壬午日寅时,天色微亮,钟声响起,在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而闻名天下的陕西法门寺内,正在举行一场隆重庄严的开光法会(图2、图3、图4)。大雄宝殿之上,监
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断裂之说不乏存在。参照世界文化历史,结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文化断裂的成立还有待研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元存在的历史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这个时期,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断裂。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之说不见得十分准确。  关键词:传统文化;“五四”;断裂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陕北秧歌是一种流传陕西高原的一种传统的文化,是具有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舞蹈。人们称之为“闹红火”、“闹社火”、“闹秧歌”、“闹阳歌”等。在陕西榆林、绥德、延安、米脂等地,陕北秧歌具有丰富的内容,五彩的形式,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绥德、米脂的秧歌极为人们所喜爱。  关键词:秧歌的起源;特色;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