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生物分子催化工程之道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xl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更是科技前沿欣欣向荣的时代。酶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等领域就是在不断打磨与前进中应运而生的。酶工程是利用生物酶的催化功能,再借助工程手段将原料转化成对社会及生活有用的物质;而生物催化与转化也是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作为催化剂实现原料的化学转化,与传统技术相比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姜艳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质能源及酶工程的研究。多年来,他和所在团队一直行进在生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酶工程研究的路上。
  想法到实践的华丽转化
  1999年,站在高考这个人生十字路口的姜艳军,只因“生物工程是21世纪的朝阳產业”一句话使他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领域一生物工程。
  在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就读期间,受导师的影响,迈入了酶工程领域的大门。“每每回忆起河北工业大学,内心都有一种别样的母校情结,生物工程可以说是我科研的起点,而我本身也是河北人,对母校的感情很深。”姜艳军说道。所以,博士毕业后,姜艳军选择回到母校
  河北工业大学任教。在这片他热爱的校园里,姜艳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也创造了一幅新篇章。
  在科研工作中,姜艳军以生物催化剂制备及催化过程高效强化为目标.将载体结构调控方法和理论重新创新建构,构建了高活性、强稳定性的酶催化系统;他还基于生物矿化、自组装等原理,创建和发展固定化酶的仿生制备方法;此外,将固定化酶用于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含酚含油废水处理和生物质能源高效制备等领域也一直是姜艳军不断努力的方向。
  科研的道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更是从想法到实践的转化。为提高固定化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非天然催化环境,姜艳军提出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HIPE法)制备分级孔结构氧化硅整体柱固定化酶的思路,这一思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油污污染问题,经过反复斟酌提出酶促合成新型凝油剂,实现泄漏油污回收的思路,且这种凝油剂具有易生产、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酶促合成凝油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另外,为了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和反应传质效率,他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固定化酶的思路,通过调控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及微环境有效提升了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并获得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事在人为,但首先自己也要在努力。”正是他对酶工程及生物催化与转化研究的态度与责任,才会让一次次设想都变为现实。鉴于科研方面的突出成绩,姜艳军入选首批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和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并获得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在教书育人中突破自我
  在科研道路上进步的同时,姜艳军在教书育人上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一直贯彻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中,书上的内容再难再深,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学生通过自学照样能学会,所以他主张老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经验提供者,让学生少走弯路。“要结合国际前沿进行教学,实现学科与国际的接轨,使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内的最新研究”,姜艳军说道,“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想解决方案,多看文献以提供思路。”
  平时看似“严师范儿”十足的他,推崇的其实是师生和谐的轻松关系。他很少用训斥学生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是以身作则,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用亲身实践做学生的模板。目前姜艳军所在整个团队学术氛围良好,配合默契,每个人都在默默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谈及未来,姜艳军及所在团队正积极在生物催化剂方向上寻找突破,“我们将在此方向上加强研究与推广,这也是未来主攻的难点。除此之外,期望在水处理方向上也有所建树。”
其他文献
他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里脚踏实地,以更高、更好的标准要求自我;他习惯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但在研究工作中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他的维度不断扩大;他亲身经历了21世纪再生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做出过许多创造性业绩;他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关心社会与人类的命运,他就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周光前。  20世纪90年代,周光前出国深造,立志学成归来,报
2015年11月26日,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完工并命名“维京龙”号。这是我国建造的第一座适合北极海域作业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拥有80%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交钥匙”总包建造。该平台最大工作水深500米,可升级到1200米,最大钻井深度8000米;配置了DP3動力定位系统和8点系泊系统;最低服务温度为零下20℃,满足冰级需求,适合北海、巴伦支海海域
2018年8月,在素有图形学领域奥斯卡盛会美誉的SIGGRAPH大会上,来自深圳大学可视计算研究中心黄惠带领的研究团队“发出了中国强音”——他们投稿的6篇长文因在几何建模、形状分析、纹理合成、点云处理、场景理解、三维感知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同时被SIGGRAPH 2018收录并在大会宣讲。这一成绩创下了该大会自1974年举办以来中国高校单年发表的最高纪录,为深圳大学在国际图形领域插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于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日,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该奖得主屠呦呦以及另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的获奖成就后,瑞典國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屠呦呦颁发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由疟原虫引
看似偶然,三位光学超分辨成像领域的科学家摘取了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这一领域的新原理、新技术还说不上“瓜熟蒂落”之时,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就迅速做出了抉择,着实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然而,同行学者都明白,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解决了光学显微成像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难题,这将为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等领域带来根本性变革,科学意义非同一般。  于是,一个让国人焦虑的问题随之而来——在这块刚刚进入公众视野的
关于南亚语系人群的地理起源和史前遷徙方向,几十年来一直有较大争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团队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合作,在柬埔寨、泰国和中国云南系统采集了22个南亚语系人群的646个男性样本,并详细分析了这些人群的Y-染色体DNA遗传多样性。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系列刊物《科学报告》杂志上。为东亚人群早期的起源和迁徙历史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为肤色基因的进化和抗疟疾的遗传基础研
置身于巍巍学府江西农业大学的黄国勤,因踏实认真、吃苦耐劳一举从人才辈出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从江西省余江县普通农民家庭出来的学子,到江西省农业高等学府的学术带头人,黄国勤以他特有的执着精神,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的历程,为我们上演着别样的农业科学的“求知、布道”之路。  追求卓越  “踏实、勤奋、吃苦、认真、肯负责”是同事们对黄国勤的印象。也正是这种骨子里透着的品质,让黄国勤在无数个不平凡的岁月中,始终如一
他1999年被选拔为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2003-2005年他是科技部西部专项机采棉综合配套技术产业化与示范的首席专家;2004-2006年他主持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特早熟长绒棉“新海22号”的中试与示范;在十一五期间,他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杂交棉种质资源创新及强优势组合选育(经费386万元),率领项目组选育出杂交棉品种4
[本刊记者 王继红报道] 由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主办、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指导的“2015物联网开发者大会”于2015年12月11日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举行。本次物联网大会以“極致·创新·变局”为主题,邀请业内领袖企业与开发者们共同探讨物联网产业的现状,前沿科技、以及对未来物联网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规划。  IDG常务副总裁黄翔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依托众多科技创新,物联网正以兼容并包的姿态,成为整
2018年7月,中兴事件尘埃落定。中兴公司最终以向美国缴纳14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并更换全部董事会成员等作为代价,使美国商务部取消了近3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业往来的禁令。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事件,这次事件更为中国芯片产业界敲响了警钟。  70多年前,晶体管的发明拉开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帷幕。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能否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