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实训课程的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是将原有的相关实训课程加以改造后,形成新的课程系统,主要是对原有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入模块化的课程组合方法,优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电子系统设计;实训;综合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的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应具备通用能力外,还应具有必要的专业素质,成为“动手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掌握高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验实训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训环节,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综合性电子设计实训是电子、单片机、检测等课程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现了模数结合、硬软结合,有利于学生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综合电子设计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借鉴了其他高职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综合性电子设计实训”的改革思路,建立了“模块化”的实训平台。
  
  分立课程的实训模式及其弊端
  
  从专业规划来看,我院电类专业主要包含电子、电气、机电三个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工业设备的安装、操作、管理与维护工作,在这些岗位上他们所用的知识不是单一课程的,而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知识。
  在改革前,我院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包含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模块、电子工艺基础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三大块的内容:(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模块,包括电工基础与实训、电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训、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训。(2)电子工艺基础模块,包括电子CAD与实训、电子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实训。(3)自动控制技术模块,包括自动检测技术与实训、单片机技术与实训、PLC技术与实训。
  以上每个课程及实训都是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其指导思想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这些课程系统性、理论性强,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单科性过于明显,几乎每门课程都对应一个实验室,课程之间没有贯通,知识点都是孤立的;(2)验证性的实验居多,学生基本都是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进行试验,独立思考的空间很小,收获不多。
  
  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实训及其优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综合性设计。课程视题目的大小集中在两至四周内,内容选择信号检测与控制、信号采集与转换、数字钟计时系统等综合性题目。例如设计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就可显示为如下框图系统。
  
  从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采用综合性电子设计实训有以下优点:
  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掌握 在综合电子设计实训中,我们采用了“模板化”设计,使系统设计的局部和整体有机结合,电路形式简洁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设计的概念。例如学生在以前的实验中设计好的A/D转换器、D/A转换器的“模块化”电路,在上述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中就可以拿来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就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而言,要独立设计一个大的系统尚有一定难度,但有了以上这些单个实验模块电路后,学生可把它们作为一些基本的“元件”来看,通过组合这些“元件”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就比较容易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设计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综合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化整体为部分,化复杂为简便,提高了学生对系统的设计参与意识与兴趣,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对于那些理论基础较扎实,实践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说就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由于我院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岗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电子设计实训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熟悉所教课程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课程的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教师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己也要动手做,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专业领域的新思想、新成果,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的电子系统设计实训促进了多门课程实验项目和设备的相互补充,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使各课程相互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福安,卞琳,周常森.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层次化、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0(6).
  [2]贾立新,尤忠琪,李如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2(4).
  [3]朱运利.加大课程融会力度深化专业教室功能—电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8(4).
  [4]張虹,王建校,杨拴科.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实践与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7(8).
其他文献
文章从人们的观念、政府的重视程度到农村的现状诸方面对农村职教滑坡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研究对策。
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实训内容,实训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以模具专业实训中的CAD/CAM实训为例,要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必须从教材编写、实训指导及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认真探讨,必须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是高职高专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当前影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摘要: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得以快速发展与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障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针对教师执教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职业意识能力、授课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研能力、创新教育能力、人格魅力的影响力等六个方面探讨培养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迫切需要,高职发展规模的扩大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示
摘要:分析传统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以及我国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进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过分
大树移植是现代化城市绿化和保护古树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其难度高成为园林绿化工作者的新课题。文章对大树移植的意义、程序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从高职学生和《园林制图》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园林制图》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